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政课议题式教学常态化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第9期   作者:董英栋 邓孟真
[导读] 为落实新课改的要求,在立德树人思想指引下,将议题式教学应用于高中思政课中,让学生基于创设的情境,积极主动参与课堂
        董英栋 邓孟真
        华中师范大学附属息县高级中学
        为落实新课改的要求,在立德树人思想指引下,将议题式教学应用于高中思政课中,让学生基于创设的情境,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引导学生学会思辨,从而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区别于传统教学方式,议题式教学对教师能力培养、教学设计、教学评价,以及议题式教学的条件提出了更高要求。将议题式教学融入日常教学中,不能仅存于头脑和口号上,应切实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中,构建“知、情、意、行”四合一的教学方式。本文基于对议题式教学现有研究理论的基础上,探讨在思政课中推动议题式教学的常态化、制度化。
        
        关键词:高中思政课 议题式教学 常态化

        一、常态化的内涵及内容
        所谓常态化教学,从时间维度上看,是趋于正常并使之可持续化发展的状态,也意味着“习惯化”“长 期化”;从空间维度、存在方式上,得到人们的熟悉、认同,且融入日常工作生活中。议题式教学常态化是指通过积极构建制度化的措施,将议题式教学融入日常教学中,坚持不懈地推进和实施议题式教学,使学生内化形成核心素养与培养关键能力。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思政课议题式教学的常态化主要包括教学理念常态化、教学方式常态化、成效检验常态化。
        (1)教学理念常态化。议题式教学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同,不断加强理论与实践研究,对其概念、 活动主体参与度、手段方法有效度等相关认识清晰,树立科学的议题式教育理念,在课堂上精准地呈现出议题式教学的真谛,并将其渗透到日常管理教学教研工作中,也是思政课教师不断提升专业素养与常态教学境界的不懈追求。
        (2)教学方式常态化。按照科学的实施方案,持续化、深入化的开展议题式教学,形成务实高效的议题式教学机制,避免只在公开课上呈现等临时性行为,切实增强议题式教学的实效性。
        (3)成效检验常态化。建立科学、合理的常态化评价体系,是对议题式教学顺利进行的保障。通过日常的考评机制,开展经常性的督导检查工作,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指导解决问题,促进议题式教学工作的扎实开展,形成思政教师全员参与、人人践行的浓厚氛围。
        二、议题式教学的非常态化现象
        (1)议题式教学意识淡薄。在应试教育影响下,思政课教师只重视学生的考试分数,忽略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依然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不愿意运用议题式教学,在观念上抵触新的教学方法。
        (2)效率和效用偏低。一些教师形成思维定势和常态性做法,议题式教学成为公开课上作秀的教学方式,日常教学又重返传统授课模式,导致议题式教学的科学性、有效性难以有序推进。在议题式教学过程中,也会出现注重形式主义而轻视内容、华而不实的虚假成为居多,部分教师对议题式教学的具体内涵和授课形式理解不够深刻、透彻,机械地套用别人议题,理论与实践相背离,运用该教学法的时候显得较吃力,这也反映出部分教师相对缺乏议题式教学的能力。
        (3)评价和管理机制单一。从学校管理层面上,依然存在教育主体和教育方式的单一化模式,教学和考核标准侧重成绩和分数,对议题式教学具有很强的随机性和任务性,缺乏上升到常态化、规范化的制度和机制,无法激起教师和老师参与议题式教学的热情和主动性,直接影响议题式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教学效果的保障。


        三、议题式教学常态化的解决对策
        (一)树立议题式教学理念。将议题式教学真正应用于课堂教学,教师起到关键作用。因此,教师的教学观念需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教育理念转变为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教育理念,这也需要教师关注和重视议题式教学,不断加深学习和认识。
        (二)构建常态化课程评价机制
        评价机制是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环节,开展议题式教学效果如何需要通过评价机制衡量。科学的课程评价能够对教学的过程、质量和水平进行及时总结,帮助师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构建常态化课程评价机制,推进教育教学评价机制规范化要做到:
        (1)构建学生评教机制。思政课的核心素养是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的有机统一,这就要求在评教主体上,应突出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作为议题式教学的评价主体。参与评教能反映学生个性化的教学参与和学习体验,了解学生视角下的教学质量,有利于促进师生沟通,提升评价制度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教师也可以依据评教意见改进议题教学的内容和方式。
        (2)构建教师评价机制。传统的教师评价根据学习结果对教师工作简单定性、忽视教师的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是议题式教学的生成性特点的要求,这需教师评价更加注重教师的中长期成长性发展,使评价具有激励性。因此,改进教师结果评价,强化教师过程评价,注重教学过程和效果,防止教师单纯地追逐绩效考核目标,依据教学反馈和信息咨询,利用评价过程中的生成性的问题,引导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从而对议题式教学中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反思和调整,实现教师自身成长和育人能力的提高。
        (3)构建学校评价机构。学校评价机构通过对议题式教学督导,发挥其督职能。评价内容上,监督议题式教学常态化执行情况、教学过程、学习效果;评价指标上应具有综合性,包括教师互评、教师自评、学生学习状态等方面,通过以评促教,使议题式教学贴近师生日常。
        通过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到学校评价各层面的协同用力、整体推进,实现评价机制的系统性和议题式教学的日常化。
        (三)完善管理机制。实现议题式教学的常态化,需要有一套完整的学校管理制度保证其实施。开展师资培训。关注教师对议题式教学能力的培养,将有效的教学策略交给老师。教师奖励制度。根据教师的议题式教学课程开发能力、应用成效等,对教师议题式教学纳入工作业绩考核,表现优异的进行团体奖励或个人奖励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激励教师积极进取、创造性的探索议题式教学。教师教研制度。定期召开议题式教学课程研究、幵发委员会的研讨会,各年级学科组定期开展教研活动。通过规范、高效的教研活动,有效指导教师教学,保障教学质量。

        总之,开展和深化议题式教学常态化机制研究,需要针对目前存在的议题意识不强、效率和效用低、评价和管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正视存在的非常态化现在,以针对性的措施推进高中思政课议题式教学的长效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若婷.议题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中学课程资源,2020(6).
        [2]韩馨元,陈晓彤.议题式教学在高中思政课中的应用分析[J] .现代交际,2019(7).


        备注:课题名称:议题式教学在高中政治教学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编号:2020-JYKYL-1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