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软式垒球进入小学体育课堂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第9期   作者:乞魁
[导读] 软式垒球是一项集趣味性、安全性、经济性为一体的大众健身项目
        乞魁
        石家庄市吴义学校
        摘要:软式垒球是一项集趣味性、安全性、经济性为一体的大众健身项目,适合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在小学开展软式棒垒球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本课题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对比法、逻辑分析法等对石家庄市吴义学校的软式棒垒球开展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根据学校的特殊性,以体育课堂教学为载体,根据小学生的自身特点,故将其引入体育课堂,得出软式垒球是适合在小学里开展的运动项目。
        关键词: 软式垒球  小学  体育课堂
1研究目的和意义
1.1研究目的
        软式垒球是经过器材软化、规则简化的改良项目,现在正如雨后春笋般迅速走进全国中小学的校园,并有望成为“阳光体育”活动的载体。学校为此项运动搭建的良好平台,通过问卷调查、对比法等对软式垒球运动在吴义学校的开展现状进行分析,得出让软式垒球进入我校课堂,符合当下我校的教学形式,能更好的体现我校的建校宗旨。
1.2研究意义
        1.2.1 通过软式垒球的开展,学生在耐力、灵敏、协调等多方面提高综合素质,逐步使学生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
        1.2.2 通过体育课程和活动的研究,成为一种对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协作教育非常理想的教育手段,为体育课堂营造了多种活泼有趣的教学内容,成为乐趣化体育教学的基础活动,吸引学生走到户外自觉参加体育锻炼。
        1.2.3  建立版内、班际,校内、校际之间的赛事体系。让学生充分体验集体运动赋予每个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组织家长、老师、学生之间的比赛,促进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
        1.2.4  软式垒球让学生们学会了尊重别人。在比赛结束后,队员们也都会整齐列队,向对手、观众、裁判、教练鞠躬致谢。这些礼貌习惯的养成终将渗透今后的学习、生活,终身受益。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石家庄市吴义学校全体学生与教师。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识网、中国期刊网对有关软式垒球运动的特点、起源、发展、推广等方面的文献资料进行查阅和搜集,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参考和理论基础。
        2.2.2  问卷调查法
        学校以一、二、三、四、五年级的学生为主,对所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587份,回收583份,除去无效问卷3份,有效率为98.56%。
        2.2.3  访谈法
        本次调研采访了学校校长、教育处主任、主教练和运动员,通过访谈的方式了解学校的开展状况,以及在上课和训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积累的经验等,为本次调查提供参考。
        2.2.4  数理统计法
        对于回收的调查问卷,采用EXCEL进行问卷录入处理,并进行统计分析,形成一手资料。并以此来支撑本课题的基本观点。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软式垒球运动在石家庄市吴义学校的开展状况
        根据调查显示,目前学校已把软式垒球作为一项常规的比赛项目,每班都有自己的组队,包括队名、队旗、加油口号以及啦啦队等,并分年级进行班级联赛。在各班班主任的带领下进行训练,随处可见。从软式垒球本身来说,它集跑、跳、投、打于一体,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反应能力,更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这一竞技垒球的改良,对场地、器材、规则进行了改进,使其更安全、更方便在小学课堂开展,得到了家长、学生的支持与喜爱。
3.2软式垒球在校园开展中的实施途径
        如表1所示,软式垒球在校园开展的情况主要是体育课。另外学生还在课间活动、班级软式垒球联赛、软式垒球训练和社团课等时间参加了软式垒球的活动。


        在调查中,有的班级希望体育课继续开设软式垒球,对于课堂管理以及发掘优秀人才提供有力的依据。学校将不断地创新体育课的教学模式,大力推广此项运动,这是一个不断探索和积累的而过程。
3.3学生对软式垒球的喜爱程度


        从表2来看,大部分学生是非常喜欢软式垒球这项体育运动项目,这项运动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对外界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喜欢挑战自我,更想的到他人的认可。
3.4体育课上软式垒球的开展
        在体育课堂上贯彻“以人为本”、“ 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是新课标的要求,首先需要明白学生的的需要,为此统计了学生在途课堂上的需要、喜欢的活动形式的情况。从表3中可以看出有91.57%的学生表示在体育课堂上需要开展软式垒球,只有极少数的0.6%的学生表示不需要。在发放问卷中,问到学生们在体育课堂上最喜欢的软式垒球的活动形式,从表4中可以看出,25.67%的学生喜欢自己玩球,有29.4%的学生喜欢玩软式垒球的游戏,有37.4%的学生喜欢软式垒球的比赛,只有7.6%的学生觉得学会软式垒球技术才是最重要的。


        从上面的调查结果看,可以很明确的知道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对软式垒球的需要,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结合软式垒球运动本身的特点,将其引入到体育课堂上,使这项运动真正的服务于学生,是小学体育教师需要思考并付诸行动的工作重点。
4 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软式垒球在体育课上初见成效
        通过本次调查统计可以看出,石家庄市吴义学校的软式垒球活动已初见成效。主要表现为学生对软式垒球的认识已逐渐加深;学校的软式垒球文化已现雏形,并渐渐形成校本课程;学校的领导支持,家长、班主任极力配合;各种联赛的开展增进了各校之间的交流,促进了软式垒球的传播;在体育课堂上推广,为体育教师提供了提高教学水平的素材。
        4.1.2软式垒球在体育课上还存在不足
        有一部分学生不感兴趣,对他们进行分析,了解不喜欢的原因,然后找出疏导他们的办法;个体差异大、兴趣不能持久;人多,场地小,器材匮乏;由于软式垒球的特殊材质,消耗很大,加大了体育器材的预算;学校师资的培训,需要专业的教师和教练团队进行培训,统一规则与要求。
4.2 建议
        4.2.1建立赛事体系
        随着教学的深入与发展,充分利用竞技性体育的优势,建立班内、班际,校内、校际,之间的赛事体系。让学生充分体验运动赋予每个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组织“家庭组”比赛,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
        4.2.2教师采取多样化教学
        可以除去软式垒球标准的九人制玩法,可以根据实际人数,制定“三垒包制”“两垒包制”或删减同等人数等多样式玩法。
        4.2.3 乐趣化教学
        软式垒球集竞技、智慧、趣味于一身,从全球发展的过程来看,深受中小学生的喜爱。课上教学比赛的胜负会敦促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觉练习,逐步使学生建立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

参考文献
        [1]吴雨恒.软式垒球,有望成为“阳光体育”新载体[J].中国学校教育,2009(12).
        [2]张天峰.以垒球项目为平台,大力推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J].大家,2011,(19).
        [3]王曼,王一丁,侯富涛.软式垒球进入我国中小学体育课堂的SWOT分析[J]科技信息.
        [4]龚正伟.体育教学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5]邹荣霞.浅析我国体育课棒垒球教学的现状与前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2(8).
        [6]王曼,王一丁,侯富涛.软式垒球进入我国中小学体育课堂的SWOT分析[J]科技信息.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