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萍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长沙高新区第二实验小学),湖南长沙410000
【摘要】部编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开始,每一册都设置了“习作单元”。习作单元主要由单元导语、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和习作六部分构成。旨在通过层层深入的习作单元练习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和能力。针对习作单元的每一个部分,语文教师都应该设计和安排符合各个部分的目标以及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对每个部分的教学定位来安排习作训练,并且在此过程中进行充分的习作指导,不断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本文将从小学语文的习作单元学习模式出发,分析其实践探索的路径和策略,不断提高小学语文习作单元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单元;实践探索
作文教学是语文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和素养,也是其他学科学习的重要落脚点和归属。但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实践中,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设置了不同的作文教学标准和要求。小学低年级主要培养学生看图写话的基本能力,首先需要给小学生构建起作文学习的基本认知;针对中学段的小学生写采用“习作”的作文教学模式,一方面降低作文教学的难度,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信心,另一方面进一步衔接低学段的写话教学,深入促进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提升;那么针对高学段的作文教学则需要循序渐进的步入写作的教学范畴,对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能力都有着更高的要求。
一、逐一击破,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习作能力
部编版教材对习作单元的设置具有层层递进的教学要求,语文教师应该明确各个板块的教学内容和目标,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安排[1]。首先从单元导语开始,这是进入习作单元的门槛,这个部分虽然没有明确的教学任务,但导语教学的成败直接关乎学生是否能够真正进入习作学习的世界,直接关系到接下来各个板块的习作学习的成效。好的导语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对于习作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导语教学,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开展导语教学,充分吸引学生进入习作学习。其次,在进入精读课文的学习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引导学生利用自身生活经验对课文内容进行感受和体验,激发学生对文章中情感的理解和共鸣,才能便于语文教师接下来对字词句的剖析,以及学生对课文内涵的理解和掌握。再者,充分引导学生对课文学习和习作学习进行交流和分享,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进而再进入习作练习阶段,从改写词句到仿写文章,再到自行创作,这是一个循序渐进、层层递进的过程,需要语文老师耐心地、稳步的推进,切忌采用“一刀切”或“直接进入练习阶段”的教学方式。
二、整体教学,培养学生对习作单元整体认知
在针对各个板块进行逐步深入的学习之后,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打破各个板块的界限,整合单元内容,进行整体教学,避免传统习作教学中单元封闭性的弊端。习作单元虽是不同板块的教学组成,但每个板块的联系密切,不可割裂开来,容易造成教学内容的碎片化,导致学生无法整体掌握。因此,语文教师需要整合单元内容,引导学生将零碎的、繁杂的板块内容进行充分梳理,在梳理的过程中加强学生的习作思维的训练[2]。
例如,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习作单元中的例文《尾巴里有一只猫》,可以把握整个单元的主题是一种逆向思维的训练,需要培养学生的联想和逆向思考的逻辑能力。教师应该从整体出发,根据最终目标设计出每个板块的小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不断掌握每个板块的内容,达成其目标,最后达到整体的主题教学目标。
三、扩展单元,增强学生的习作积累和技巧运用
小学阶段的学生习作素材和知识积累需求,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难以实现和满足的,其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赖教师进行单元拓展,充分引导小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积累。不管在哪个阶段的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虽然是两个独立的板块,但二者并不是割裂开来的,阅读和写作是语文学习中相辅相成、相融相生的紧密关系。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教师应充分引导和鼓励学生在阅读时做好相关笔记,将美词佳句进行充分的积累和整理下来,形成自己的素材积累库,不断更新和提升自己的习作素材积累和习作技巧。例如,三年级下册习作单元中两篇精读课文《宇宙的另一边》《我变成了一棵树》旨在激发学生想象的兴趣,提高大胆想象的勇气,从不同的角度感受想象的奇妙。习作例文着力引导学生如何展开想象:抓住事物的特征,逆向思考。习作时要运用之前学习到的想象的方式和方法,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享受想象的自由和乐趣。
四、加强练习,提高学生独立自主写作的意识
语文教师应该首先从单句改写的训练开始,引导学生进行对教材内容的改写训练,改写训练有助于充分发挥小学生想象力,小学阶段的学生,想象力丰富,总是有着天马行空的思绪,其想法和逻辑都还没有被各种规范所限制和束缚,改写训练有助于帮助学生的创造力和提高习作能力。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单元习作例文中《尾巴里有一只猫》我们可以充分引导学生进行习作题目的改写,如《太阳里有一片天空》《小树里有一片森林》等。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学生的仿写练习,模仿教材中优秀的范文,摸索其中美词佳句的语言组织模式和规范,还能够在仿写的过程中加强学生的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进而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进行独立自主的习作练习,不仅需要读,还得动笔写,动笔练。例如,在部编版三年级下册习作例文《一支铅笔的梦想》中,充分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引导学生想象铅笔还会有哪些梦想?仿照课文进行自主练习,不断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和创作能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传统的习作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缺乏对习作教学整体的设计和安排,总是按照教材进行按部就班的教学,很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积极性。当下的习作单元教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把握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的自主思考,整合习作单元的各个板块,充分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的进入习作学习,不断提高习作学习的各方面能力和语文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廖敏. 小学中段语文习作单元教学问题与策略研究[D]. 西南大学,2020,51.
[2]熊梅,王敏,仲秋红,梁晓松,袁娟,刘华. 小学语文习作单元学习模式的实践探索[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20,21(01):37-41.
【本文系长沙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小学生习作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课题编号:CJK2020133 )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