李平
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丰乐镇初级中学校 646321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高效课堂的构建也随即进入了关键时期。对于教师来说,课堂教学是否高效是衡量教师教学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准;对于学生而言,高效课堂是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的主要阵地。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和法律观念的主要载体,对初中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的人生观形成非常关键。因此,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教学方法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教育之本在于“立德树人”,新时代条件下我们的教育回答的是“立何德”“树何人”这样的根本问题。毋庸置疑,德育被摆在教育的首要位置,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紧紧围绕如何在教育中落实德育教育这一基本问题展开。而道德与法治作为德育在教学中渗透的最佳载体,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从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来看,一方面,由于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的滞后性,导致道德与法治课堂充满枯燥性,缺乏应有的活力,另一方面,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处于低层次,对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缺乏继承和弘扬意识,并且法治意识也很薄弱。因此,在新课改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转变教学思路,将趣味性教学和生活化教学理念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激发课堂活力;同时,也需要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生活实践中体会德育的价值和法治意识,不断丰富自身的思想道德和法治素养。基于此,笔者将从“生活化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案例探究,优化教学过程;积极引导,完善教学评价”三个方面入手,对此展开具体阐述。
一、生活化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课堂导入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兴趣的高低。从教学实践来看,好的导入方法往往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生活化导入能够让学生自觉的将知识与生活有机联系起来,从生活中汲取营养,增强认知的深度和广度。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道德与法治知识本身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生活化教学法在课堂导入的合理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构建高效率的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生活难免有挫折”这一课内容时,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我会以生活化教学法来辅助教学,并精心设计导入环节。首先,我会以《阳光总在风雨后》这段音乐为开题,让学生听完后说说自己的感受。之后,我会根据自己事先准备的生活故事,以生动的语言讲述出来,如,在我上大学的时候,有一天发生的事情令我至今难忘,那天,我早上起来,去上课......让学生听完故事后,分组讨论问题“遇到挫折,应该如何克服?”,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我再出示板书设计,让学生深入思考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并分组讨论,把每个人经历的挫折逐一记录来。最后,我会创设合理的生活情境,与学生共同总结讨论应对不同挫折的方法,以提高学生正确面对挫折、分析挫折的能力。通过这样的课堂导入,不仅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对知识产生深入细致的探究,而且有助于构建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案例探究,优化教学过程
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以鲜活的案例为手段,旨在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的教学方法,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教学中应用效果最为明显。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一门理论与实际结合最为紧密的学科,应用案例教学法,能够做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的同时,对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的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优选教学案例,提高学生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保证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例如:在教学“生活需要法律”这一课内容时,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我会以案例教学法来辅助教学。首先,我会以谈话的方式进行导入,询问学生:如果生活中没有了法律,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你会感到自由吗?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深入思考,并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看法。之后,我会精选影视剧案例,比如《人民的名义》中的赵德汉,并通过多媒体的手段为学生播放片段,让学生初步理解法律是治理国家的重器。进而,我再巧妙联系时事,通过为学生讲解“法律与生活”“法律与个人”的案例,让学生对法律在生活中的意义有深入理解。最后,开展“建设法治国家”的活动,让学生从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征程入手,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献计献策。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让学生理解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同时,也让其懂得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三、积极引导,完善教学评价
评价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多角度、全方位的教学评价是构建高效课堂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初中生而言,渴望被认可的心理在这个年纪表现的尤为强烈。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积极引导,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原则,采取适当的评价方法,对学生展开全方位的综合评价,肯定学生的优点的同时,也应让其对自身的不足有客观的认识,并加以改正,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例如:在上道德与法治课时,为了构建高效率的课堂,一方面,我会精心设计教案,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以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我会从课堂评价的角度入手。通过教师积极评价、师生互评、生生互评、自我评价四个方面来展开。以师生互评为例,我会在课堂的结尾引导学生谈一谈学习感受,并从方法、过程等方面对教师展开评价;同时,我会对学生作业以及课堂表现展开适当的点评,牢牢把握住学生的学习心理,从而让学生能够对自身的学习状态有客观的认识。如此一来,能够让完整的教学评价助力高效课堂的构建。
综上所述,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对进一步渗透德育教育和法治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需要注意的一点是,高效课堂的建立并非一蹴而就的,学生思想道德和法治素养的提升也并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循序渐进,不断深入的过程。从这个角度来看,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把德育和法治教育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中,同时,也要时刻把握学生心理,在恰当的时机给予学生最好的评价和指导,从而让学生体会到知识本身的教化意义。
参考文献
[1]赵习兵.立德树人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J].第二课堂(D),2021(04):37-38.
[2]张福杰.初中道德与法治平实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05):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