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毓干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水县丹江中学 545300
摘要:阅读一直都是中学文科类教学的难点,特别是英语学科,作为外语有着与汉语完全不同的语言习惯、顺序和文化背景等,是另外一种语言体系,阅读教学的难度很大,学生对阅读文章的理解经常流于表面,只能读下来,却不能深刻领会文章的内涵,导致关键表达方式的运用不够理想。将思维导图运用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效率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本文将以八年级英语为例,探讨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研究。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交流工具,在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是未来人才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阅读是语言学习的重要方式,考验的是学生对语言的综合理解和应用能力,初中英语的阅读教学在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等英语使用能力上发挥着关键作用。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日常阅读教学,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与表达能力,还能够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和想象力,是当前英语教学的重要教学手段。
一、思维导图对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作用
思维导图(The Mind Map)又被称为心智导图,是一种图形思维工具,用以表达人们的发散性思维,既简单又高效,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思维导图的运用,能够将原本抽象、乏味的阅读学习过程变成可视化、立体化、形象化的动态图示,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围绕关键词进行有效地联想,让学生对阅读内容的印象更加深刻,帮助其对文章的记忆[1]。基于思维导图的英语阅读教学,学生在可视化的驱动下,对阅读对象的感受更为直观、具体,降低了心理难度,从而获得高质量的学习体验。思维导图利用图片、颜色、线条、关键词等梳理文章的框架,让单调的阅读过程形象化,图文并茂,使内容更加鲜活,枯燥的阅读过程得到有效改善,逐渐成为享受,阅读课堂自然就变得高效而活跃。思维导图的应用,让阅读成为“悦读”,提高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并能够准确把握课文的脉络,学生根据图像提示简单复述内容,加深记忆,不仅可以理解阅读内涵,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分析、写作等实践能力。
二、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研究
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技巧,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为继续学习和运用英语打好基础。阅读是吸收语言材料、扩大词汇量、积累语言知识的重要方式,也是提高英语口语交际和写作能力的有利途径,因此,思维导图的科学运用,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帮助学生认识学习英语的意义和价值,树立英语学习的自信心[2]。下面将结合外研版八年级英语下册Module 9“I believe that the world is what you think it is.”一课,探讨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一)阅读前巧妙导入。在开始阅读课文之前,第一步要解决的是单词问题,单词不过关,阅读肯定受影响。阅读课文中的单词还是比较多的,教师可以根据单词的词性、词义等,配合PPT用不同的颜色加以区分,给学生更加清晰的感官体验,还可以利用图片与含义相关联,帮助学生记忆,如“circle”一词,结合一个圆环的图片,学生一下就能记住;“include”意为“包含”,用一个比较形象的图示就可以使之与“consist of…”区别开来(如图一),再配合例句,让学生掌握得更扎实。
.png)
在“Leading-in”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free-talk”方式来解答问题:“What gifts do you give to your friends ?”假设朋友过生日,你会送给他/她什么样的礼物呢?这里就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结合自己的经历来回答,教师配合学生的回答给出幻灯片(图二),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A smile = A gift,然后导入课文第一段“A smile was an important gift.”并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说一个微笑就是很重要的礼物?是谁对谁发出了微笑?在什么地方发生的?发生了什么事情?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入到正文阅读阶段。
.png)
图二
(二)阅读时掌握方法。一篇英语阅读课文的篇幅还是比较长的,要想学生一遍就能理解含义是不可能的,需要给予一定的方法指导,并进行多次阅读。在阅读“A beautiful smile”一文时,首先采用“fast-reading”让学生把握文章的框架,按照“start—process—result”的故事讲述过程,给课文的8个自然段划分为3个部分(图三),并回答“Who is the main character ?”这一过程不需要学生非常仔细地阅读,主要是要求学生对课文有整体的概括。
教师带领学生完成上述问题后,在PPT中用不同的颜色框出了文章ABC三个部分,使课文的结构更加一目了然,之后再进行“careful-reading”。这个环节要求学生认真仔细地阅读课文,并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根据课文的内容,教师可以使用“5W思维图”来帮助学生深度理解文章的含义(图四)。
.png)
在学生仔细阅读之后,教师可以利用同义句转换、关键词填空、英译汉等多种习题形式进行引导和同步考查,并利用思维导图让学生结合主人公的情绪变化,将故事的情节串联起来,能够用自己的话把课文复述下来。
(三)阅读后指导写作。利用5W思维导图,学生对课文的结构认识更加清晰,对故事的情节发展和叙述方式都有比较深刻的理解,阅读后,教师还可以继续使用思维导图来巩固学生对阅读方法的掌握情况[3]。如以“An exciting experience”为题写一篇小作文,讲述自己成长中的有趣故事,教师可以使用思维导图一步步指导学生描述自己的经历:
What happened and when?
Where was it happened?
Who did you go through with?
Why does it stand out to you?
How do you feel?
教师可以根据课文三段式的结构,指导学生运用总分总的写作方式,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回答完上述问题,文章的写作也就水到渠成。
总结:
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英语的阅读教学,是当前多元化模式教学的产物,用更加直观、形象的方式减弱学生对英语阅读的畏难心理,调动学习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创新的思维导图将繁琐的知识点整合为一体,转换成轻松的图片形式,有利于学生把握阅读材料的框架,提高理解效率,并且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开发和拓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更加热爱阅读。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还需要持续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完善,需要英语教师更加用心地钻研。
参考文献:
[1]靳真真,赵红路.思维导图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37(07):212-213.
[2]秦根香.基于思维导图的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培养途径探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14):35-36.
[3]李宇.多维导图促“悦”读——思维导图在英语阅读课中的实践[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21(02):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