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程标准的高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第9期   作者:刘辉
[导读] 新课程标准是国家关于基础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是促进高效教学、人性化教学、合理教学的有效保障
        刘辉
        江西省九江市共青城南湖新城学校    332020
        摘要:新课程标准是国家关于基础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是促进高效教学、人性化教学、合理教学的有效保障。在实际的高中物理教学中,老师要严格按照新课程的标准,积极地改变自己陈旧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以便可以不断地优化教学,促进教学事业的积极发展。基于此,本篇文章对新课程标准的高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进行研究,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高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引言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观察能力,勇于创新与创造。为此,身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应不断拓展自身的知识层面,确保学生实现全面化发展,在教学中注重教学氛围的营造,在课下注重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充分了解当前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兴趣爱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逐渐摆脱对教师的依赖,积极的投身于教学活动之中。因此,教师应不断强化自己的执教水平,合理的选择教学方式,确保学生的学习质量进一步提高。
一、当前高中物理教学缺乏有效性的原因
        1.1教师的课堂提问缺乏有效性
        高中物理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通常在教学中采用提问的方式。然而,一些教师的提问缺乏有效性,不能引导学生思考,更不能将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起来。教师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学生不经深思熟虑,答案就脱口而出,或者教师提出的问题难度很大,即便学生努力思考也不得其解,最终选择放弃。无论是问题过于简单,还是问题太难,都有可能导致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产生消极情绪,逐渐对物理知识学习失去信心。
        1.2课堂中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
        经调查发现,目前高中物理课堂上存在的普遍问题是课堂的中心仍然以老师为主,围绕传统授课方式展开,没有充分利用先进的多媒体设备进行辅助教学,且缺乏实验教学的方式,使学生以听理论知识,记公式为主,而忽视了对于真正物理学科本质的探究。而且课堂上教师缺乏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使教师忽略了学生为课堂主体的基本要求。例如在进行新课导入时,学生更喜欢教师通过实验或者设置物理情景的方式导入新课,但是教师往往仍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展,使物理课堂氛围压抑、枯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未充分发挥出来。
        1.3教师与学生难以顺应新课标
        大部分物理教师深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难以适应全新的教学理念,而根深蒂固的运用以往的教学方式,从而导致许多学生滋生厌学的心理。在新课标具体实施之下,学生很难发挥自身的主观动能。尤其对于物理课程而言,注重学生动手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发展,教学内容当中需要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实验有许多,但是学生在真正实践过程中会存在各式各样的问题,并不像老师说的那样简单,从而导致绝大多数学生都放弃了物理实验。同时,教师在教学当中出现角色混乱的问题,教师认为学生应以学习为主,而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应以教师的传授为主,从而难以确保证教与学的有机结合。
二、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物理教学策略
        2.1通过课堂引入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课堂引入环节对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激发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教师应当充分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例如在进行新课程摩擦力的教学引入时,教师准备一个装满大米的水杯,并在里面插入一根筷子,教师将筷子慢慢拿起来,使同学们观察现象并提出问题,自主探究物理新知识。再例如在进行高中物理必修1《运动的描述》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故事的方法导入课程:在某次高空作战演练时,一名空军飞行员在高空中飞行时,发现战斗飞机旁有一个小东西,用手一抓,发现原来是一颗子弹。

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的能力。
        2.2创设问题情境
        在当前的高中物理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为了扩大课容量,单纯地讲解教材中现成的知识,很少关注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在体验如此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大多数学生的物理思维较为迟钝,物理学习效果不理想。解决此问题,需要教师在开展物理教学活动的时候,将知识解释转化为知识形成,引导学生体验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发挥思维作用,对此过程中的物理知识进行感知和理解,提高物理知识掌握水平,同时,潜移默化地锻炼物理科学思维。因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所以,笔者在实施物理教学的时候,会结合教学需要,运用多种方法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借助情境驱动学生体验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借助问题驱动学生积极思维。
        2.3强化生活运用,密切课程内容联系
        物理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物理教学中,老师要深挖教材中的内容,并与生活实际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以便可以达到“生活处处即教育,教育处处为生活”的目标。例如:老师可以在教学中多运用一些“生活实际”来作为教学例子,以便让学生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该知识的内涵。如:苹果熟透落地、比萨斜塔屹立不倒等都可以证明重力的存在;急刹车人们会习惯性的往前趴是因为惯性的存在;等等。另外,生活中还有很多现象运用到了物理知识,如:炒菜的锅柄上有花纹是因为使接触面粗糙,增大摩擦,这是对摩擦力的运用;当我们在保温瓶里注水时,根据声音就可以大概推断出水量的高低,是因为随着水量增多,空气柱的长度减少,振动频率增大,音调升高,这是对声音的传播规律的运用;等等。总之,在实际的高中物理教学中,老师要善于运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以便可以培养学生生活处处即教育的认知,提高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现象的能力。
        2.4运用多媒体技术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科技的不断发展为教育带来了众多便利,为此,教师应灵活的运用信息技术开展物理课堂教学,确保学生的积极性有效提升,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稳步发展。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宇宙航行这一章节知识时,教师便可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神舟六号发射、运行以及返回的视频,同时向学生介绍飞船在空中的一些知识。其次,教师再向学生介绍我国人民的飞天梦想,并适当的提出物理问题。如依靠什么样的外力才能够将装有人的物体发射到太空当中?引发学生探究思考,由此一来,教师则可以顺利的引出本章教学内容。然后再通过多媒体动画展示,在相同的平面上以不同的速度抛射出同一个小球。根据动画所展示的数据,询问学生从中发现了什么?学生经过分析发现,物体是由于万有引力的作用而落下地面,若将物体的初速度逐渐增大,则物体可以飞得更远。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可以将抽象的物理问题变得更加生动形象,便于学生理解记忆,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标准的制定更加符合教学的要求,已经成为了当代教学的主要指导依据之一。在实际的高中物理教学中,老师积极地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要不断的丰富教学形式,强化生活运用、帮助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建立多元反馈,以便可以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效果,响应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陈明亮.探究高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的现状与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08):170.
        [2]李婵.构建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J].高考,2020(05):139.
        [3]高宝龙.构建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J].高考,2019(31):56.
        [4]章云丽.有效课堂提问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对策[J].试题与研究,2019(28):170.
        [5]郑延平.新课程下高中物理的有效教学策略[J].山海经,2019(16):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