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与教育对策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第9期   作者:吴惠吟
[导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计算机网络功能性越来越强
        吴惠吟
        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覃斗中学 524254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计算机网络功能性越来越强,计算机技术在为人们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加深了人们对计算机网络的沉迷性。目前,中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网络成瘾现象十分严重,如果中学生网络成瘾这种病态不能得到有效解决,那么将给社会造成严重的隐患。基于此,本文以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当前中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成瘾原因以及教育对策,希望能够有效对中学生网络成瘾进行预防和控制。
        关键词:中学生;网络成瘾;原因;教育对策

        前言:目前,中学生心智发育还未成熟,正处于发展阶段,对事物好坏认知能力和社会诱惑明辨能力相对薄弱,而且中学生对于外界环境诱惑的抵抗能力较差。然而,当前互联网络上信息内容丰富多彩,充满着诱惑性,所以,一些学生怀着对网络内容的好奇开始接触网络。但是这些中学生对事物好坏认知程度较差,无法分清网络中参差不齐的网络信息,也不能对网络信息的好坏进行有效识别而盲目的追随网络,使得这些中学生养成了网瘾的习惯。
一、中学生网络成瘾调查现状
        中学生网络成瘾指的是中学生沉迷于网络中的虚幻游戏,对网络如痴如醉,时刻也离不开网络,渐渐对网络产生心理上的依赖。目前,中学生网络成瘾已经突显出人们过度应用互联网络所带来的危害,影响中学生心智发育,给中学生心理、生理方面都带来了一定伤害。
        近年来,中学生网络成瘾现象越来越普遍。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成长环境,不同性别,不同层次中学生,其成瘾率是不同的。与此同时,由于受试群体文化背景各不相同,加之成瘾率标准及其筛查工具不一,导致网络成瘾率的现患率也显示出一定差别。根据各研究报告显示,我国目前有近90%的网络成瘾者集中在游戏上,其中中学生占了其中的绝大部分[1]。由此可见,中学生网络成瘾的现象显得愈加严重。
        根据相关数据调查得出:每天上网时间超过2小时的中学生所占上网总人数比例达到85%,中学生总体上网率高达96.7%,该数据与我国2001年1月的互联网信息中心报告基本一致[2]。纵观当下的信息时代,无线网络已普及到家家户户,手机上网变得十分方便,网络资源获取也越来越便利,此时恰好也出现了多样化的网络游戏,这正迎合了当代中学生的喜好。由此,导致中学生形成了网络成瘾的现象。
二、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
(一)社会管理部门职责缺失
        目前,社会管理部门失控会造成中学生网络成瘾,指的是社会上一些网络游戏的设计人员,在设计网络游戏时,为了获取一己私利,设计一些与中学生心理特点相符的网络游戏,目的是让中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沉迷于游戏网瘾,这样部分设计人员可以中获取游戏利润。然而,社会网络监管部门并未对此行为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另外,大部分网吧经营人员都会允许中学生进入网吧,在网吧中包夜网游戏等,这样网吧经营人员也可以从中谋取一己私利。除此之外,当前网络监管制度并未完善,网络中往往存在一些不良诱惑信息,使得部分中学生在沉迷网络过程中染上各种不良习惯。由此看来,社会管理失控也会导致中学生网络成瘾倾向的形成。
(二)家庭教育方面存在问题
        关于中学生网络成瘾倾向的影响因素,一方面与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关联。例如,当前家庭独生子女众多,大部分父母都溺爱自己的孩子,只要孩子喜欢的东西,父母都会花钱为其购买。据相关数据显示,当孩子提出一定的物质需求时,父母就一味地满足子女的需求,这样情况的所占比例达到32.6%。另外,在当前家庭教育中,大多数父母忙于自身事业,无闲暇时间管教自己的孩子,这样的情况所占比例为2.3%;部分孩子与父母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导致父母与孩子的感情十分冷漠,这样情况的数值比例占据12.3%[3]。由此可以看出,家庭教育失误与中学生网络成瘾倾向有关。
(三)学生自身的心理问题
