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颉
湖南省隆回县滩头镇三面九年义务制学校 422213
摘要:当前科学经济发展的21世纪社会,国家对教育的发展越发重视,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中国的教育发展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绩,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农村偏远地区,中小学素质教育仍然存在较大问题,偏远农村地区的中小学教师师资力量匮乏,教师的教育理念落后传统,以及教育教学工作者的教学管理水平不高,教学效果不突出,针对新时代背景下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本文就此展开系统研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促进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全面实行的策略方法,从而更进一步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最终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推动我国社会的进步。
关键词:新时代背景;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存在问题;策略研究
前言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从1978年就已经逐步的进入到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在国家迅速发展的时期,中国的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佳绩。而且,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家对中小学教育的发展更加重视。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能够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显著提升,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国教育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城市地区的中小学素质教育发展的更加完善。但偏远农村地区的中小学,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方面仍然存在着较大的问题。比如,农村中小学地区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相对偏远,在经济发展水平上与城市地区相比较而言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而且,农村地区的师资力量相对匮乏,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与东部发达的地区相比,中西部偏远农村地区的中小学素质教育仍然较为薄弱。基于此,本文对新时代背景之下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作出详细阐述,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促进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施行的有效对策,从而促进我国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发展[1],让教育实效展现出来,让学生素质和能力都能够得到全面提高。
1素质教育概述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成为了国家乃至整个社会的关注重点。其最深层次的含义是指为了进一步提升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出的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目标,素质教育是应试教育的对立面,素质教育着重提升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兴趣[2]。素质教育更加重视的是人的个性化发展和思想道德品质的提升,非常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疏导和身体健康发育。总之,素质教育是教育者根据受教育者具有的个性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3],制定的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教育形式,其显著的目的是提升受教育者的身体素质和能力水平,实现受教育者的身心健康发展,促进受教育者的个性化态势转变。
党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其中有质量是最为突出的方面,这也更加深刻的反映出了中国教育在未来的发展走势和发展方向。中国教育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是以应试教育为主的教育模式[4],教育发展的历程虽然取得了历史性成绩,但是在时代发展变革的情形和课程改革背景的深化作用之下,在现阶段,则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而不仅仅是让孩子为了学习而学习,而是让学生在有质量的受教育过程中提升自我,进一步促进社会的发展,促进教育的进步,共同为实现百年的奋斗目标努力。
2新时代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2.1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
在新时代背景之下,城乡之间学生的受教育差异性仍然存在。其最显著的方面就是城乡之间教育资源的配置不均衡。比如,农村中小学地区在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远远不及城市地区,而且,素质教育的方针虽然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但是在农村中小学地区实行却具有一定的形式化趋向。农村地区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对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投入力度远不及城市发展地区,而且,素质教育实行的过程之中,没有健全的保障机制和惩罚条例来推动,就农村地区中小学素质教育的一般发展来看,很多的中小学沿用的仍然是传统的教育方式,校舍条件相关教具学具的配置方面非常不齐全,如此,农村中小学的素质教育施行就变得更加的举步维艰。
2.2师资队伍薄弱
强大的师资队伍是有效推动教学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中小学校实行和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前提。素质水平较高的教师,一般教出的学生在行为习惯以及能力水平上也是优良的。但纵观现在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的水平还相对落后,教师任职条件和工作环境非常恶劣,偏远的乡村,交通条件十分不便,而且农村地区的教师工资水平较低。
在这样的经济发展实际之下,农村中小学地区是很难吸引到高素质的学科教师任教的。在农村中小学地区,最为普遍的就是音体美教师匮乏,学生的课外活动可及音体美课程基本上都用来上文化课,虽然课程内容在课表上能够展现出来,但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却存在着较大的问题。专业化的任课教师十分缺乏,这也直接反映出农村中小学地区师资队伍相对薄弱。
2.3教学效果不突出,管理水平不高
偏远的农村中小学地区由于与城市地区的直线距离相对较远,因此,因此就很容易受到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忽视,往往而言,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都是非常重视城市地区的教育发展的,而对偏远农村地区的教育管理是尤为缺乏的。而且中小学地区的相关领导及教师对待工作的态度消极,自身的专业化管理水平匮乏,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缺乏系统的管理方法。而且有些学校在管理学校运行的过程中,沿用传统的管理制度,激励机制和惩罚机制建立不完善,目标管理不明确,这严重背离了现代化素质教育发展的方向。而很多的教师在平时的知识传授中,没有逗你,没有压力,对自己的职业倦怠情绪较为严重。教学时重视数量,不注重教学质量,教案的撰写也是形式化,没有深入的钻研教材。如此,教学效果难以达到理想的状态。
3有效促进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发展的策略
3.1实施政策倾斜,优先发展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
在新时代背景之下,城市地区的中小学素质教育发展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因此,相关教育行政部门就要实施政策倾斜制度,更加重视农村地区的中小学素质教育发展。要知道,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有效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素质教育之中受益终身。素质教育实施,课堂作用的发挥是一大方面。另一方面是要注重学生外在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结构的完善,注重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过程之中,要注重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5]。
3.2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针对在职在岗的已有乡村教师,教育行政部门要为其专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成长路径,比如可以通过培训的方式提高中小学农村地区教师的水平和能力,不断更新教师的知识库,帮助广大教师建立远大的理想信念,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教育,从而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更加强大的师资队伍。
3.3加强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管理,突出教学效果
在素质教育背景之下,特别是中心学校及教育行政部门要发挥好督导作用,对偏远农村地区的素质教育发展要做到及时的督导和监察,要不断强化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的管理,而且要不断优化管理的方法,让农村中小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不断提升[6],也要不断减轻乡村教师的工作负担,强化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可以实行县管校聘的方式,强化教师队伍的竞争机制建设,让教师在教学中积极性更强,教学热情更高。
总之,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在政府,国家以及社会的大力支持之下,教育行政部门资金和政策的支持,农村地区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发展才能够拥有更好的发展方向,在这一过程中,要更加注重教育资源的均衡化配置,加大建设投资力度,有效提升教师队伍力量。在有作为的方针政策指引下,相信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将会取得佳绩。
参考文献:
[1]郑婉临. 新时代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山西青年, 2018, (8):101.
[2]姚菊. 新时代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黄河之声, 2020, (9):150.
[3]刘国华, 刘玲志. 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探讨[J]. 课程教育研究, 2013, (16):1.
[4]王大兵. 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改革中存在的问题[J]. 考试周刊, 2011, (42):14-15.
[5]梁栋辉. 浅析农村小学语文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J]. 读天下, 2020, (16):98.
[6]焦媛媛, 冯巍. 论艺术教育在中小学素质教育中的地位[J]. 戏剧之家, 2020, (13):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