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小丽
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黄泥镇初级中学 423300
【摘要】初中数学作为高中数学的基础,必须在夯实数学基础的同时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本文就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如何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激发和引导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生思维;激发与引导
新课程教育改革的思想要求下,初中数学的新课程教学必须遵循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来进行教学创新。作为初中三门主要课程之一的数学学科而言,初中数学是一门思维逻辑非常严谨的课程学科,在培养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方面有着非常有效的作用。因此,在初中学习阶段,初中数学教师对于初中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培养需要尤为注意,初中数学的学科基础和应用能力对于高中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地基作用,初中数学可以帮助学生的思维进行激发和引导,对于日后的工作或者学习都积极的推动作用。
1.初中生在数学课堂中的思维发展现状
初中学习阶段,初中学生大部分的知识学习时间都在初中课堂上。课堂教学也基本上是每一个学生的主要学习途径,在这个课堂教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单可以学习掌握到基础性的知识,还可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让其他各项能力得到锻炼[1]。
然而,在现阶段的正常教学过程中,初中各科教师在教学课堂中更加注重对于解题方式的教授,大部分的教学形式也都是围绕题海战术所展开,让学生自己在解题过程中熟练掌握解题技巧,对于初中学生自身对于问题思考的能力,初中教师却显得有些厚此薄彼,并不会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引导学生思考探索解题技巧。
在如此传统的初中课堂教学中,初中学生往往会因为大量的题海教学而渐渐消磨了创新思维能力,长期以往,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学习欲望就会降低,从而影响学习兴趣,最终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学习的知识如过眼云烟,无法长久的记忆在脑海里。在过去的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单一的单向式教学方式,针对解题的技巧的讲解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能够快速提升学生队伍的整体学习成绩,但是会给学生养成一种不假思索就可以获取知识的不良习惯,导致学生的思维定式的恶性形成,不易于思维的发散。
数学,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在思维逻辑能力上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必须要注重教学策略的转变,积极打破传统教学的理念,对初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积极的引导和开发,帮助初中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逻辑习惯,为今后的高中数学学习夯实基础。
2.如何激发与引导学生的思维
2.1 改善课堂氛围
在过去的传统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课堂教学都是一个单向的知识传输过程[2]。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几乎没有任何的默契可言,数学教师仅仅只是参考这初中数学教材的内容进行照本宣科式的数学知识的讲解,并没有和学生进行积极的互动,数学学习课堂的氛围极其的压抑和枯燥。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后,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被各大学校教师所重视。在新课程教育教学的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课堂合作默契程度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必要要转变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思维,积极改善数学课堂教学的学习氛围。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让教学课堂变成一个教师和学生交流学习,共同进步的一个合作场所,而不是一个上下级关系的听课报告会。在这种公平、公正、和谐、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初中学生才会放下心中的芥蒂,真正意义上和教师建立平等合作的关系,从而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学习环境可以改善学生的学习心态,带着一个良好的学习心态去学习,学生才会对学习的科目产生兴趣,从而激发对学习的求知欲,带着强烈的学习目的去学习,去探索,去思考。初中数学,本身是一个需要思维发散的学科,只有带着发散的思维去学习数学,才能有效的掌握数学的逻辑基础,才能促进数学思维逻辑的全面提高。
2.2 创新教学方式
初中数学教学的课堂上,学生作为数学知识的接受者而言,由于数学学科对于思维逻辑能力的要求,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在数学课堂教学短暂的四十五分钟内将所学的知识全部记忆、掌握,大部分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结束以后,就几乎对所学的知识云里雾里了。因此,针对这一情况,初中数学教师要积极主动的打破思维壁垒,响应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理念,尊重以生为本的原则,在教学技巧和方法上进行创新和转变,根据每一个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和特点,完善教学手段。例如,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知识竞赛小游戏,通过在游戏中表现的活跃程度,来判断学生对于知识所掌握的程度的高低,在课后针对一些掌握程度低的学生进行重点注意,进行课后一对一的辅导,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也为下一堂课的知识学习夯实基础。
2.3 及时回应学生
通过罗森塔尔效应,我们不难发现,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眼神、语言、动作等上传达的包含期望的信号,可以有效的激励学生树立更好的学习信心,更加努力的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为学习成绩的提高提供更强的学习动力[3]。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应该时刻关注着学生的学习变化,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好的地方,予以鼓掌和嘉奖或者通过口头的方式进行肯定和认可,在表现不佳的地方,予以鼓励和微笑或者通过手把手的方式,引导学生往好的方向发展,为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初中数学教师通过给与学生及时正面的回应的教学方式来使学生建立学习的信心,勇敢打破学习桎梏,提升思维逻辑的全面发展。
3.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教育教学的改革的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需要转变老旧的传统教学理念,从重视数学解题技巧方面转变到引导和激励学生对于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提高上,从而为学生今后的高中数学学习夯实数学基础。
【参考文献】
[1] 赵宗兵. 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学生思维的激发与引导[J].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9(26).255-255.
[2] 植李勇.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J]. 东西南北:教育, 2019(11).313-313.
[3] 尹洪梅. 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途径的探索[J]. 国际教育论坛, 2021(12):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