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锋
威海市城里中学 山东威海 264200
摘要: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巧妙应用信息技术,可以使教学内容和模式由平面走向立体,由静态变为动态,使抽象化为具体,突破了时间、空间和现实的限制。同时,也可以大幅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容量和效果,对提高教学质量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思想品德;妙用
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将其巧妙运用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不仅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还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被激起。并且,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高。教师可以在依据课本内容授课的基础上,增加教学容量,不仅会让学生的学习效果更佳,还会使课堂的气氛不断增添活力。
一、有效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形成正确思想、行为意识的关键时期,初中思想道德教师提高教学效果,会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但在实际学习中,一些学生的学习兴趣较欠缺,学习热情不浓厚,较难使其收获理想的学习效果。这与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直接的关系。这就需要教师应用有效的策略,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巧妙将生硬的教学内容,转化成立体、生动的影像,让学生更加直观接受思想道德的知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技术,吸引学生积极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比如,在开展“做守法公民”知识的教学时,教师直接讲解如何去做守法的公民,就会使学生形成较重的乏味感,进而失去深入学习的热情和动力。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将社会中一些实际案例制作成课件,直观展示在学生的面前,就会有效吸引学生的眼球,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有效被激起,并充分思考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深度探索这部分知识。教学时,教师可以先与学生进行交流:“同学们,做一个守法的公民,具体应该怎样做呢?”。一些学生会说:“不违反法律法规则。”。一些学生会说:“不打架、与人发生肢体冲突。”等等。接下来,教师再导入第一部分知识“法不可违”。此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多媒体课件。课件的内容是:“小勤的家庭环境较差,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他想靠劳动来赚取一些收入,补贴家用。当他看许多人在捡废品,而且可以赚到钱,于是他也决定去试一试。一天,他来到一处到建筑工地,发现有许多规格相等的新铁管,于上他拿了两根准备卖到废品收购站。当走到门口时,被工地保安发现,并把他送到了派出所。”。之后,教师再提问学生:“小勤为什么会被送到派出所呢?这种情况是否可以避免吗?”。就会使学生充分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同时,也会使学生强化法律意识。
二、有效强化学生规则意识
遵守社会规则,是初中二年级知识中,教师需要让学生重点掌握的思想品德知识,让学生强化规则意识,提高规则意识,是教学重点,同时也是教学难点。由于,其中包含的领域比较广,教师直接进行讲解,难免会影响教学效率。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充分的掌握。
对此,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有关的知识转化成精短的视频,制作成课件的形式,来开展教学活动。不仅可以让教学容量有效增加,还不会令课堂的教学时间过于紧张。
比如,在“遵守规则”的课堂上,主要是让学生明确规则意识,并深化对其的认识。教师就可以从多方面来搜集生活中的案例,并将其制作成课件。如,公交上的规则、旅游景点的规则、图书馆中的要遵守的规则等。开始教学时,教师可以先鼓励学生主动讨论一下:“生活中的规则,都包括哪些?为何要遵守规则?”。一些学生会说:“遵守规则是保持秩序的关键。”;一些学生会说:“在马路上不遵守规则,就会有安全风险。”。接下来,教师再播放课前准备的不同课件。使学生增加和强化对不同规则的了解。并且,导入这样一个生活案例:“公交车上,小王身边坐了一名抱婴儿的妇女。此时,小王的电话响起了,于是他大声聊起了电话。这时,旁边的抱婴儿的妇女对他说,让他小一点声音,并告诉他婴儿已经入睡。小王对此十分不满,并反驳到,接打电话是他的自由。同学们,小王的观点正确吗?公交车上的规则是什么?”。这样就会引导学生去思考,并深刻理解到规则、公德心等思想道德知识的内在含义。从而有效强化规则意识,并提高学习效率。
三、使学生更好接受德育教育
初中阶段,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关键时期。初中思想道德教师,开展同时,也会让学生受到德育教育。但仅凭教师直接讲解,显然会让教学效果不够生动,学生学习的效果也会有直接的影响。而教师将有关的教学内容,制作成微课形式,来引起学生的深度思考和感悟,就会使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并且,也会让学生更好受到德育教育,使其拥有优秀的品行。同时,也会让教学过程更加具有活力,使学生喜欢上思想道德课。
比如,“社会生活讲道德”这课的知识中,包含“尊重他人”、“以礼待人”、“诚实守信”三部分知识。为了强化学生对此部分知识的认知和感悟,教师就可以提前将三个部分的知识,分别制作成三个微课件,并以案例的形式展现出来。开始教学时,教师可以先提问学生:“生活中,当我们尊重别人,别人也会尊重我们。那么尊重具体是指什么呢?”。并且,为学生播放第一个微课件。之后,再对其进行总结。就会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尊重就是要积极去关注并重视他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接下来,教师再提问学生:“什么样的行为,才是以礼待人呢?生活中有哪些具体的事例呢?”。以此来引导学生深度思考。一些学生会说:“遇到同学、朋友、师长要主动去与之问好。”;一些学生会说:“借别的物品,归还要说‘谢谢’。”。接下来,教师再对学生加以表扬,并播放第二个微课件,就会使学生形成深度的理解。与此同时,学生也在无形中,接受了德育教育,使学生的思想品德更加优秀。
总结:
信息技术是教师比较青睐的一种先进教学技术,通过此技术的妙用,不仅可以使教学的力度更深,还可以使学生乐于学习此门课程,对其中包含的思想道德知识有更深刻的认知和感悟。同时,也会让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不断加深,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改善。
参考文献:
[1]韦标珊.初中思想品德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策略研究[J].南北桥,2019(22):35.
[2]邱志平.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J].信息记录材料,2018,19(3):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