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集炎
湖南省武冈市思源实验学校422400
摘要: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衍生出了诸多应用成效较为显著的教学方式,以图导学教学模式就是其中的一种,“以图导学”的教学模式可以直观地展示地理知识,通过图片、漫画、插画等方式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应该注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以图导学”教学模式的运用,通过多种方式方法,让学生乐于学习;同时结合不同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教师应该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夯实地理知识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不断促进地理教学工作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地理;以图导学;教学策略
以图导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以地图为线索,引导学生们学习地理知识,利用地理图像来解决地理知识的教学方法。首先要重视老师们的组织能力,充分利用各类的地图信息让学生们学习理知识,其次,老师们应用地理图像,根据地图来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老师们在利用地图来进行教学的时候,还要培养学生们自主解决数学地理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们学习地理知识的热情。最后,初中地理老师还要注重提高自己的授课技能,让学生们在老师的正确指导下学习知识,促进自身地理水平的进步。
一、开展趣味以图导学教学活动
地理虽然知识点多且繁杂,学生会有所排斥。但是,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加以优化以及趣味化,那么就可以帮助学生爱上地理学科。因此老师,就应该多研究对地理课堂的组织和教学方法研究。举例说明: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快下课的十分钟来组织课堂小游戏。类似于“击鼓传花”的游戏方式。地理老师将黑板擦从第一排开始传,然后背对学生用手击打黑板,而学生则快速的传递黑板擦,如果老师停止击打黑板,黑板擦在哪位学生的手里,那么,老师要对该学生提出关于地理的课堂知识问题。如果学生答对了,则老师要鼓励且表扬学生。而如果学生答错了,或者因为一时紧张而导致语塞,教师则不应该给予批评,也要阻止同学进行嘲笑。因为,老师安抚学生的紧张情绪,并且鼓励别的学生给这名同学掌声,会缓解学生的尴尬心理,也就乘机扼杀了该学生可能会产生的抵触心理。
二、强化对初中生读图能力的培养力度
老师们在以图导学的过程中,还应该重视培养学生们分析图形的能力,让学生們知道自己所学知识的重难点,还要帮助学生们利用图形进行分析和思考。比如,老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有关中国人口的知识的时候,通过地理图象让学生们学会分析图例,明白不同的颜色所代表的人口的数量,然后让学生们分析岀我国人口特点。除此之外,老师还要让学生们认识地图类型,知道怎样利用地图图例分析相关数据。同时老师还应该为学生们提供更多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们分析问题,得岀正确结论。乡土地理是初中地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对家乡、对自己生活的地理环境都有直观的认识,我的学校在邵阳古城武冈,讲气候、讲交通、讲土地资源、讲水资源等等都是先从家乡的景观图、交通图、田园风光图、水网图……入手,学生既熟悉又亲切,丰富了学生的感知,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利用小组合作发挥以图导学的最大效果。
地理老师还应该注重引导学生们进行合作学习,对相关地理知识进行合作探究。在这个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给学生们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自由的课堂环境中踊跃的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合作探究,学生们还能够有效的利用自己学到的地理知识对图形问题进行整合和分析。比如,老师在讲述某个地区的地理位置的时候,老师就可以让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分析当地的地理优势。在学习欧洲西部的周围岛屿的时候,老师还可以让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老师提出的各种问题,加深自己对当地地理知识的印象和了解。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老师还应该鼓励学生们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在每组中选出小组长,合理的安排本小组各成员的任务。当然,为了发挥以图导学的最大效果,除了让学生们学习到新的知识之外,老师还可以根据学生们的错误进行集中讨论,让学生们改正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的学习探究能力和认知水平,为完善和发展学生们的地理思维,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教学各环节灵活导入地理图片
首先是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积极把握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利用“以图导学”的教学方法,将复杂的教学内容进行简单化、直观化。在教学过程中,以图片的形式将教学知识融于图片中,通过图片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七年级的世界地理的模块中关于人种的分布这一知识点的讲解上,教师就可以利用图片的形式来讲解。收集不同人种的图片:黄皮肤、白皮肤、黑皮肤三种人,让学生观察三种人的区别,最后总结学生的观察结果。通过学生自我观察发现的结果来掌握知识比老师直接讲解更具有课堂效果。其次是在课堂讲解中教师应该积极运用“以图导学”的方式,运用多种方式增强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对于初中地理课堂来说各大洲、大洋的分布情况一直是一个重难点,因为学生缺乏空间逻辑思维能力,所以难以在头脑中形成系统的图像。教师在这一板块的教学中可以利用色彩的不同结合地图对各大洲、大洋加以区分。首先教师为学生分发空白的地图,然后引導学生对不同的大洲、大洋进行颜色填充,最后一起展示大家的填充结果,对有错误的地方进行重点的纠正和讲解,利用这样直观的方式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点。
结束语:初中生想要学好地理,不仅要学会基础的地理知识,还要掌握地理图像。但是在现行的教学体制下,老师们过分的注重课本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们地图图像分析能力的培养,老师们也没能将地理学习的内容和对初中生的素质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学生们地理学习的效果也大打折扣。因此为了能够让学生们通过图形来学习地理知识,提高学生们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初中教师需要将以图导学的学习方法作为重点研究内容进行地理教育发展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林小红.初中地理“以图导学”教学方法探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31(06):161-162.
[2]黄何.以图导学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0):43.
[3]黄晶文,邓欧,李亦秋.“以图导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策略[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0(02):14-16+19.
[4]李学龙.初中地理“以图导学”教学方法的运用[J].赤子(上中旬),2019(03):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