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婉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东湖初级中学 443000
摘要:音乐作为人类智慧和美好情操的结晶,是一种美的艺术。通过音乐教学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可以发展学生的听觉敏锐性和发声准确性,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更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性情。
关键词: 先学后教、樱花、美育
一、研究背景
新课标指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最基本理念,应渗透在各个不同的教学领域中。同时,音乐课还应从音乐学科的特点出发,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各项音乐实践活动,以获得对音乐的亲身体验。根据这一教学理念,我采用了欣赏交流、反复聆听、体验探究的教学方法。课堂上充分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围绕音乐来展开。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反复的聆听、交流、模唱,体验作品所蕴含的音乐美。每一次聆听都提出不同的要求,有不同的目的和关注点,以此来获得对音乐的直接经验和丰富的情感体验,同时也突出了音乐学科的特点。
二、原因分析
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教师的任务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帮助学生发现美、感知美、表现美、创造美。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喜爱音乐,教师用自己对音乐的感悟引起学生的共鸣,用自己的歌声、语言、动作将美传达给学生,是正确表现歌曲作品的前提之一,更是获得良好情感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这一背景下,围绕“课堂低效”的大课题,我开展了《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学方法的策略研究》,并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如下的方法及策略:
三、形成策略
1、看——风俗视频、引出课题。
2、听——聆听音乐、感受特点。
3、唱——演唱歌曲、体验调式。
4、说——图片分析、知识归类。
5、赏——视频拓展、课堂小结。
四、案例剖析
下面我将以日本民歌《樱花》为案例,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趣味,在美的体验中感受日本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1、看——风俗视频,引出课题
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实施导入,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对学生知识技能的感悟,以及对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积极性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樱花》一课的导入中,我主要是抓住学生的情趣,让学生观看一段视频,从日本的地理位置、风景、服饰、文化、乐器、美食等方面带领学生体验日本樱花之旅。以此激发学生对日本民族音乐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轻松自如地进入音乐学习状态,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
2、听——聆听音乐、感受特点
听,是感知和理解音乐的前提条件;听,是音乐艺术实践中最重要的过程。因此,在欣赏了视频之后,为了让学生迅速发现并了解日本民族音乐的特点,我开展了多个围绕“听辨感知”的教学活动:
活动一:教师利用日本特色“太鼓”,请学生与自己配合完成“节奏小游戏”,感受歌曲“一字一音”的节奏特点。歌曲为拍,教师随节拍敲击鼓面,学生听单位拍,并跟随教师的鼓点节奏诵读歌词,通过接龙的形式进行游戏。
用紧张的“节奏小游戏”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日本民族打击乐器“太鼓”,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全情投入,参与活动体验。
活动二:学生聆听全曲,熟悉歌曲旋律。通过全曲聆听,找出歌曲中出现的主要音。观察并思考歌曲的旋律是以级进为主还是以跳进为主?找出乐曲中完全相同的小节,并将歌曲中出现的奇特落音与我国的歌曲进行对比,让学生了解这种奇特落音是日本音乐中的一个特色,以此激发学生探究音乐的欲望!
活动三:日本名歌《樱花》旋律进行以级进为主,词乐关系一字对一音为多。节奏平稳,具有幽雅古朴、清新明朗的色彩和浓郁的日本风味。歌曲中一共出现了13467这五个音,是典型的日本风格歌曲。
对比聆听江苏民歌《茉莉花》,讲述中国民族五声调式的音阶构成,一字多音等特点,与日本音乐形成对比,在听觉上给学生最直接的感受,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中国民族音乐和国外音乐都能有所了解。
活动四:聆听音乐,感受日本都节调式。
第二大环节中的多次反复聆听、体验,让学生感受音乐,再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提炼音乐要素,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的掌握了新知识,同时也获得了音乐美感的体验。
3、唱——演唱歌曲、体验调式
在本课的演唱环节中,教师通过演唱两首不同风格的歌曲,引导学生发现日本民歌的奇特落音4、7,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再带领学生跟琴模唱《樱花》每一句的落音。师唱每一句前面的内容,生接唱最后的落音。在“唱”中体会日本民歌的特点,解决难点,感受日本都节调式的音乐魅力。
都节调式,一种包含二个半音的五声调式,依音高顺序排列为:1 3 4 6 7,其包含2个小二度(半音),并出示幻灯片钢琴键盘图,用直观图形法,加深学生对小二度的理解。后跟琴演唱全曲,在反复多次的“听”与“唱”中感知音乐。
此环节遵从了高校课堂理念——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师生智慧的共同成长。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充分获得了日本都节调式的音乐体验,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4、说——图片分析,知识归纳
通过观看日本民族乐器图片——三味线、日本筝、尺八等,结合中国民族乐器,引导学生积极讨论中、日民族乐器的异同,关注中日音乐的联系。
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探究,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5、赏——视频拓展,课堂小结
这一环节我准备了两段视频。视频一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感受日语版《樱花》。视频二中的日本民歌节奏明快、情绪活泼,并加入了日本传统民族乐器的演绎,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进一步启发学生感悟日本民族音乐的魅力,达到情感的升华。
五、分析与思考
通过这五个小策略的研究运用,让学生的课堂学习达到了预期效果, 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并对音乐课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
六、后期设想
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学生通过本课《樱花》,感受到了日本独特的音乐文化。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魅力,音乐没有国界。我们要学会欣赏他国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尊重世界音乐文化的多元性,因为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在今后的教学中,无论是哪种类型的音乐作品,都要坚持“先学后教,学生主教;先学后讲,学生主讲”的课堂教学理念,要充分相信学生,大胆依靠学生,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帮助解决问题,让课堂形成一个不断生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良性动态循环链。身为教师的我们更要不断鼓励学生们善思、会唱、敢演,在一系列有效的活动中获得音乐美的体验。
参考文献:
[1]金爱花.以乐育人,以美育德——新时期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吉林教育,2020(22):42-43.
[1]刘永花.音乐课堂中情感教育和美育教育的渗透策略[J].北方音乐,2020(05):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