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诚信教育方法的探究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7期(下)   作者:沈丽辉
[导读] 诚信是人与人之间的基本品德,也是构建健全人格的基础。

        沈丽辉
        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扶贵小学        广东        梅县  514700
        摘要:诚信是人与人之间的基本品德,也是构建健全人格的基础。在小学学习过程中,开展诚信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就如何对小学生诚信教育能够提供有效的教学方式,使小学生讲文明,讲诚信是发自内心,本文来谈谈有效的策略探究与实践。
        关键词:诚信教育方法  诚信缺失现状  诚实守信
        诚信是人与人之间的基本品德,也是构建健全人格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的场合对诚信的重要性作了多次阐述,强调“言必信,行必果”。今天的小学生是明天社会的主体,今天的诚信校园可以支撑起明日的诚信社会。因此,学校德育教育的工作要重视培养小学生诚信基础。教师要运用自身的教学能力,培养小学生诚信的意识,从小学生的点点滴滴入手,充分地发挥小学生在学校教育特殊作用下,将诚信教育与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充分相结合,使小学生体验到诚信是做人的根本。
一、小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随着物质文明的高速发展,社会的一些领域及地方道德失范、不讲诚信、以权谋私、堕落腐化等现象在社会中屡见不鲜。社会的诚信危机必然影响到校园以及学生自身。小学生由于年龄还小,无法进行正确的判断与分析,因此给小学生带来的影响也是最严重的。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因为不诚信现象的频频出现导致小学生也出现不诚信的问题。如:没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欺骗教师说没有把教作业带到学校。成绩不理想不想告诉家长,谎报自身成绩,模仿父母笔迹进行卷子签字,一系列问题都是造成小学生诚信危机的重要因素之一。小学生诚信缺失状况大致可分以下四个方面:
(1)社会原因: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地发展,不讲诚信、欺骗诈骗已经在社会成为一种公害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商品的假冒伪劣、缺斤短两、电话网络诈骗等都是能够直接影响小学生纯净心灵的负面因素。
(2)家庭原因: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谈举止决定了孩子未来的走向与发现。在日常生活中,由于部分家长不能给孩子带来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甚至成为孩子诚信成长道路中的负面教材。家长的不正确教育行为严重地影响小学生诚信发展,是小学生失去诚信的重要原因。
(3)自身原因:由于小学阶段学生年龄尚小,经验缺乏不能有良好的自制力、判断力、意志品德不坚定,导致在遇到问题时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与分析。通过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低年级的学生经常会出现抵制毅力不强而缺失诚信。
(4)学校教育的偏差与失衡:学校是小学生学习知识与智慧的海洋,小学生在“肥沃的土地”里才能更加茁壮地成长。教育小学生诚信是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面对市场经济的多元化与价值观的不断冲击,学校不能有效地对现实状况采取强硬措施,导致出现偏差与失衡,甚至在人与人之间缺少诚信,无法进行良好的诚信教育。因此尽管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往往也是差强人意。
二、小学生诚信教育方法的探究与实践
(一)内化认知。
1.创设校园环境,营造诚信氛围。
        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对小学生的行为规范起到良好作用,可以影响小学生在校园以及日常生活中对诚信教育的认识。例如:在学校的走廊、楼梯拐角处设置“人生十德”名言,在校园的宣传文化栏中设有诚信教育的专题报道,班级的道德墙上贴上《弟子规》等,通过环境的氛围影响小学生自身的诚信。让浓郁的校园诚信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小学生的日常生活。
2.以身作则,渗透诚信意识。
        莎士比亚说“如果要人诚信,首先要自己诚信。

”由于小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认为教师是最权威的人,甚至会出现模仿教师行为的现象。因此,教师一定要以身作则,优化自身的行为习惯,保证可以为学生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对小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引导,让小学生真正的感知诚信到底是什么。让学生在教师的言行举止中感受到诚实守信的重要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诚信行为。例如,教师在规定学生上课不能迟到时,自己要做到不迟到不拖堂的行为;让学生不说谎话,自己就要兑现给学生每一个的承诺,做到言而有信,言出必行。
3.加强课堂合力,开发诚信课例。
        通过调查发现,很多人对诚信还是非常认可的,大部分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也能坚持做到诚实守信。针对小学生的不同情况,教师应设计对应的活动,让小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诚信是作为小学生道德规范的重中之重。教师应该认识到课堂合力的重要,通过多方力量,为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行保驾护航。教师可选取有关诚信教育的材料,利用班会,队会开展故事会、演讲比赛等活动进行诚信的感知教育。例如,教师利用“曾子杀猪”和“海尔集团大砸不合格冰箱”事例,引导小学生感受到不诚实守信对社会的危害。在此基础上,若发现学生的优秀行为,教师要将他们展示出来。同时还可以用漫画、情景演示、合作探究、调查问卷等形式,让小学生在课堂上真实地感受到诚实守信是良好的品德,明白诚信的真正含义,使他们了解到诚实守信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相交原则。另外,教师可采用活动的方式让小学生对诚实守信的深刻领悟。如游戏“口是心非”的过程中,让小学生感受到不诚实守信对身体和心理的压力是有很大的负担。当心中所想和口中所述不能达成一致时,内心的矛盾点会得到更加充分地展现,从而在心里的压力让小学生完全失去信心。当然,这应该与特定场合下的“善意谎言”区别开来。在进行善意的谎言解释过程中,教师可利用有效的生活实例让小学生感受到有些谎言是善意的,是允许发生的。只有小学生理解到诚实守信的真正意义,才能明白它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让小学生通过自身的认知,将诚实守信化成自身的行动规范,从而达到有效的教育目的。
(二)外强意志。
1.有效地诚信活动。
        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教育教学时,不仅要提供相应的机遇,更应该开拓小学生的视野,解放小学生的思维,让小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得出真理。小学生的诚信教育不仅要靠各种环境的熏陶,以及教育教学的深化,更加需要小学生能够通过生活以及日常规范进行有效的提升。在现代社会中,任何教育都应接受实践的检验,从而得到升华和发展。在周末可对小学生进行科学的实践活动,对周边社区进行实地采访,让小学生在实践中深入到社会认识正确的人生观。使小学生的视野得以开阔,发展小学生思维的分辨力,通过社区这个“小社会”的影响与熏陶,让诚信教育可以深入到小学生内心。
2.树立诚信典型,引领舆论导向。
        在校园文化中,可开展诚信活动评比,以班级为单位组织评选“最佳诚信少年”,让学生们以“诚”为美,以“信”为重,从身边的榜样中汲取力量,掀起争当诚信小少年的热潮,从而将诚信道德行为在班级乃至校园中更好地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3.与社区、家庭沟通,形成合力。
        在对小学生进行诚实守信的教育教学中,应注重社区和家庭之间的沟通,让小学生在日常的行为中,广泛地感受到诚信带来的益处。社区经常进行诚信宣传活动,让社区中的每一个家庭成员都能更深入地了解诚信,内化于心,进而外化于行。
三、总结
        学校是孩子成长的重要阵地,教师是孩子的启蒙,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如何把孩子培养成诚实守信好品质,并不是单方面对小学生的要求,而是能够通过现实中的家庭、学校、社会多方面的努力。诚实守信价值观教育不但可以促进师生之间、小学生之间、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和谐友爱,能够让小学生加深理解德、智、体、美、劳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顾飞.让诚信之花更绚烂——浅谈小学生的诚信教育[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9(03):149-150.
[2]郭雁雁.刍议小学生诚信教育内容及实施方法[J].祖国,2017(01):2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