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婷婷
浙江省瑞安市塘下镇中心小学 325204
摘要:在小学阶段开展科学课堂教学,旨在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实现这一点,需要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而小组合作学习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通过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成长,从而提高科学课堂的教学成效,使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得以实现,基于此,本文中对如何实现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
前言:小学阶段的科学课程作为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启蒙课程,要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教学目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师在科学课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科学课堂的教学活动中,并主动参与科学学科的学习。通过小组之间的相互交流与探讨,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学科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活跃学生的学习思维,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有效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就不能拘于形式化,要加强学生之间真正的合作学习,要求教师不断改进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使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发挥真正的作用。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小学科学课堂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进行了阐述,以供参考。
一、注重分组的科学性
在小学科学课堂的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分组合作学习,注重分组学习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并要根据学生具体学习情况和特点进行分组。由于学生的性格特征、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存在着差异,教师在分组时不能简单的按照学生的座位进行分组,而应该将各方面存在互补的学生分成一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互相帮助,实现学生之间的优化组合。在科学课堂进行科学的分组学习,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知识储备,并能使学生将对知识不同的理解和感受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互相分享与探讨,实现学生的优势互补[1]。教师在教学中要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优势互补”的原则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首先教师要对组内的人数进行合理分配;其次要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进行综合评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相互督促,共同进步;最后,小组内的成员不一定都是固定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对小组成员进行自由组合,促使学生始终保持对科学知识学习的新鲜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获得进步,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制定相应的学习规则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存在着一定的优越性和必要性,这种模式也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小学科学教师也在积极践行着这个新的教学模式。
而在对小学科学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教师在提出一个问题后,看似学生在都在积极讨论、认真学习,但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学生虽然在激烈讨论,但却讨论不出结果来,只有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在发表自己的见解,大部分学生不是在听就是在想自己的事,导致小组合作学习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2]。这种问题存在的原因是小组合作学习没有制定相应的规则制度,教师只有制度一些行之有效的学习规则,学生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比如: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首先要对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地分工,让每个学生都能各司其职。教师要在每个学习小组设立一个小组长、一个记录者和一个发言者,选择组织能力和团队意识都比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这样就能更加迅速地进行分工合作,也能使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探究和实践活动顺利进行;在选择记录者时,教师应选择写字速度快以及字迹较清晰的学生担任,他们的工作主要是及时记录小组合作探讨过程中的重点内容;选择发言者时,要选择思路清晰、有较强的表达能力的学生担任,他们主要负责总结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内容,并在班内进行汇报。小组成员之间要紧密配合,充分发挥学生的团结精神,并共同完成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其次,教师也要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组内合作的学习规则。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掌握着学习的主动权,这也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学理念,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建立组内学习规则,让学生集中探讨、研究并决定小组合作学习中要遵循哪些规则,这个方式对于学生来说,只有学生自己制定的规则才能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并执行,学生不用被动遵循学习规则,也不会把规则当做一种学习负担,学生一旦违反了规则,就会自愿接受相应的惩罚,使规则能够在小学科学课堂得以有效执行。
三、选择恰当的契机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给学生提供了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学生能够在其中主动探索科学知识的奥秘。但在实际的小学科学课堂,很多教师没有透彻理解新课改的理念,过分追求新的教学方式,却不管教学内容是否需要小组合作学习,进而盲目开展合作学习教学。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降低,学生也失去了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要明白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应该选择恰当的契机才能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作用[3]。此外,教师还需注意在提出问题后,给学生留下充足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和学生互相交流与讨论的空间,避免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产生厌倦感,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4]。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选择恰当的时机,为学生设计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改所倡导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学生可以在合作学习中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师要科学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吴雪.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J].课程教育研究,2017(12):89.
[2]原建丽.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应用探讨[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6(12):127.
[3]左涛.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6(09):29.
[4]蒋易静.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6(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