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作文写作个性化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第9期   作者:肖芬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作文教学也进行了改革和创新
        肖芬
        利川市忠路镇桂花小学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作文教学也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开展作文个性化教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锻炼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使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鼓励学生抒发自己的情感,张扬自己的个性,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这样,个性化教学能有效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个性化;培养策略
        在小学语文实际开展的关于作文的教学过程当中,受到了很多外界因素的影响,比如说应试教育的影响。正是因为应试教育,导致了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仅仅关注学生的成绩高低,而没有有效地激发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欲望,也没有提高小学生参与到语文学习当中的热情和积极性。可以看出的是,当前开展的小学语文教学并不具备较高的质量,课堂的气氛非常的沉闷,烦躁,甚至还容易让学生产生一定的厌烦情绪,这不利于小学语文的进一步发展。
        一、树立个性化的教学理念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通常都是非常重视学生的写作成果,却忽略了其在创作中的构思。如此一来,也就会使一些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不高,觉得作文就是编造内容,其作文的写作水平也相对较低。所以,为了改变现状,教师就要树立个性化的教学理念,要在实际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充分的重视,要结合实际状况为其制定符合其个性发展的作文教学方案。教师首先要从心理和态度上改变对应试教育的认知,引导学生重视个性发展,不要为学习而学习,要明白什么是自己真正的热爱,让他们进行自由的表达。
        比如,在组织学生学习《少年闰土》这篇课文以后,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对文章的阅读与学习进行深思,获得启发,从而脱离以往仅仅只是对人物进行描写的思维定式,而是根据实际生活对个人感兴趣的人物进行描写。可以描写父母、同学、老师或者是卖菜的小商小贩等,要引导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将个人的真实想法融入其中,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的个性,使得文章具有较强可读性,全面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增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量
        想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离不开阅读量。写作的素材大部分来自平时阅读,可以说学生的阅读量决定着学生自身的写作水平。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逃不开如何增加学生的日常阅读量这一问题。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书本上的知识固然重要,但对于学生的写作来说还远远不够。学生本身需要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来丰富自己的阅读量,开拓自己的思维,增加自身对世界的认识,拓宽自己的视野。这就需要教师们的刻意引导,让学生自觉地养成喜欢读书的好习惯,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且有兴趣的阅读材料。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一场阅读活动,让学生将自己喜欢的书推荐给其他同学,或者分享自己读了一本书后的感受。还可以让学生演绎书中的小故事,培养学生对读书的兴趣,使其在不知不觉中积累写作素材。还要注意对读书多且感受深的学生多加表扬,从而带动他们读书的积极性。随着他们读书越来越多,就会越来越能感受到书中的乐趣。在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后,其写作能力就自然而然地提升了。


        三、重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学生自我表达的充分彰显依赖学生写作能力水平,学生写作能力受知识储备、逻辑结构、情感流露等影响。从知识储备来看,学生知识储备包括字词句、写作手法、名言警句储备等,辞藻的知识储备,语言的凝练使用,客观反映着学生遣词造句能力,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在摘录笔记时注明出处、运用方法,这样不仅能增强作文内涵,还可以保障作文写作流畅度。教师应当教学生如何运用字词句进行情绪表达,这对学生写作能力增强具备积极影响。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背诵诗词歌赋,平时注意短文写作锻炼,掌握此类句子的引用方式,增强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比方,可以从“不思量,自难忘”中延伸出“感情颇深,自是难忘”,语言深邃性得到加强。教师还应鼓励学生体会文章中的情感,体会作者围绕某种感情如何灵活运用反衬、寄情于景,如此可以较好地增强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四、作文内容的个性化
        在平时的小学作文教学中,大多是以命题作文为主。在作文课堂,教师给予学生一个题目,让学生结合题目进行写作,并针对学生实际写作成果进行指导。这是一种较为传统的教学形式,尤其是在应试教育背景下,这种教学形式也成为了作文训练的主流形式。而这种命题是教学方式,也会产生很多问题。从实际角度来说,写作内容的个性化,应试基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及学生对周边生活的想象与思考,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写出个性更为鲜明的好作文。并且,小学生大多是以形象具体思维为主,逻辑思维的缺乏只会让学生在构思作文的过程中,从一些具体形象的事物角度进行思考。其实教师应当明确,学生的这种创作思维方式是必然的,也是小学生作文写作的一种常态。对此,教师更应当注重学生写作内容的转变,应回归到生活,使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创作与思考,这样才可以让学生的写作个性更为突出。
        五、转变评价方式,增强写作信心
        小学语文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方式不能再遵从以往的千篇一律,不管写作能力如何的学生都获得的是一样的评价。这样会让学生不再注重教师的评价和引导,同时还会束缚了他们的思维发展。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对于学生自身写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要进行适时的针对性引导。然后在进行综合评价的过程中,既要鼓励学生充满写作的自信,同时也要引导他们积极运用这些独具新意的写作思路。不要过分否定他们的思维特点,要运用学生思维认知去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改正。使他们既树立了一定的写作信心,同时对于写作的兴趣又会逐渐增强,不断发展自身的个性化思维。
        在个性化的前提背景下,小学生的语文作文教学已经全面普及,但我们在学生个性化的培养上还明显地做得不够,小学生的个性生活化教学还需要继续加强。同时,教师也应当积极研究对策,让学生在进行创作时适当地放飞自我,去切身感受环境的变化,大胆地对自己想象到的事物进行详细的刻画,进而在个性化的角度上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欧华玲.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个性化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4):254.
        [2]刘锋.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J].江西教育,2019(30):43.
        [3]李娜.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个性化作文实现路径研究[J].才智,2019(29):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