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7期(下)   作者:曾焕基
[导读] 道德与法治是小学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

        曾焕基
        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鳌头镇水西小学510900
        摘要:道德与法治是小学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可以进一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同时,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有积极的影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注重教学模式的优化,应用行之有交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才会更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正确的行为观念。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方法;提高
前言: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黄金时期,此时期学生的是非意识比较薄弱,教师通过有效的教学,可以对学生形成积极的引导和指导作用,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正确的行为意识。对于学生以后健康的成长和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会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取得更佳的效果。
一、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积极性
        小学阶段学生,自控力还比较薄弱,往往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积极性会比较强。这就需要教师应用新鲜、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对此,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加以转化,将生硬的文字教学,转化成生动、有趣的视频、动画教学。不仅会让教学过程更加有趣,还会使道德与法治知识充满活力,更具吸引力。与此同时,也会让课堂氛围轻松愉快。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提前对教学内容进行剪辑或优化处理,并将其制成课件形式。
        比如,在《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一课的教学中,教师直接去讲解其中的危害,就较难令学生形成深刻的感受。同时,还会让学生的积极性受到影响。对此,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搜集关于烟酒、毒品危害的精短视频,代替文字讲解教学方式。教学开始前,教师可以播放一段人吸烟前后,肺部器官的对比视频,并与学生互动:“同学们,看完此视频有何感想呢?”。一些学生会说:“那个黑色的肺太可怕了。”。一些学生会问:“为什么两个肺的颜色相差许多呢?”。此时,教师向学生讲明:“这两个肺的视频,一个是不吸烟的人的肺,一个是吸烟人的肺。”并且,导入吸烟的危害知识。然后,教师再为学生播放一个动画:“内容是两名学生在放学的路上,吸烟边畅聊到:‘别人吸,我们也吸,多时髦,还刺激。’。”。之后,教师再让学生思考:“同学们,动画中的同学,想法正确吗?为什么呢?”。就会使学生增强远离香烟伤害的意识,并回答教师:“不正确,因为会对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
        或者,教师也可以通过图片、漫画的方式,来向学生传递教学内容。并且,让学生分别探讨,自己身边是否有这些现象。不仅可以令学生深刻记忆有关的知识,还会给学生以提醒,使他们远离错误的道路,从而健康成长。与此同时,也会让教学效果明显不同,使学生形成良好、正确的行为意识。
二、巧设课堂问题,引导学生学习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改变教学观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去探索课程知识、获取知识,可以更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将其充分转化成自己的知识。教师需要以学生的具体情况为出发点,来设计问题,并且巧妙提问,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间。这样才会使学生积极去挖掘课程知识,强化对教学内容的领会。同时,还会有效促进学生理解能力的发展,使学生的思维领域更加开阔,从而有效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效率。
        比如,在对《传统美德源远流长》一课开展教学时,教师直接讲解课程知识,往往不能让学生对优秀的传统美德,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就可以在讲解完教学内容后,提出问题,吸引学生主动去探讨,并让学生由此道德深刻的认知。课程导入时,教师可以先导入两则名言:“自强天下健,志刚为大君之道;自强像荣誉一样,是一个无滩的岛屿。”。并且,加以介绍:“同学们,这两句名言中都提到了同一个词语——自强。自强不息是高尚的人格修养,也是中化传统美德中的重要内容。本节课,我们就来探讨和学习一下我国的传统美德。”。接下来,教师再导入一个诚信的故事“范式赴约”。内容是:“东汉时,张劭同与范式一同在京城读书,两人的友谊十分深厚。当结束学业时……。”。以此,让学生了解“诚信”也十分重要的传统美德。接下来,教师再提出问题:“同学们,生活中你们自己都做过哪些守信用的事情呢?诚信重要吗?”。并且,让学生去分组讨论这两个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四人一个小组,先让学生在小组内去交流自己做过的诚信的事都有哪些。然后,再让每个小组的学生共同探讨“诚信”是否重要这一话题。
        当学生探讨后,教师再让分别来分享自己所做过的诚信事件。就会使学生深化对诚信的理解和领会。接着,再让每个小组,分别选出一个代表,来回答教师之前提出的问题。就会使学生深刻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并以此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之后,教师再用此种方式,导入其它的教学内容,就会使教学质量,得到大幅升。
三、借助表演活动,强化学习效果
        小学阶段的学生,可塑性较强,活泼好动。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可以充分结合学生这些特点,来创设表演情境。让学生通过表演,深化对教学内容的感受。不仅会让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明显提高,还会使学生充分融入到课程知识的学习中,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通过表演,也会让学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教学内容中,使学生的感悟能力得到开发,从而更好转化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形成优秀的品质。学生通过表演,
        比如,在《生活离不开规则》这部分知识中,由于知识本身比较零散,教师直接教学,容易令学生记忆不扎实,并且也不会令学生强化学习感受,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对此,教师就可以在讲解完教学内容后,让学生分别来表演不同场所中,遵守规则的具体情节。课程开始时,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交通事故的视频,视频的内容是一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没有走斑马线,而且不是在红灯亮起时,横穿马路。结果被一辆飞驰而过的卡车辗在了车轮下。”。然后,再与学生互动:“同学们,视频中的交通事故,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学生通过观看,就会快速回答教师:“不遵守交通规则”。接下来,教师再导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此后,为了让学生可以强化对知识的掌握,教师就可以编导一段在公交车等公交车,及乘车的故事情节。再让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小组,先分别去排练这一等车和乘车过程。当学生排练后,教师再让每个小组分别去讲台上表演。此间,教师和其他学生可以当成是观众和评委。
        在学生表演前后,教师也要带领学生以掌声欢迎,及用掌声对表演的学生加以认可和鼓励。最后,再对学生的表演加以评价,就会使学生高度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并且,形成深刻的规则意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在一组学生表演结束后,再轮流让其他学生来表演,这样才会从真正意义上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其内心受到触动,进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总结:
        小学道道与法治教师应用有效方法,开展教学,可以使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并使其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对于指引学生深入学习,领会更多道德与法治知识都大有裨益。教师可以要从学生的感受出发,不断丰富教学方法,才会使学生努力学习本科知识,并不断提高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詹仁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之方法的优化[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12):809.
[2]张伟固.增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方法[J].语文课内外,2021(5):93.
[3]张秀红.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方法的探析[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8):3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