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春玲
重庆市忠县忠州幼儿园 重庆 忠县 404300
摘要:在作为成年人的眼里,幼儿园的孩子和刚进入小学阶段的孩子其实没有什么差别,即使有差别也只是简简单单的“从玩儿到学”这一方面进行了转变,但事实上,这是一种错误的理解。幼儿园的孩子在成为小学生的过程中,如果不能进行优化的衔接,孩子不仅仅会从求学方面出现各种问题,在情感、思想等多个方面也会出现多种问题。如幼儿时段的孩子他们的活动方式以游戏为主,他们的活动目标指向是拥有生活感知,能够融入群体,获取基础的能力。在进入小学阶段之后,学生的活动方式则带有极强的“学”特色,他们有正规的课业,需要静态的完成学习任务。对于好动的幼儿来说,这显然是一种挑战。而不同的孩子适应能力不同,如果不能做好衔接,就会给孩子的身体、心理、生活认知、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带来诸多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幼小 衔接教学 方法
在当前的社会大环境中,人们对于下一代的教育问题更为关注。人们期待推进素质教育,让孩子能够实现全面的发展。不过,人们往往对于很多的关键点都没有把握住,进而让教育活动始终处于低效状态,很多理想只是理想。如在幼儿园的孩子进入小学开始接受系统化知识教育这一个关键的时期,就被很多人忽略了。尤其是在国家推进九年义务教育的过程中,在很多人的心目中,这是一种非常正常的过度现象,顺其自然就好。但事实上,对于儿童的发展而言,这是非常重大的一个转折。如果不能够为孩子进行优化的疏导,就会让孩子出现很多的问题。如不能让学生拥有学习的兴趣,学生就会成为后期的学困生,不能够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与交际能力,就会让学生成为群体中的旁观者。当然,如果不能够让学生做好内在的转变,学生的心理也会出现很多的问题。这些都会对于学生的人生产生极大的影响。那么,如何才能有效的实现幼小衔接教学呢?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一、让幼儿生成独立意识
其实,在当前的社会大环境中,人们讨论的最多的问题就是下一代的教育问题,一方面人们意识到只有优化的教育,才能让孩子实现优化的发展,但是,如何才是优化的教育这一点一直是人们的困扰。另一方面,社会大环境中,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家长自身正处于压力的中心,他们会将自己的压力施加在孩子的身上。当然,过分的溺爱、不科学的教育方式、不输在起跑线上的教育理念等等都会带给孩子负面影响。基于此,在引领幼儿接受优化教育的过程中,还需要引领学生家长实现改变。如在实现幼小衔接教学这一方面,不要简简单单关注如何为知识的衔接奠定基础,我们需要做的应该是让孩子的内在做好衔接,让孩子生成独立意识。期间可以通过谈话、故事、社会实践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增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幼儿感知到,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了,生活、学习不能完全依靠父母和教师,要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遇到问题和困难自己要想办法解快。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在学习生活中,要学会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批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等,让他们懂得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并一定做好;什么时候不该做事并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而在看到孩子有了这些转变,如同“小大人”一般能够处理好自己的生活问题时,学生家长也会调整与孩子之间的生活方式,进而让孩子能够以生活成员的角色定位与外界之间进行交流与沟通。
二、让学生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
对于幼儿来说,他们能够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极为重要。首先他们能够独立的完成生活活动,他们会生成极强的自信心。再有,能够独立的完成生活活动,还会让孩子对于更多的活动生成期待,即使是后期会遇到的困难和困扰,他们也有勇气面对,并且积极地规划,采取有效的行动。在这种内在驱动力的支持下,幼儿对于小学的学习生活也会生成极大的期待。正规的课业活动、静态化的学习活动,带给他们的困扰也会变小。其实,在当前小学阶段的教学中,人们总是会提及“情商”问题,认为是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得学生只能拥有“智商”。在我看来,出现“智商”过剩的问题,在于我们没有帮助学生一次次的顺利度过转折期,因为一次次的脱节,学生自然会一次次的需要更多的努力、更多的时间来追上我们预期的目标。在实现幼小衔接教学时,从生活习惯的养成角度入手,可以很好解决这些问题。基于此,我们要建议家长,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不要溺宠孩子,什么事情都替他们打理好,要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穿衣、系鞋带、如厕,自己的玩具学习用品自己收拾好。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家长们也不要急着帮孩子解决,先引导他们,然后让他们想办法去解决,这是培养孩子独立性非常重要的环节。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幼儿进入小学学校的那一刻就已经成为了“学生”,参与知识学习已经成为了他们必须面对的问题。而幼儿在前期的学习活动中,采用的多是“游戏化”的活动。对于他们而言,所有的活动体验都是在学习,不过这种学习的内容偏重于生活性。在进入小学之后,他们采用的学习方式,系统、正规、静态,助力元素也变小,当然自由度也变小。幼儿显然不具备自己“生成”这些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基于此,在进行优化的幼小衔接教学活动时,我们要将“学”作为衔接要点之一。要加大力度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如:专心听讲、保持文具和书包的整洁。适当改变学习环境,为了跟幼儿课堂环境接轨,在本学期桌椅的摆放上要进行改变。教会幼儿正确的坐立姿势和握笔姿势。运用各种活动提高幼儿听、说、读、写、算的能力,教幼儿认识书包与文具的使用,并学习简单的拼音和汉字,进一步加强幼儿的早期阅读活动,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综上所述,在人们的认知中,高考才是一个人最关键的转折期,而作为专业的教育者,我认为,幼小过渡期才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关键的转折期。如果不能很好的帮助孩子实现幼小衔接,那么,这些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就会生成很多的隐患,让他们的情商成长落后于智商成长。基于此,我们要将幼小衔接作为重点,通过积极地引导,让幼儿能够在后期的学习中成为“学优生”,在生活中成为合格的“公民”、生活成员。
参考文献
[1]推进“幼小衔接”多些公共服务少些市场虚火[N]. 蒋璟璟. 西江日报. 2021-04-13 (005)
[2]幼小衔接改革让教育更公平[N]. 卞广春. 重庆日报. 2021-04-14 (007)
[3]“幼小衔接”何必盲目跟风“报班”?[N]. 袁艺. 苏州日报. 2020-08-13 (A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