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平阳县中心小学 325400
蓝色乐学——我们的阳光教室
【阳光教室创建背景】
2013年的秋天,当我走进教室,面对那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神,那一张张纯真的笑脸,有一种坚定的信念在我心中萌发——做孩子们心中的阳光老师,给每一个孩子午后阳光般的温暖,让余晖撒满整个教室,让孩子在阳光下健康快乐成长。于是我就把一年四班命名为“阳光”中队,“阳光 健康 感恩 乐学”八个字伴我们成长六年。斗转星移,这份坚持在每个孩子心中生根发芽,阳光伴我们成长,阳光折射出的光芒让我们更加绚烂。红色的阳光让我们充满活力、富有才艺和健康的体魄;黄色的阳光教我们懂礼仪知感恩;蓝色的阳光让我们书香飘逸,激励我们乐学向上。
【阳光教室创建标准】
班级文化墙布置:读书心得、读书方法、好书推荐、习作创作等;
阅读交流平台展示:通过阅读与习作两个板块,充分展示学生的才能。
张贴读书格言:时刻提醒和勉励学生读好书、好读书。
【阳光教室创建过程】
我们的教室到处充满阳光,我喜欢自己亲手打造装扮教室,美术专业出身的我更喜欢参与到参与集体空间的氛围营造,我们的教室特别有阳光般幸福的乐学书香气息。让孩子们在适合的年龄读适合的童书,让童书滋润孩子们的心灵成长是值得我去做的事情。
低段时,教室后墙上简简单单的几张彩纸贴满学生的作品,磕磕碰碰的几张以前毕业班废弃的柜子装满各种绘本书;到了中段,我买了许多的箩筐,筐中装满了五花八门的书,各式各样孩子的阅读作品把我们的教室的墙点缀的书香四溢;进入高段,我们非常有幸满墙柜子的新教室让我们班级的藏书有了一个温馨的家。一入教室,映入眼帘的琳琅满目的书倍感亲切。我想,如果孩子们生活在这样的教室里怎能不阳光?孩子们在这样的教室里怎能不乐学?
蓝色乐学——我们的阳光阅读活动
【阳光阅读常规活动】
阳光撒满我们教室的每个角落,阳光让孩子们更爱阅读。从一年级起我就特别注重对孩子的阅读习惯培养。在教室里,在操场上,在图书室里,在走廊上都留下我与孩子们一起读绘本,一起读《弟子规》,一起读《经典诵读》,一起读四大名著,一起读杨红缨、曹文轩、沈时溪等作家和外国名著的影子。
悄然间,我们班成为了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托管前的休息时间,孩子们静静在走廊上看书,等待值日生打扫完教室。我在班里设立“阅读漂流站”,33个孩子33本不同的书,一个孩子就能阅读到33本不同的书,每周五为换书日。
在一年级时,我每周五安排一节绘本分享课,让一位孩子上台讲讲这个星期自己看的绘本;到二、三年级时,我就教孩子们学做读书摘记,同样每周五安排一节“我和书的约会”课。当然,我们的读书摘记本随着年级的不同,也在不断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到了四、五年级,我把讲台让给孩子,每月开展系列走进书里活动,让他们分小组做海报,做PPT,做思维导图等形式来展示自己组的读书成果。最后一年,面临升学考的压力,但我们的阅读从不间断,继续每星期读一本书,每个月举行一次共读一本书活动,开展“听书的声音”、“走进书里”等系列活动。我们的孩子生活在不同的家庭,与书中的人物又生活在不同的世界中,共读一本书,就是创造并拥有共同的语言与密码。我相信,只有坚守,孩子们一次比一次有获,每个人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让阳光照到更多的角落。
蓝色乐学——我们的阳光阅读计划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怎样从小培养孩子们喜欢阅读呢?
孩子们刚入学,我就根据低段的孩子喜欢听故事,喜欢看绘本读物的特点开始制订阅读计划。每天读一本绘本,每周五下午一位孩子上台分享绘本,每周五下午老师带孩子们一起读绘本。
同时开展“背三字经大赛”,“故事大王比赛”,“成语大比拼”活动。到了中段,我们的阅读计划有了改变,每周精读一本课外书,每周必做“好书推荐卡”,每周五做“好书推荐会”,每月分小组做共读一本书的展示会。到了高段时,我们依然坚持做每周精读一本或多本课外书,每月分小组做的“走进书里”展示活动。为了让高段的孩子更好的读懂这本书,我设计了一份“五能阅读卡”和“三会阅读卡”,让学生阅读每一本书前能先作自我提问,让每个孩子快速把握阅读的重点、难点,让阅读目标更明确,做到低耗高效的阅读,不只是简单的对文本的理解,同时积累更多的语文综合知识。
蓝色乐学——我们的阳光阅读评价
孩子们在阅读的过程中,阳光评价尤其重要。我们的阳光阅读评价突出激励性,让孩子们喜欢上阅读。 在学生的课外阅读过程中我特别关注孩子们的点滴进步的发现,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从学生的造句、习作中看到了课内没学过、学生已能运用的词,便会马上在课上加以推荐、予以鼓励;当学生做的读书摘记认真时,我总是把摘记本展示在教室里、供大家学习。如果学生写出优秀的作文,我会作为范文朗读、展示,同时推荐投稿。这一份又一份的成功体验、不仅使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始终浓厚,而且,还能进一步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课外阅读、效果特别明显。
在肯定学生课外阅读成果同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我班的个性化评价方式,我还在班中采用了“学分积累卡”+“阅读亮星卡”的综合激励评价模式。
所谓的“双卡双待”综合激励评价模式,就是指在学生的课外阅读过程中,高质量地完成一定的课外阅读量,便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分。根据累计的学分,便可以获得一至五星级的“阅读亮星卡”。学期结束谁获得最多卡就获得“阅读小博士”称号,并在班级活动中予以表彰。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实施课外阅读“学分积累卡”"+“阅读亮星卡”的综合激励评价模式,既有一定的竞争、激励作用,又让学生有一定的成就感,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自觉、自主地开展课外阅读,参与语文活动。可以说、这一评价模式真正提高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肯定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成绩。
蓝色乐学——我们的阳光阅读思维
陪着孩子人一路读一路学,到了中段就遇到了阅读的颈瓶期。如何通过创新阅读来拓展孩子们的思维空间成了我一大困惑。我摸着石头过河,在三年级的时候,我让学生以图画报的形式记录阅读书目的作者、内容概况、主要人物,甚至可以是关键词、优美句段等。到了四年级,我又想,能否通过思维导图的巧妙运用,把阅读交给学生,让学生在阅读中真正提升阅读思维能力?我让孩子们先选取教材文章做思维导图读懂一篇文章,这个过程看似是绘图的过程,其实是学生由初读到精读,思维逐步展开,理解逐渐深入的过程,因为学生要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抓住每个部分的关键词,必须细心阅读、器点批注。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逐步习得了阅读方法,提升了阅读能力。慢慢地我让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共读一本读物做思维导图,学生在团队中交流合作,人人都要表达,个个都需要倾听,这对他们的阅读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杜甫的《春夜喜雨》中有一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的是春雨能在不知不觉中滋润万物。而课外阅读正如语文课堂中的“春雨”,滋润着每一寸求知的心田,是种子,就一定能开出花来。坚定信心往前走,我相信,我静待花开,但不忘默默耕耘。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一盏明灯,可以照亮人生的道路。阅读就是那颗水滴,也是那盏明灯。我相信,当自主阅读成为每个孩子的习惯以后,迎接他们的必将是个繁花似锦的“春天”,那里,天风浩荡,田野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