        当前,大多数中学生沉浸在网络游戏中,可以在游戏中找到满足和成功的快乐感受,这种愉快的感受越强,行为就会进一步得到强化,这种行为的不断强化,最终使中学生产生对网络的依赖而达到无法摆脱的地步。当这种依赖关系建立起来以后,中学生会逐渐漠视问题,与现实世界逐渐脱轨,形成恶性循环。在与人交往方面,表现出退缩、回避冲突的状态。

当部分中学生碰到困难时,不愿意向别人寻求帮助,因而会缺失倾诉和求助,导致出现焦虑感和孤独感,并变得越来越自我封闭,不愿与现实中的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即便交流也会出现焦虑情绪,只有与网络中的人才能正常交流。久而久之,这种心理使中学生渐渐沉迷于网络[4]。
三、中学生网络成瘾的教育对策
(一)家庭方面,父母与孩子保持良好心理沟通
        对于中学生网路成瘾的现象,初中班主任要与学生父母及时沟通,提醒学生父母应与孩子保持良好的心理沟通。例如,家长可以及时和自己的孩子进行沟通,平常多关心自己的孩子,带孩子看看外面的环境,能够让孩子的视野更加开阔,也能够打开孩子的心灵。另外,家长平常多留意孩子喜好的东西,爱吃的食物,可以为多加孩子准备,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
        如果当自家的孩子已经沉迷于网络时,父母不应对孩子进行责骂,这样反而会加深孩子对父母的厌恶程度。例如,父母引导自己的孩子通过网络来查询一些有效的学科知识,并且为孩子提供一些健康且适合孩子浏览的网站。
        如果自己的孩子在网络控制方面自控力较差,父母就可以采取转移视线的方法,鼓励孩子做一些家务活,并且适当给予孩子一些奖励,或者父母利用自己空闲时间,带领孩子参观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氛围较强的地方,并且父母也要加强对孩子身体素质的锻炼,多参加一些体制训练活动等,从而提高孩子身体机能,避免孩子痴迷于网络[5]。
(二)教学方面,积极创造活跃的教学氛围
        关于中学生网瘾预防对策,学校教学方面应该为中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举办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活动,这样会促使中学生将其本身聪明才智以及个人精力等都投入到学习当中。
        例如,初中班主任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应大力开展知识竞赛活动、体育比赛活动、文化巡演活动、歌唱比赛活动等,为学生营造一个文化学习氛围较浓的学习环境,避免学生由于学校生活乏味而沉迷于网络游戏当中的现象发生。
        又如,初中班主任要不断加强文化建设,如建设班级组织成立兴趣小组,与语文知识相关的兴趣小组,阅读古典名著、国外名著等,或者定期开展班级联谊比赛等,如篮球联谊比赛,足球联谊比赛,而且在不影响学生学习的同时,班级可以组建啦啦队,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团体文化建设中,促使学生的文化素养以及精神素养的不断提高,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中学生对网络游戏的沉迷[6]。
结论:
        综上所述,中学生由于自身抵抗诱惑能力较差,心智发育不健全的个人原因,再加之社会存在着一些不良因素,导致中学生上网成性,学习成绩逐渐下降,身体素质降低等。对此,关于中学生网络成瘾的教育对策,初中班主任应积极开展德育教学工作,及时与学生父母交流,促使家长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给予孩子心灵上的慰藉,从而避免一部分中学生在网络上寻找亲情的寄托。学校在教育方面,初中班主任应该为中学生创造活跃的教学氛围,多加组织文化课余活动等。最后,希望中学生对自身严格要求,克服外来不良诱惑,积极投入到与学习相关的事项活动中,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欧伯坤.新媒体环境下网络流行语对中学生的影响及教育对策[J].中华传奇,2019,02(8):5-6.
        [2]罗丹苑.浅谈中学生不良行为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读与写(教师),2019,12(6):0227-0228.
        [3]沈贵鹏,侯亚萍.中学生游戏沉迷的成因及消解——"存在获得感"缺失的视角[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9,000(009):75-77.
        [4]从原生家庭视角谈中学生网络依赖的成因及应对策略[J].福建教育,2019,000(043):56-57.
        [5]陈朝阳,陈守品.农村中学生沉迷于网络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名师在线,2019,000(029):11-12.
        [6]阎革卫.探讨网络时代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中外交流,2019,026(037):216-2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