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莹莹
湖北省枣阳市新市镇火青小学 441204
摘要:随着我国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从传统的教授学生数学知识转变为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和数学综合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基于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促进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和数学综合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探究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符合新教改的要求,更符合学生自我成长的需求。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符合小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发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作用,积极投入到数学知识的探索中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体会到学习数学知识带来的快乐和成就。
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进而探索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让学生在好奇心的趋势下投入到数学知识学习中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并且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热情。例如,在学习人教版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并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关知识,并在小组内容进行交流讨论,确定答案。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发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作用,还要发挥教师作为引导者的作用,引导学生用直尺测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长,从中找出两者之间的差异,然后结合教材上的知识,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边长和面积的定义,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些边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是否还有其他更为便捷的计算方法。这样一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由浅入深地探索数学知识,在探索过程中体会到学生的乐趣和成就感,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保证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小学生的课业负担比较重,作业量也逐渐增多。小学生不仅要在校期间进行学习,在课后还要提前预习和完成作业,导致小学生没有时间思考和游戏。不仅如此,小学生的作业量过多,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休息时间,导致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厌烦的心理,有的甚至产生了厌学弃学的心理。在这种情况下,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严重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学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需要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入手,并且要给予学生一定的研究时间,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小数的初步认识》这节内容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实践作业,让学生和家长一起到超市走一走,看看超市的蔬菜、水果、鸡蛋和肉类都是多少钱一斤,通过学生实际的调研学生会发现,超市在物品的定价方面,大多都是采取了小数的形式,而且小数十分接近整数,这样一来,实际的调研活动不仅符合小学生爱玩好动的心理,还让学生在实际的调研过程中认识了小数,并且在计算过程,明白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发现,教师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除了要给学生充足的探究时间之外,还要尽量设置一些开放性的探究问题,让学生有自主发挥的空间,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更好地实现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标。
三、构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课堂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了严重的限制,久而久之,学生不仅会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严重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作用,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互相交流讨论的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发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作用,还能有效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共同进步的目标,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例如,在学习人教版数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节内容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完成学习内容,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中之间的关系,然后通过已经掌握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求解边长和面积的知识,来求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周长和面积,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迁移能力,并且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行,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营造了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高效率地完成知识学习,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保证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重视动手实践,感受自主学习的乐趣
从本质上来讲,小数数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基于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将数学教材中的知识转化为实际生活中的知识,不仅降低了数学知识的学习难度,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还能够成功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人教版数学《三角形》这节内容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制作一个三角形,并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想象一个生活中哪些物品的形状是三角形的,他们的用途有哪些。通过学生的联系,有的学生说道,自行车的支架是三角形,能够起到稳定自行车的用途,有的学生说,车的三角架是三角形的,能够起到一个警示的作用。这样一来,教师通过动手实践和联系生活的方式,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自主地探究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进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和数学综合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新教改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首要的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方法,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自主探索数学知识的奥秘,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洪阳兴.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 文存阅刊,2021(5):113.
[2]韩芳.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课堂构建研究[J]. 学周刊,2021(1):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