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璐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学路小学滨河分校 010020
摘要:小学阶段,是孩子们开始正式学习音乐的最初阶段。欣赏课是音乐课中的常见课型,相对于唱歌课而言,欣赏课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音乐素养的要求更为严格。如何在小学阶段高效的进行音乐欣赏教学,对于学生的音乐素养积累和下一阶段的音乐学习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中,笔者以《杜鹃圆舞曲》为例,浅谈小学阶段如何进行音乐欣赏教学。
关键字:音乐欣赏;逻辑思维;素养积累
一、前言:
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中,帮助学生积累音乐素养,培养学生音乐方面的逻辑思维能力的课型非欣赏课型莫属。小学阶段高效的音乐欣赏教学,对于学生今后的音乐学习有着莫大的帮助。经过多篇音乐欣赏课例的教学总结,笔者选出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篇课例《杜鹃圆舞曲》,并以《杜鹃圆舞曲》为例,浅谈小学阶段如何进行音乐欣赏教学。
二、论述对象:
本文的论述对象是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版(简谱)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音乐中的动物 中的第五课《杜鹃圆舞曲》。该作品是由挪威的作曲家约纳森创作的管弦乐合奏的音乐。全曲由三个乐段组成,音乐主题形象鲜明,旋律欢快悠扬,学生都十分喜欢。笔者为其设计的三位教学目标是: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乐曲《杜鹃圆舞曲》,感受音乐愉悦的情绪,体会音乐的美感,参与表现音乐,并培养学生学生良好的欣赏音乐习惯。②过程与方法:运用聆听,感受,参与,讲述的方法来学习。③知识与技能:学习弱起小节和3/4拍的强弱规律知识,以及颤音的演奏效果。
三、小学阶段音乐欣赏教学:
(一)、激发兴趣 关注聆听:
音乐是美育教育的载体,欣赏音乐作品无疑是最好的,最直接的美育教育。聆听是音乐欣赏的前提,如何有效聆听,至关重要。在《杜鹃圆舞曲》一课中,笔者采取了完整聆听和分段聆听两种聆听方式。初听环节,笔者采取了完整聆听的方式,随着乐段的变化,笔者也做出相应变化的律动。这样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全曲是由三个乐段所构成的。在学生体会到音乐是由三个乐段所组成后,笔者进行了分段教学,此时笔者采取的聆听方式是分段聆听。笔者将音乐进行了分割,将每一乐段独立出来,以便学生有层次,有逻辑的欣赏每一乐段。学生分段聆听音乐,体验每一乐段的音乐特点,针对每一乐段展开联想,进行二度创作,帮助学生更好的欣赏音乐。
(二)、素养积累 加深体验:
《杜鹃圆舞曲》是以动作为创作主体的管弦乐合奏作品,作品当中为了表现杜鹃鸟的叫声和杜鹃鸟振翅飞翔以及杜鹃鸟优雅舞蹈的画面,约纳森先生在每一乐段中都融入了相应的创作技法。
例如音乐中,为了表现杜鹃鸟的鸣叫,约纳森先生在第一乐段的开头部分就加入了“3(mi)-1(do)”的音型,来模仿杜鹃鸟的叫声。
.png)
学生虽然听出杜鹃鸟的叫声,但如果不对谱例进行分析,学生就无法得知模仿杜鹃叫声的音型是怎样的,也不会了解下行的大三度音程可以有如此形象的模仿力。通过分析第一乐段的谱例,学生可以清晰的看到该曲是一首3/4拍的音乐作品。通过学生之前习得的“3/4拍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三拍”以及“小节和小节线” 的音乐知识,可以轻易的发现第一乐段的第一小节是一个不完整小节,以此来学习弱起小节。
在第二乐段中,作曲家为了模仿出杜鹃鸟振翅飞翔的画面,在音乐中加入了颤音演奏技法。在第二乐段的前两个小节,长达六拍的6(la)音上,由于运用了颤音演奏,让学生很形象的感受到了杜鹃鸟自由飞翔的画面。
.png)
在学生聆听过第二乐段的音乐后,笔者在屏幕上出示了第二乐段的谱例,将第一与第二小节连音线上方的“tr”记号标注了出来,为学生讲解了颤音记号,并在电子琴上进行了运用颤音技法与不运用颤音技法的对比演奏,引导学生感受颤音记号的演奏效果。第三乐段的旋律中,运用了大量的连音,使得音乐带有很鲜明的圆舞曲风格,学生在欣赏第三乐段时,笔者随着音乐做了一些简单的律动,增强学生头脑中的画面感,帮助学生生动形象的感知音乐。
.png)
(三)、加强实践 注重参与:
音乐欣赏的课程目的之一是为了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力。而参与音乐表现,加强音乐实践则是完成这一课程目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在《杜鹃圆舞曲》的教学中,在初听环节,笔者就随着乐段的变化加入了相应的的律动。在分段教学中,通过分析第一乐段的谱例,学生们运用3/4拍“强 弱 弱”的强弱规律,为第一乐段进行伴奏,加强了学生参与音乐表现的积极性。在第二乐段中,笔者根据音乐当中颤音演奏的效果,为乐段设计了关于飞翔动作的律动。在颤音演奏出现时,学生抖动双臂模仿起飞的准备状态,颤音演奏过后,学生挥动手臂,模仿杜鹃鸟自由飞翔的状态,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学生对音乐的融入感。在第三乐段中,结合乐段自身鲜明的圆舞曲风格,在第三乐段出现的前两次,学生与同桌组合随音乐做交际舞的动作。在第三乐段第三次出现时,笔者引导学生安静下来,端正坐姿,认真欣赏音乐,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欣赏音乐的习惯!
(四)、科学考核 鼓励评价:
音乐欣赏课的评价与考核至关重要,学生是否掌握了课堂中的内容,都要通过考核来检测。针对《杜鹃圆舞曲》一课而言,我采用了分段考核、整体考核、学生自主归纳知识点,三种考核方式。分段考核是指,完整播放音乐,在每一乐段出现时,学生做出相应的反应。第一乐段出现时,为第一乐段做打击乐器伴奏;第二乐段出现时,用飞翔的动作为音乐伴舞;在第三乐段出现时,用交际舞的动作为音乐伴舞。考核的标准是,学生能不能准确的按照音乐的节点做出对应的反应。学生在参与音乐考核的过程中,笔者针对不同的乐段给出相应的正面鼓励评价。
四、总结:
笔者从以上四个方面,阐述了小学阶段的音乐欣赏课教学。经过三年的教学经验,与不断的学习探究,笔者将自己针对音乐欣赏课的看法和一些教学经验罗列与此,还望各位前辈加以指导。笔者也会继续潜心音乐教学工作,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音乐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二年级下册音乐教科书.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版(简谱)
【2】卢赛华.谈如何进行小学音乐欣赏教学[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8-4:第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