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的方法与实践途径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7期(下)   作者:邓秀利
[导读] 语文教学在学生德育教育当中担任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邓秀利
        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丹僚小学丹务校区   广东省 湛江市   524081  
        摘要:语文教学在学生德育教育当中担任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为了有效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老师要把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进行有效融合,根据学生的德育需求,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不断深化学生的德育意识,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让学生意识到德育教育的价值,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德育品质。本文主要针对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的渗透方法和策略进行探究,希望能够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有效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方法;实践途径
        
        引言: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小学语文教育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在语文方面的综合素养,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小学阶段作为育人的关键时期,一定要注重德育教育的价值,在丰富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内在素养,不断健全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态。下面就针对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的渗透策略进行简单分析。
一、对教材当中蕴含的德育素材进行有效挖掘,激发学生的德育意识
        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当中,每个单元的文章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每篇文章都具有一定的文学特色,里面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1]。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在学生的德育教育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教育价值,老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当中要充分利用语文课程的特点,对教材内容进行整体分析和研究,充分挖掘教材当中蕴含的德育教育素材,并在课堂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内容对其进行有效渗透,这一方面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德育意识,另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不断提升,从而实现语文教学德育教育的价值和目的。
        例如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我不能失信》这篇文章的时候,从文章主题“我不能失信”就可以看出这篇文章主要体现的是做人一定要讲诚信,文章主要讲述了宋庆龄小时候的一件事,宋庆龄为了守信用等自己的朋友小珍到家里来教她叠花篮而放弃了去伯伯家玩的机会,虽然这是一件小事,但是它充分的体现了宋庆龄诚实可信的可贵品质。因此在课堂教学当中老师就要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让学生深刻的明白与人相处要讲诚信。因为文中的故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特别贴近,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诚信的重要性,从而建立自己为人处事的原则,促进学生形成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
        再比如老师引导学生在学习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她是我的朋友》这篇文章的时候,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战争时期的一个故事,为了抢救受重伤的同伴,阮恒毅然决然地为同伴献血,为同伴挽回了生命。当时他误以为献血会导致人死亡,但是为了能够让朋友活下来,他还是坚持给朋友献血,文章从人物复杂而矛盾的内心活动当中,充分的体现了阮恒优秀的精神品质。在课堂教学当中老师可以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德育教育,让学生意识到要珍惜朋友间真挚的友情,学习主人公对待友谊的那份态度以及可贵的精神品质,促进学生之间建立和谐友好的关系,拉近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不断增强班级凝聚力,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促进学生德育意识的不断提升。
二、在写作教学当中将德育教育进行有效渗透,深化学生的德育意识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模式中,老师认为写作只是为了锻炼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忽略了写作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价值。写作作为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学生可以通过有效的写作来表达自己对世界的感受和认知,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的应用能力,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升华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精神品质。

因此在开展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过程当中,老师可以结合写作内容将德育教育进行有效渗透,促进学生在写作的过程当中建立自身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2]。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理解的能力给学生设计科学合理的作文命题,促使学生写出的文章能够为人们传递一些正能量,从而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进而在潜移默化的过程当中实现写作教学的德育教育价值,促进学生德育品质的不断提升。
        例如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完《小英雄雨来》这篇文章之后,老师可以以“英雄”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学生可以写自己身边比较熟悉的人或物,可以写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可以写一些为国家做出突出贡献的一些科研人物。在写作过程中,可以借鉴文章当中的优秀的表达手法,通过具体的事件来突显英雄身上可贵的精神品质,以主人公的身份突显出英雄人物的情感和内心活动,培养学生强烈的责任意识,不断强化学生的德育意识,丰富学生的德育情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素养和品质。
        再比如学习完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观潮》《雅鲁藏布大峡谷》《鸟的天堂》《火烧云》文章之后,因为这一单元的文章都是写景文章,主要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那为了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入到大自然当中,对大自然进行真切感受,让学生在与大自然接触的过程当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民族自豪感。同时老师也可以让学生写一篇写景的文章,题目可以自拟,字数不限,鼓励学生进行自由发挥,通过对具体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这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写作思维,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而且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写作深化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从而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促进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将德育教育进行渗透,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但可以在课堂教学将德育教育进行有效渗透,也可以将德育教育渗透在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当中[3]。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来开展实践活动,通过相应的实践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对相关的人生哲理进行明确认知,在自己的行动过程当中对相关的德育知识进行深度感悟,从而促进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
        例如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完六年级上册《只有一个地球》这篇文章之后,为了深化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对学校周围的环境进行调查,调查学校周围小树的死因,并通过相关资料的查询将调查结果进行总结归纳生成调查报告。那在调查的过程当中学生可以通过走访或者问卷调查的形式来对小树的死因进行真实详细的了解,从而意识到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树立更加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促进学生在保护环境方面在学校当中给其他学生树立一定的榜样,制作一些警示牌提醒人们要保护小树苗,在植树节栽种小树苗,并定期为小树苗浇水,促进学生将德育知识转化成自己的行动,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不断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和道德意识,这对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结语: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将德育教育进行预想渗透,一方面充分体现了语文科目的人文教育价值,另一方面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达到了育人的目的。因此老师要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对于教材当中蕴含的德育素材进行深度挖掘,激发学生的德育意识;通过有效的写作教学,不断强化学生的德育意识;利用丰富的实践活动,将学生的德育意识转化成实际行动,进而将德育教育落到实处,有效实现小学语文德育教育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王燕. 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融入德育教育[J]. 考试周刊,2021(1):51-52.
        [2]冯怡婷. 基于语文教学分析小学德育教育的新思路[J]. 科学咨询,2021(7):
244-245.
        [3]于君楠. 春风化雨,德润童心——小学语文与德育教育的融合渗透[J]. 语文课内外,2021(5):2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