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第9期   作者:韦永添
[导读]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可以更好的加强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韦永添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灵山县丰塘镇桥笪小学六屋教学点,广西钦州535423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可以更好的加强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团队合作的精神。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在越来越多的课堂上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在这样的条件下,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理念,有助于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保证了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
        【关键词】小组合作;小学数学;实践探究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团队或者团体中一起完成共同的任务,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是近几年来教育改革后的一种学习新理念,是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集合体系。将这种方法运用到小学数学当中,可以调动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兴趣,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合作探索,从而引发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对数学的学习欲望。
一、科学分组,确保合作探究的公平合理
        合理分配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合作交流,是新时代学习生活的新方式,同时也是获得知识的主要手段。在课堂中推崇“合作学习”正是因为这种方式能够丰富课堂交往方式、培养沟通协作等方面的优势,要真正发挥这种优势,科学构建学习小组就是一个有效的实现途径,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应注意把握好两个方面:
(一)小组的成员组建
        一个优秀的小组分组一定是科学合理的,大多数分组都是由成绩较好的学生,成绩一般的学生和成绩较差的学生按1:2:1的比例分配。例如一个成绩较好的同学,两个成绩一般的同学和一个成绩较差的同学形成一组,这样的分组方式可以让小组的发展更加的均衡,不会造成每一组之间成绩实力的差距过大[1]。
(二) 小组长的培养
        每一个小组还应该挑选出一个合适的人选担任组长一职,小组长的人选不用选择成绩最优秀的学生,但是一定要选择组织能力强,有主见的学生。这样一来,小组长就成为了连接学生与老师的纽带,可以及时向教师汇报组内的学习情况,也可以及时向教师传递反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三)组内的分工合作
        在进行小组合作探讨研究时,每个人的分工都应该明确,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任务可完成。每个人在小组内扮演的角色都是不同的,分工要做到相当的具体明确,具体到每个成员的责任与任务,当负责的事情细化之后,小组成员才会更加的有目的性,不会出现责任分摊现象,也就是大家都推卸自己的责任,都指望着别的成员去完成任务的现象。分工任务明细的小组内部之间可以更好的协调各成员的能力,做到优势互补,充分调动成员参与任务的积极性,达到大家共同学习进步的目的。分工任务应做到因人而异、因组而异,争取发挥每个学生的个人能力。分工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小组成员的成绩水平,做到均衡发展。例如,在学习较复杂的小数乘法时,可以将主要算法的任务分配给计算能力较强的小组成员;在准备考试复习的阶段,可以将监督复习的任务交给平时较认真负责,做起事情一丝不苟的学生。
二、创造情景,引导合作
        兴趣是打开学生思维的钥匙,是成功推动教学实践的关键所在。当学生对于所学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时,就会在课堂上努力地汲取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来主动学习,而不是在教师的督促下被动地学习。

因此,兴趣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2]。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多设计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课题,让同学小组之间合作探讨。例如,在学习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模拟商场购物的情境,通过不断转变所买商品的数量、类别与单价让学生计算未知的量,由于这种买东西的场景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息息相关的,并且在儿童的认知里,只有大人才有钱财的支配权,通过课堂上的情景模拟,可以让同学产生成就感,增强学习欲望。实际场景与课堂知识的有效结合,可以让学生的印象更深刻,促进学生的全方位综合发展,使学生对课堂知识有更好的把握,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收获知识,领悟合作的意义,增强团队凝聚力。
三、把握时间,提高合作效率
        课堂上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教师应该合理分配学生合作探究的时间,时间不能过长或过短。时间过长会导致课堂时间紧缺,课程内容可能无法完成,时间过短会导致组内合作时间仓促,影响探究结果。
(一)重难点问题探讨
        遇到重难点内容的时候,应该组织小组合作讨论,发挥集体的想法和智慧,一起突破重难点。在需要对当堂课进行总结归纳的时候也应该进行小组的合作讨论,合作归纳,彼此可以查漏补缺[3]。
(二)重视小组的回报展示环节
        在最后汇报展示成果时,要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出合作讨论的过程,思维方法以及讨论结果,这样不仅能提高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还能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逻辑能力。汇报展示的环节应该每一次都由不同的学生来完成,不能固定派一人,每个学生都应该珍惜展示的机会。这样长时间的配合,小组成员的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四、及时点评,总结经验
        教师在进行组内评价的时候,不能用同一个标准评价所有学生,应该因人而异,对优秀的学生给予肯定,一般的学生也应该给予鼓励。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科学的评价,不但能够帮助学生获取学习的积极性和成就感,还能让学生有学下去的动力,可以有助于积极开展以后的学习活动。
        教师引导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行为,是教师参与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一种最有效最具体的方式,这不论是对师生之间的交流,还是师生之间感情的培养,都有莫大的帮助。而具体目标的制定则能有效让学生们产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自主学习效率,使小学数学的发展轨迹更进一步[4]。
        综上所述,通过以上的结论可以得出,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小团体、互相讨论交流的全新学习模式,是注重合作探究相互配合以及沟通、交流、分享学习经验和心得的方法。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小组合作探究可以有效的增强课堂的学习效率,使学生对学习数学有了更浓厚的兴趣,也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小组团队的凝聚力。教师也应该重视小组合作式在教学中的应用,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郭庆顺.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实践探究[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7, 000(007):96-97.
        [2]宋辉. 师生互动探究合作——论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7(08):227.
        [3]张灵芝.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究[J]. 小品文选刊:下, 2020(2):0097-0097.
        [4]巫世娥.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探究[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9, 000(002):1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