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心悦
临沂大学 山东临沂 276000
[摘要]获得感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内在动力的关键突破口,也是检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核心素养是否达成的根本标准。教师要围绕提高学生的获得感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模式,真正建立起教育目的与课堂教学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核心素养;获得感;立德树人
教育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学习,旨在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四个维度。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最终要看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能否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核心素养的养成效果也只能用学生的获得感来衡量和评价。立足于此,英语教学应积极探索增强学生获得感的方式和有效途径,藉此落实新课标理念,达成化育为人的目的。
顺应孩童天性,打造和乐课堂。需求是获得感的主要来源,只有需求得到满足,才能产生获得感。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天生活泼好动,刻板枯燥的教学很容易使他们丧失学习的兴趣。游戏教学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既能调动课堂的气氛,又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课堂活跃起来,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比如猜谜游戏(Guessing game),让学生用一般疑问句句式来猜测某一物品的地点引出方位介词的学习;动作表演游戏(Exhibition Performance game),让学生根据要求表演动作,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复习各种动词的进行时态等等。游戏教学在满足学生的天性需要、增强学生获得感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等核心素养,收到很好的效果。
考虑个性差异,因人精准施策。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对于一个孩子的发展最重要、最有用的教育方法是帮他寻找到一个他的才能可以尽情施展的地方,在那里他可以满意而能干。”核心素养的培育不能整齐划一,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差异,承认差异、利用差异、发展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的获得感。例如英语作为工具学科的属性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要多说、多练,但对于一个性格内向、准备不充分或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讲可能勉为其难,产生压抑、焦虑、恐惧、自卑等负面情绪,影响英语学习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对这种学生,教师不妨让他(她)在较小范围内与要好的同学进行简单的英语对话,循序渐进地提高会话水平,在体验成功的愉悦中增强自信心和获得感,逐步提高个人能力、养成良好品格,形成核心素养。
加强国际交流,体验多元文化。进入新时代,中国的对外开放不断拓展和加深,以一带一路为纽带加强与世界的互联互通对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人才需求更加紧迫。英语教育对促进文化理解和思维品质形成,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提供了基础,发挥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立足课堂教学,通过对异质文化素材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各个国家不同的文化以及风土人情;有条件的学校通过聘请有着多元文化背景、良好专业素养和优秀教学能力的外籍教师,让学生在接受专业性的教学和语言环境的塑造的同时,还能更直观地带给孩子们多元化学习和生活的体验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以开放、客观、包容、尊重的态度认识多元文化,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对异域文化的理解,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形成学生的文化品格核心素养。
激发内生动力,增强自我效能。“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内生动力是获得感的主要源泉,是激发获得感的精神支柱,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因素。如果学习者本身没有内在的学习动力,单靠教师的督促施压,学生学习英语的获得感不具有深刻性,核心素养的形成则成为一句空话。很多学生学习英语的内生动力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而是在教师帮助下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活动参与而习得的。因此,高效英语课堂应该让学生积极参与,通过一系列有效的课程活动设计让学生从中增强自我获得体验、实现能力提升、形成核心素养。比如听说能力是英语的核心素养之一,依靠“与本族语者对话”提高这种能力对绝大多数义务教育学校来讲是不现实的,但教师可以通过“听后续说”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教师可以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选择难度适中的听力材料给学生播放,让学生记下在“听后续说”中可以借用的句式、结构或短语,听力材料播放完毕后学生自己“续说”,既可以模仿听力材料,也可灵活地自主创作。在这种与听力材料互动的过程中使学生产生交际的意愿并在这种内在意愿的驱使下提高自我效能,获得成功体验。在内驱力与获得感的良性循环中,实现核心素养的不断提升。
注重激励评价,形成价值引领。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调查结果显示,义务教育阶段低龄学生的学习动机一般以外在动机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外在动机在减弱,内在动机逐渐增强,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他(她)们英语学习的动机依然受外在因素的影响。赏识是温润的风,它带来孩子心灵的暖意。从情感效应的角度来讲,学生渴望得到教师的认可,教师的肯定是他(她)莫大的成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作肯定性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以此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内在热情和成就感、幸福感、获得感。激励评价不局限于课堂,作业教学中的评语、学生的自评与互评等都是激发学生动力、发挥价值引领的重要渠道。学生在激励评价氛围中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以积极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去,在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的同时又养成良好的品格,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立德树人是英语教学的根本任务,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四个核心素养是立德树人的具体目标。学生的获得感既是检验上述任务和目标是否达成的根本标准,又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内在动力的关键突破口。围绕提高学生的获得感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模式,真正建立起教育目的与课堂教学的内在联系是英语教师的使命与担当,关乎学生个人终身发展和民族未来,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9版)
[2]旺芳.如何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J].中国教师.2010(10)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2014.4)?[4]郭洪洁、宋维华.思维品质培养在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9(6)
作者简介:秦心悦(女;1999年3月),民族:汉族,籍贯:山东省曲阜市,学历:大学本科,在读院校:临沂大学,专业: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