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宁
浙江省安吉县第四小学 313300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语文课堂迎来了属于它的“时代”,无论是大力弘扬和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风向,还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标准,都需要以深厚的语言文字功底为支撑。而阅读作为语文学习的“第一道难关”,如何应用正确的阅读策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则成为每个语文教师必须积极思考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策略,兴趣,语文素养
阅读策略是读者为获得对文本深层意义的理解,利用自身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的主动建构的过程,相较于阅读方法,阅读策略高于方法,但低于理论层面,介于方法和理论之间,阅读策略在阅读过程中所发挥的意义在于能够让读者运用阅读方法去重新建构知识,并在阅读过程中的主动参与、体验,是一种积极、主动思考的过程。对于小学生而言,掌握一定的阅读策略,能够让自身在阅读中做到游刃有余,享受阅读过程所产生的快感。从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来看,学生对阅读策略的概念和意义仍缺乏足够的认知,在阅读过程中的刻意性和敷衍性较强,这就使学生难以体会阅读本身的价值,对语文知识的深层内涵也停留在表面。因此,在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一方面,教师应转变自身的教学思路,让语文课题回归阅读本身,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使学生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发挥阅读策略在教学中的价值,通过常用的阅读策略方法,引导学生对文本的内涵展开深入探究,从而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基于此,笔者将从“预测,激发阅读兴趣、视觉化,培养阅读思维、连结,提高语文素养”三个方面入手,对此展开具体阐述。
一、预测,激发阅读兴趣
预测作为一种阅读策略和方法,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根据已有线索去猜测和想象,以达到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的目的。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预测在阅读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预测依据和方法,并有线索的去猜,同时,重点不在于猜对与否,而是让学生在不断的提出和验证假设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文本内容。另外,教师也要通过合理的提问来把握学生预测的方向和角度,从而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以浓厚的兴趣探究文本的“疑问”。
例如:在教学“长城”这一课内容时,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会以预测法来展开教学。首先,我会以多媒体图片的方式进行导入,为学生展示长城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调动自身的经验和知识,说一说对长城的了解,为进一步展开教学奠定基础。之后,我会引导学生通过题目、插图、文本内容里的一些线索,预测文本的主要内容,并说出自己的看法,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我会根据教材内容出示设计好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对文章的中心思想进行猜测和思考,并分享自己的观点。最后,我会以“孟家女哭长城”的故事作为结尾,让学生对长城这一文化遗产的人文内涵产生深入思考的兴趣。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视觉化,培养阅读思维
视觉化阅读策略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将可视化的文字转化为可视化的图像,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语文教材中内容丰富的文本类型,需要学生以不同的情感去面对和交流,与文本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共鸣,从而实现对文本内涵的理解和文本之外的思考。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既要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找出关键词或句,使其在阅读中产生画面感,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媒体教学的积极作用,以图像来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提高其阅读能力。
例如:在教学“亡羊补牢”这一课内容时,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会以视觉化策略来展开教学。首先,我会以谈话的方式进行导入,询问学生:生活中你犯了一个小错,你自己觉得没关系,但时间长了,你发现想改就变得很难了,为什么呢?激发学生思考,引出课题。之后,我会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合作探究课文大意,并找出重点段落,反复阅读,想象一下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和第二次丢羊不同的心情,以期让学生对文章寓意有初步认知。进而,我再通过创设合理的多媒体情境,为学生播放动画,让学生通过视觉来进一步增强自身的理解。最后,与学生共同总结归纳,巩固知识。如此一来,能够实现让学生从文字到图像,再到心像的阅读过程,对其阅读思维的形成与发展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三、连结,提高语文素养
连结策略可以理解为学生在阅读中主动建构与知识相关的话题,并通过话题来连结书本和生活,促使学生在阅读中思考生活的意义,在生活中提高阅读的动力。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连结为手段,引导学生通过文本阅读来主动建立与自身生活经历的有机联系,并积极思考,从而完成对文本内涵的主动建构,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理解能力,为发展自身的语文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掌声”这一课内容时,为了提供学生的阅读效果,我会以连结策略来展开教学。一方面,我会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细读课文,感受文章中的场景,并思考自己的经历,对文章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做到感同身受,从而增强自身对文章的理解;另一方面,我会通过适当的活动来引导学生将语文知识与生活有机联系起来,通过一定的生活化情境,比如,我会引导学生思考“握手”在生活中的内涵,通过让学生联系课内知识,自主完成对这一生活化场景的创造,以此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从而让学生在生活层面完成对知识的深层建构。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合理的阅读策略,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着显著的现实意义。但需要注意的是,良好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持久过程,只有让学生保持浓厚的阅读兴趣,才能让学生的阅读过程充满趣味与思考。而作为一名一线小学语文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努力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为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深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胡午姣.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J].知识窗(教师版),2021(04):21.
[2]张海芳.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1(02):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