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下的班级管理与创新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第9期   作者:张新琰
[导读] 小学生正处于智力、心理素质快速发展的阶段,可塑性最强
        张新琰
        青岛西海岸新区珠山小学  266400
        摘  要:小学生正处于智力、心理素质快速发展的阶段,可塑性最强。班级生活是帮助小学生与他人建立正常交际关系、培养个性、学会学习的有效途径。但受年龄及生活阅历的限制,小学生身心发育不够成熟,是非观念、价值观念尚未构建。因此,创新班级管理,践行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能够更好的提升小学班级管理的有效性,促进学生自我约束行为能力的发展、培养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逐步实现自理、自立、自强的教育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沟通艺术、思想引领、评价激励和实践体验相融合。本文将围绕以上四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创新管理;陶行知生活教育;沟通与评价  实践体验
        教师是班级管理的核心,是班级管理的领导者,是营造班级向上、凝聚、团结有爱、互帮互助班风的引导者。在开展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应善于倾听,尊重学生意见,因材施教,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组织开展实践性班级活动,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实施“教学做合一”的教育。
        一、善于倾听,落实陶行知“民主育人”沟通理念
        在传统的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权威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规范具有强烈的约束力,导致教师缺乏关于学生成长发育过程的同理心,没有足够的耐心去听取学生的想法。久而久之,学生不愿意向教师敞开心扉、表达个人想法,导致学生在沟通中容易与教师形成对立面,使得沟通的效果大打折扣。要解决这类问题,可参考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 “民主育人”的教育理念。
        案例2:每周的主题班队会上,我都会设计一个“畅所欲言,班级我来管”的小活动,以此诞生每周的督查小班长。班会上小班长先将本周发现的各种违纪现象、不安全因素等在班上汇报总结,一般不超过三条,然后我发给每人一张空白小纸条,黑板上写出“假如你是老师,你该怎么办?”,让学生们思考后,将自己的建议或意见写出来,可以是一个问题的建议,也可以是两个或三个问题的建议,收集后我会认真阅读每一份建议,择优录用,被采纳建议的学生会受到表扬,小奖品激励,还能做下一周的督查小班长评选资格加分。尊重学生意见,让学生们干最喜欢干的事情,参与班级事务管理,建立民主的沟通方式,就是对学生最大的关注与培养,更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教育活动自然会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二、思想引领,沿用陶行知“因材施教”教育理论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提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班级管理可以此为依据。小学生个性不一差异化明显,在班级管理的实践过程中,经常会发现部分小学生对教师的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原因有两个,一方面是小学生喜欢自由,还未建立规则意识,讨厌被教师约束;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教师在实施管理过程中,未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采取单一的学习成绩标准评价学生,忽视了教育的多样性。因此,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因材施教,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案例3:上四年级的晨晨非常喜欢动脑筋,学习成绩优异,但他特别调皮甚至有点叛逆。经过两个周的观察,我发现他有个不可多得的优点——擅长给同学讲题。于是我请他每天中午帮助一两个学困生,任务完成好能得到2分积分,同学们成绩进步显著。在班会课上,我授予他独一无二的“助人为乐小名师”称号,他特别开心。渐渐地,在同学和老师们的监督与帮助之下,他也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有了规则意识,有了集体观念。通过这个案例,让我懂得:教师针对学生的差异性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能树立学生自信心、改善同学间的关系、让学生顺利融入班级生活中,才能真正落实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什么钥匙开什么锁,只要找对了开关,就能打开那颗封闭已久的心灵。


        三、评价激励,践行陶行知“鼓励式教育”沟通理念
        陶行知著名的“四颗糖”故事为小学班级管理沟通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思路,那便是“鼓励式教育”,这也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批评教育是影响传统的中国式教育的最广泛的方式。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别人家的小孩儿”一度成为小学生最抵触的沟通方式。善用鼓励、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是素质教育中“德育”的关键部分。因此,教师要更重视学生的情感感受,将学生当做独立的个体看待,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鼓励学生将缺点转化为优点。学生的缺点一旦得到改正,教师可以采取一些物质奖励,激发学生渴求改变缺点的心理欲望,以宽容包容的心态对待学生,帮助学生从小树立自尊、自强、自信的品质。
        案例4:轩同学吐字有些不清晰,回答问题时总会有同学笑话他,因此他上课不喜欢回答问题。为了不让他有自卑感,我召开了主题班队会“如何正确看待优点与缺点”。通过讨论交流让同学们明白:每个人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小缺点,嘲笑别人是不礼貌的,不能因为我们的行为伤害了他人自尊心。并和同学们约定,正确对待他人弱点,多看他人长处。从此,轩同学发言后再也没有出现被嘲笑的语言和行为。然后和轩妈沟通,家校共同采用鼓励式教育,比如:“你的声音真响亮”、“你说得真有调条理”、“哇,你就差一点点就全部正确喽,厉害,为你点赞”等等;从他的脸上,我们逐渐看到了阳光、看到了自信。更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在期末考试中他考取了双百的好成绩。正向评价与鼓励会如同一缕阳光,照进学生的心底。这个案例就是鼓励式教育的最直接、最优秀的产物。
        四、实践体验,践行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教育理论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它不仅体现在小学学科教学中,还体现在班级管理中。班级活动的组织,对于提升学生的班级集体意识具有促进作用,学生多与教师、周围的学生交流,能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及学生集体关系,提高班级管理的沟通效率[4]。
        案例5: 为了丰富学生生活实践体验,我抓住每个有意义的节日,开展实践教育活动。每年母亲节,我都会组织学生开主题班队会,说说每一个母亲生活中的不易,策划如何让母亲度过一个难忘的节日?例如做精致的节日贺卡;做一些力所能及家务;为母亲唱首歌、跳个舞……在我的建议下,孩子们将感谢母亲的行动拍照或录制成小视频发到班级群里评比,表扬最棒感激者10名,并予以表扬和奖励。中秋节前,我会提前布置给孩子们查阅节日的时间、来历和习俗等,在班队会上进行关于中秋节的演讲和手抄报比赛,将优秀的演讲视频和手抄报分享到班级群里,让学生与家长共享这份美好,充分实现“教学做合一”教育理论。通过实践活动,有助于建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良好的沟通网络,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
        总而言之,教师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建议使用陶行知教育思想作为沟通指导,践行“民主育人”、“因材施教”、“鼓励式教育”、“教学做合一”的沟通方法,及时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个性特点,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建立民主的交流关系。同时,作为教育工作者,不断丰富和提高个人素养,加深对陶行知教育理论的研究和探索,对于提升教师个人魅力,增强教育效果,更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新平,陈学军.陶行知的教育管理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4.
        [2]吕欢欢.教育哲学视域下李镇西班级民主管理思想初探[D]. 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5.
        [3]丁迎迎.行知思想对小学班级管理的启示[J].福建陶研,2018(01):16-17.
        [4]王立香.探讨陶行知自治教育理念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8(24):104-105.

        作者简介:姓名:张新琰,学校全名:青岛西海岸新区珠山小学,邮编:266400,出生年月:199010,性别:女,民族:汉族,    籍贯:山东省淄博市,职称:二级教师,学历:研究生,研究方向:小学班主任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