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里绿
苍南县望里镇第三小学 浙江温州 325804
摘要:近年来,社会新闻里教师体罚学生的事件屡见不鲜,但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语言暴力的现象却鲜有报道。在小学教育中,经常会出现教师语言暴力的现象:教师可能因为学生考试成绩差、迟到、违反纪律等一些小事,就对学生进行过度的批评责骂;或者是在授课过程中,因为学生反应迟钝就对其进行冷嘲热讽。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尚未健全,内心脆弱敏感,对于教师的嘲讽与辱骂,会格外在意,甚至由此产生心理阴影,进而影响今后的健康成长。为此,本文将主要探讨小学教师语言暴力出现的原因、教师语言暴力对于学生的危害、以及如何预防这一现象的产生。
关键词:小学教师;语言暴力;现状分析
一、小学教师语言暴力出现的原因
(一)部分小学教师自身的职业素养不高
现在很多学校由于学生多教师少,再加上小学的课程相对简单,会寻找代课教师来弥补教学岗位的空缺。而代课教师没有经过专业师范类学习以及教育学、心理学研训,他们的职业素养相对较低。由于缺乏必要的教学语言艺术和批评教育的智慧,代课老师在学生犯错时无法采用恰当的方式来教育学生,而是采取简单粗暴的辱骂方式。当然,除了代课老师外,在编教师队伍中也不乏职业素养低,教育观念落后的人。这些教师受“师道尊严”观念的影响,本着“爱之深,责之切” 的出发点,认为学生是教师的附属品,就是无论使用何种方式去教育学生都是应该的。他们没有意识到学生是一个有尊严的独立个体,也不认为辱骂学生的教育方式是一种不良行为。
(二)小学教师的心理压力过大
现在很多小学教师在承当繁重的课程教学的同时,还得面对县管校聘、教学绩效、职称评定等考核压力,再加上社会和家长对于教师的期待过高,致使很多老师疲于应付,苦不堪言。还有部分教师上有老下有小,在生活上也承受了很多来自家庭的压力:老人生病,孩子上学,车贷房贷等等。终日奔波游走于沉重的家庭责任与繁重的教学工作之间的心酸疲惫,或许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感同生受地说一声生活不易。由于心理抗压能力低,一些教师无法合理地化解这些来自工作、生活的压力,可能就会不自觉地采取语言暴力的方式把所受到的压力转嫁和发泄在学生身上。
(三)小学生的权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尚未健全,无法正确区分批评与辱骂的界限,对教师语言暴力还没有清楚的认识和感知。有些小学生缺乏权利意识,甚至怀揣着“老师骂学生是天经地义的”想法,对教师语言暴力给自身带来的伤害,也全然不知。再加上小学生对老师比较依赖,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大多数的小学生不认为教师的语言暴力行为是有问题和错误的。[1]
二、语言暴力的危害
首先,教师的语言暴力并不能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相反学生可能因为教师的语言暴力产生逆反心理!教师教育学生,是希望学生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可是如果教师一味地运用语言暴力,就会让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严重打击,处于悲伤情绪下的学生无法意识到自己的行为错误,更不会去纠正自己的错误行为。甚至有的学生会走向更极端的方向,比如出现与教师冲突顶撞、恶习屡教不改等现象。
再者,教师的语言暴力还会恶化师生关系。小学生的主观意识强,若是得不到教师的尊重,必定也不会尊重教师。有的学生甚至会对教师的语言暴力心怀怨恨和恐惧,通过反抗和回避教师的方式来表达对教师的仇视心理。一旦学生对教师产生“仇视心理”,就不愿意认真听从教师的教导,对这位教师所任教学科的学习热情也会大大下降。长期不和谐的师生关系,肯定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成绩,也会使教师的教学成效大打折扣。
最严重的现象可能是教师的语言暴力会影响到小学生的人格发展以及心理健康。小学生有着很强的 “向师性”,对老师的评价十分重视。[2]如果学生询问老师问题,但总被老师辱骂,可能就此产生自卑心理,从此之后再也不敢向教师提出问题,也不奢求能得到老师的解答。而且如果教师一直对学生是一个语言暴力的状态,会让学生的自卑心理越发严重,认为自己真的很差。从此再也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也不敢向别人发出疑问。一个从小就被“自卑心理”植根于心的人,长大后又怎么奢求他能阳光健康呢?可见教师语言暴力对小学生的伤害是深远持久的。
三、对于教师语言暴力现象的预防
(一)学校加强对于教师用语的管理
教师对于学生谩骂、指责等行为会让学生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压力。因此,在学校管理的方面应该加强对于教师语言暴力行为的处罚。以此警戒教师,从而高效的预防这种现象的出现[3]。小学生与教师的教育关系主要发生在校园内,因此学校的管理是预防小学教师语言暴力现象出现的最佳途径。学校的校级领导应该经常性的去巡视,当看到有教师出现不文明用语时,要及时阻止并对该教师进行批评教育。在教师大会上,校领导也应制定并通过相关的校规条例对教师文明教学做出要求,并告戒教师如果出现不文明用语会被学生举报。同时学校也会根据教师语言暴力的程度对其进行不同层次的处罚比如扣除年终绩效工资、取消评优评先资格、予以劝退解聘等。另外,学校在录取新教师时,应该选择正规学校毕业的教师,而且在教师入职之前,最好对教师的教师职业道德方面进行评估审核,从而防止录取一些素质低下的教师而影响教学教育。
(二)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
教师之所以会出现谩骂,侮辱学生的现象,主要还是因为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不高。因此,在培养新教师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师范类院校应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类课程的开设,让师范生在成为人民教师之前就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另外,针对在编在岗教师对学生语言暴力的现象,学校可组织教师参与师德培训,通过观看视频、教育案例分享、名师讲座等方式让教师认识到教师语言暴力的危害性,同时要教育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学会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学生。
(三)关注教师心理健康, 缓解教师心理压力
一方面,学校要重视小学教师的心理卫生建设,定期对教师的心理状况和心理素质进行测试,及时了解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出现心理压力危机的教师要及时采取心理干预机制。[4]学校可以联系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安排相关教师进行咨询服务。另一方面,教师要丰富自身的课余生活,学会用乐观积极的心理看待事物。闲暇之余,教师可通过听取心理教育讲座和阅读心理学相关书籍的方式,学习情绪管控和缓解心理压力的方法。
四、结束语
都说沟通是一种艺术,师生之间的沟通更是一种教育艺术。教师的语言既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载体,也是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绝不能成伤害学生的工具。每位新时代的教师都要有提高自身职业素养的自觉性,修炼教育智慧,拒绝语言暴力。作为培育祖国未来接班人的小学教师,更要以身作则,文明教学,以理服人,以德育人,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秦雯,窦田田.农村小学老师“语言暴力”现象探析[J]. 教学管理2015,8.15
[2]郭聪聪,胡珊.小学教师语言暴力的对策研究[J].文学教育, 2020, 000(006):P.164-165.
[3]袁清红, 陈蕾.小学教师语言暴力现象及对策研究[J]. 文学周刊, 2018, No.370(22):50-52.
[4]佚名.教师语言暴力产生原因及其消解策略[J].平安校园,2014(000)001.
作者简介:廖里绿(1991-06),女, 汉,浙江苍南人,本科学历,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