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学困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第9期   作者:黄其禄
[导读] 为了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先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让学困生愿学、想学、乐学
        黄其禄
        重庆市忠县新生初级中学校
        【内容摘要】为了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先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让学困生愿学、想学、乐学。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在分析当前学习困难学生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深入论述了初中数学学困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数学 学困生 兴趣 培养
        学困生是指学习上有障碍,进步比较慢,学习水平比较低的人或群体。数学学困生是指在正常的教学要求下,对数学学习感到困难,演算较慢,正确率低,记忆力较弱,成绩较差的学生,较为严重的是连续得低分的学生。如何帮助学生克服数学学习中的困难,消除厌恶数学的情绪,使学生真正达到愿学、会学、学会,是初中数学教学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一、初中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扎实。有些学生在升入小学时数学知识掌握的就不扎实,存在的原因很多,大多数同学是因为对数学缺乏学习兴趣,上课应付,下课也应付,数学成绩不尽人意。尽管老师每天追着给他们“吃小灶”,成绩却丝毫不见起色,而数学知识环环相扣,这样下去学困生越来越差。另外,还有一些同学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意志力,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导致越学越难,最终丧失学习信心。
        学习方法不科学、不灵活。有些同学上课不注意听讲,放学后不认真完成作业;也有些同学学得挺认真,可是不会变通,久而久之越来越差。
        教师教学观念陈旧老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一味的灌输,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因材施教。初中阶段由于学生处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而教师没有及时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科学引导,导致学生学习困难,教学方式单一,缺乏指导学生的耐心和鼓励性语言评价,相反给予消极性的语言评价,使学生自尊心受挫,丧失信心成绩越来越差。
        其他成因。家境忽生变故,例如父母离异,父母不在身边,由爷爷奶奶来照顾,还有的因为在学校没有处理好和同学的关系,再就是老师和父母的期望值过高,导致学生压力过大等等。这些原因使学生产生了自闭的性格。另外随着年级的升高,教学难度的加大,知识点的增多,这些原因导致了学困生的形成。
        二、初中数学学困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1.重视情感教育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学困生与教师的关系经常是紧张对立的。由于学困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诸多问题,经常会受到教师的批评和指责,同时学困生自身也存在着很大的心理压力,这样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学困生学习信心降低,在数学学习中存在自卑心理,学习兴趣不高,被动学习趋势明显。针对这一现象,教师首先转变以往的师生观念,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要主动降低姿态,深入走进学生,与学生成为朋友。

其次,要多给予学困生关心和爱护,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要在平时的数学教学和生活上尊重他们,热爱他们,重视他们,多给予学困生鼓励,使学生建立起学习的信心,减轻他们身上的学习压力,最后通过教师的引导,逐步培养学困生学习兴趣。
        教师为了加强与学困生交流,及时了解他们在学习上的动态和需求,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如QQ、微信等,建立学习交流群,教师主动放低姿态,用初中生喜欢的交流方式来拉近师生距离,学生在交流中也打破了束缚,更能敞开心扉,这对于培养学困生数学学习兴趣无疑打开了方便之门。
        2.尊重保护学生
        大多数学困生都有一个共性:成绩较差,受到教师表扬少、批评多。他们内心充满着深深的自卑心理:要么缺乏自信,整天垂头丧气,沉默不语;要么整天惹是生非,打架斗殴,寻衅滋事。但是不管何种表现,因为成绩差而导致的自卑一直缠绕在学生的心头。因此,了解这些学生的心病,是帮助这些学生的前提和突破口。教师大都不喜欢学习成绩不好、在班上调皮捣蛋的学生,但是教师应该做到不歧视他们,不对他们进行人身和言语的攻击,应该怀着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用爱去感化他们,让其他学生看到学困生身上的优点,愿意和他们交朋友。
        3.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使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增强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力。兴趣不是天生的,它是在学习中逐渐培养起来的。作为一名教师,应善于结合课本内容介绍一些古今中外数学史或有趣的数学知识,以此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和求知欲。
        良好的学习情境是指教师给学生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教学既要注重“情感”,又要提倡“学以致用”。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情境教学特有的功能,在拓展的、宽阔的数学教学空间里,用心创设既带有情感色彩又富有实际价值的操作情境,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通过学生实践操作,能让学生发现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这样不仅能起到调节课堂气氛的作用,而且能使学困生精力集中,记忆深刻,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4.注重个别辅导
        数学教师应该建立每个班级的学困生个人档案,实行动态跟踪管理,根据学生在课堂和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制订符合每个学生实际的学习计划,督促学生定期完成。教师自己精力不足时,可以委派学习小组成员帮助和考核。教师要在学生反馈中进行反思和调整,布置作业要有针对性,注重精讲精练。传统数学教学的“题海战术”,容易让学困生产生厌学心理,也不利于教师了解学情和讲评。分层设置课外习题的方法比较科学,给学困生布置与每堂课重点知识相关的习题,难度要偏低,注重对基础的考查和夯实,有条件的教师最好给学困生预留自学提纲,让他们提前熟悉和思考下一堂课的内容,逐步引导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此外,教师要重视课外个别辅导的功能,对批改学生作业和考试时发现的共性问题集中讲解,对学困生存在的问题尽量进行单独辅导,耐心询问他们存在的困惑,聆听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协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参考文献】
        [1]李红艳.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J].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7,46.
        [2]马伟.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J].甘肃教育:201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