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教之功 巧在授法——浅谈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7期(下)   作者:胡荣友
[导读] 在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背景下,小学语文高年级教育工作者也正在逐渐加大对阅读教学方法的要求
        胡荣友
        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市仁河口镇中心学校 725791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背景下,小学语文高年级教育工作者也正在逐渐加大对阅读教学方法的要求。一方面,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各个学科都在朝着全方位、多维度的方向发展。所以,提高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成为了当前时代和教育发展的本质要求。只有提高实际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才能够更好地体现语文阅读教学的真正价值。小学语文教师应有传授给学生有效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技巧,使学生能够站在不同的维度有意义地进行阅读训练。在这个背景下,教师应积极跟随时代步伐来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通过多元素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精神,鼓励学生积极学习。在这里,我们将对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实践策略进行一定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作用;教学策略
        前言:我国当前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不管是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来说,小学生都没初中生和高中生强。从我国当前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状况来看,存在不同程度的效果问题,部分教师由于没有充分理解阅读教学模式创新的含义,一味的为了显现出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往往在一节阅读课堂上使用多种教学方式,但由于学生的接受能力和适应能力没有那么强,导致一节课下来都无法收获有效的知识,从而形成“事倍功半”的结果,严重的影响了学习的效率。因此,在阅读课堂中要扮演好自己教师的身份,教会学生在语文阅读中如何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十分重要的。课堂是学生实现自我表现和发展的舞台。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实施阅读教学的主战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精神,从鼓励学生积极学习,形成自主去获取知识和主动学习的能力。
一、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的作用
(一)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育效率
        当前,从社会的调查来看,在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中,部分老师在课堂上对课文的讲解是用读来代替,使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贫瘠,高效率高质量难以实现。对于这个现象,教师应该及时跟上时代潮流,积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打造一个高效率高质量的阅读课堂。这样的阅读课堂才能得到更多学生和家长的青睐,这样才能被学生接受,在教育上被采用。在人们口中所说的高效率高质量的课堂,主要是在教师敏捷的教学思维和有趣的教学策略引导下,通过教学的实践,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提高阅读的能力。在高效率高质量的阅读课堂中,教师应该要做到“施教之工,巧在授法”,大概意思就是在阅读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承担引导、教育责任,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从被动低效率学习转为主动高效率学习。实施正确有效的阅读教育策略,让学生掌握好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和效率。
(二)培养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在现代化教育背景下,教师应该采取先进的教学策略,打破以往硬性传统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阅读的积极性,让学生的被动地学习变化为积极主动地学习。特别是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在阅读的数量和接触的知识面,两个方面的差距正在逐渐的拉大。所以让学生自己掌握一套属于自己的有效学习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在阅读课堂上,教师传授新的阅读理念和高效率的指导,可以明显地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阅读速度和写作水平。如何学习是学生必备的学习技巧,而如何教会学生是教师的责任,因此,教师应该要做到“施教之工,巧在授法”,从而提高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质量,最为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育的实践策略
(一)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注重引导,攻破重难点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不但要让学生积极地融入课堂,还要他们从课堂中吸收充分的知识,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在课堂中,学生难免会碰到一些难题,难以充分理解,这时候,老师的引导是十分的重要,充分利用好质疑—分析—解释的这三个环节,能让学生从困境中走出来,激励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进行对《少年闰土》这一篇课文讲解时,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课文中一句话中的“他们”指的是谁,然后让我们学生展开小组进行讨论,准确地来说,这句中的“他们”字面上的意思就是指“我”往常的朋友,在更深层意义上是说作者和他的朋友们像没有见过大世面,拘束在一个小圈子里面,这句话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向往无忧无虑、充满兴趣爱好、充满乐趣和新鲜事物的生活。通过深刻理解句子中的某个词语,来体会语言的博大精深以及它的独特魅力,吸引学生们阅读,提高阅读兴趣和写作水平。
(二)明确教学目标,把握教学方向
        在开始学习每一篇课文之前,教师都应该将教学目标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清楚的知道课堂上的教学目标,以及自己所要掌握的技能技巧和课文内容。这样能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能力,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明确他们学习奋斗的方向。教学目标一般指知识点所涉及的内容。教学目标大概可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知识和能力,从字、词、句、文章大意、写作顺序、写作背景、文化常识等方面展开的教学目标;其次是过程和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品味、揣摩、分组讨论等过程,来掌握课文中的表达技巧、行文线索、人物形象、语言特色;最后是课文中的作者情感和态度,来表达作者的爱情、思乡情、报效国家;豁达开朗的人生态度、归隐田园的安逸、宽容的为人处世态度。用什么手段达到学生准确掌握知识点的内容,情感态度目标一般不用具体展开。要把课文的知识体系讲清楚,就要把课文的写作背景、作者的遭遇、情感、行文线索等充分了解和掌握,这样就能让教师做到明确教学目标,把握教学方向,是教师对大纲、教材的把握的具体显现。
(三)巧用典型句式,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部分文章的感情比较深刻,小学生难以理解,从而影响了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祖父的园子》一课时,作者主要表达他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念念不舍之情。作者用了很多的排比和比喻的修饰,教师可以用典型的句式来进行讲解,随着作者美好的回忆,带着学生们走进她魂牵梦绕的祖父的园子。所以让学生来掌握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很难的,必然会影响教学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借助文章中的经典句型,让学生能够深刻地理解课文的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拉近作者和学生的距离,一起产生情感共鸣。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课文中的排比句和比喻句来拉近两者的距离,教师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祖父的思念淋漓尽致讲解出来,并同时讲解作者与祖父有关的事例,使学生更加通俗易懂,真实地感受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祖父的思念。通过讲解典型的句式,使学生深入其中,充分感受作者的那份感情。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注重素质的培养,充分利用课堂这一个舞台,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做到“事半功倍”。教师要在课堂这个大舞台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的初中语文阅读学习奠定厚实的基础。在小学高年级学生中开展高质量高效率的阅读教学策略是极为重要的,可以在课堂上的阅读训练中提高学生自己的阅读速度和写作水平,为学生们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提供一个高效的学习方法。优良的阅读教学策略才能够得到大众的肯定。
参考文献:
        [1]周群.小学高年级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研究[J].读写算(教师版),2016(46):291.
        [2]高娟.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 2015.
        [3]洪美劝.施教之功巧在授法: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加强语言实践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5 (9) : 230-231.
        [4]柯秋香.用好文本"空白”夯实语言实践: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加强语言实践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1) : 176,18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