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在低年段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考力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7期(下)   作者:敖静
[导读] 在素质教育理念下,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能力培养,对于低年段小学生而言,应将学生思考力作为核心能力进行培养
        敖静
        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解放桥小学 贵州贵阳 550002

        摘要:在素质教育理念下,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能力培养,对于低年段小学生而言,应将学生思考力作为核心能力进行培养,为发展学生形象思维、创新思维、发散思维和逻辑思维打下坚实基础。本文从创设生动教学情境、精心设计课堂问题、开展篇章阅读教学、引入思维导图辅教、善于利用课本插图五个层面入手,研究论述了在低年段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考力的有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低年段;语文教学;思考力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体制下,语文教学一直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只重视语文知识的传授,却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在学生思考力培养方面,教师未能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空间,使学生停留在机械式学习、被动式学习状态,不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思考力是学生重要的学习能力之一,学生思考力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所以,在低年段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思考力的培养,采用有效教学策略,全面提升语文教育水平。
一、创设生动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思考兴趣
        低年段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通过对新知识进行形象感知,再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能够快速理解知识,加深对知识的记忆[1]。为此,在低年段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将课文中抽象的描述进行形象化展示,利用多媒体技术创建生动教学情境,让学生融入到情境中,思考课文语句的含义,降低学生对抽象语言的理解难度。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技术时,要结合课文内容甄选相应的图片、视频、音频等教学资源,为学生带来集视觉、听觉、感知于一体的体验,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如,在教学《荷叶圆圆》时,学生对课文中“小蜻蜓立在荷叶上”中的“立”字难以理解透彻,此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蜻蜓在荷叶上真实姿态的照片,让学生对“立”字的精妙用法进行思考,进而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又如,在教学《小池》时,生活在城市中的学生已经远离了大自然,部分学生没有看到过荷塘、泉水、蜻蜓等自然景物,难以唤起对诗文的情感体验。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有关诗文描述内容的视频短片,配上舒缓轻快的音乐,让学生融入到大自然的氛围中,感受诗文的意境,并对诗文的含义进行主动思考。通过在低年段语文教学中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将教学情境中的感性认知转化为语文知识,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二、开展篇章阅读教学,引导学生深度思考
        在低年级小学语文教材中,编排了诸多生动有趣、情节丰富的文章,这些课文是培养学生思考力的最佳素材。教师应善于挖掘教材资源,采用篇章阅读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课文整体层面出发,思考课文的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让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度思考,进而使学生逐步掌握阅读方法,不断提升低年段学生的思考力,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3]。如,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课文的故事情节进行梳理,从篇章的角度出发理解课文内容的逻辑思路。教师先让学生熟读一遍课文,之后在黑板上列出文本主要情节的前半部分提示,要求学生根据提示思考后半部分应填入的内容,帮助学生理清整篇行文脉络。前半部分提示为“乌鸦口渴—____”“喝不到水—____”“想出办法—____”“水位升高—____”,教师让学生从篇章阅读细化到逐字逐句阅读,思考找出后半部分的答案,比一比谁找得又快又准。学生按照教师给出的提示可以快速理清课文的思路,训练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又如,在教学《比尾巴》时,教师可根据课文篇章的整体大意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下为什么它们的尾巴不一样,还有哪些动物有尾巴?仿照课文说说其他动物的尾巴有哪些特点?通过在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篇章阅读教学方法,能够立足于文本整体视角让学生深度思考行文脉络,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三、引入思维导图辅教,拓展学生思考空间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在传统的识字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谜语识字法、游戏识字法、直观演示法等方法帮助学生识字,使得学生对生字停留在死记硬背阶段。思维导图是一种基于图形直观显示的可视化思维工具,可将晦涩难懂、难以记忆的信息通过线条加工、逐层解析的方式降低理解难度[4]。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低年段小学生而言,引入思维导图辅助开展识字教学,能够将抽象文字知识予以具象化呈现,并让学生掌握识字的方法和规律,拓展学生的思考空间,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思考、举一反三。如,在教学《日月潭》时,教师先展示日月潭的图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之后让学生进行自读,标出课文中的生字,进入识字教学环节。在识字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一起围绕生字绘制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的关键词为“结构”,由“结构”画出五条分支,分别为“半包围”、“上下”、“独体字”、“左右”、“全包围”、“左中右”,教师让学生在各个分支上填写本节课对应的生字。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独立完整填写任务。以“左右”分支为例,学生填写了“绕”、“胜”、“隐”、“约”、“境”“披”等生字,接着教师再让学生在每一个字上进行组词,引导学生对生字含义和常用词进行思考。通过在识字教学环节引入思维导图辅助教学,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理解生字的结构,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记忆。
四、善于利用课本插图,培养学生思考习惯
        插图是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亮点之一,在低年段小学语文课本中搭配了画风多样、生动形象的插图,这些插图与课文内容紧密贴合,并且还蕴含着一些拓展的信息,是对学生进行思考力训练的重要教学资源[5]。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课本插图,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后用语言表述出插图的内容,活跃学生的思维,训练学生的图文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要给予学生自主思考的机会,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插图的含义,完成对语言知识的自主建构,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如,在教学《四季》时,课文中的四句话分别配上了四幅插图,分别描述了四个季节不同事物的自述。教师先展示第一幅插图,讲解课文相应内容:草芽尖尖,他对小鸟说:“我是春天”。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句话的句式结构特点,这句话包括“什么怎么样,他说什么”的基本信息。之后,教师让学生按照第一句的结构样式,自己思考下第二幅插图描写了什么内容,并用语言描述出来。学生们经过思考后,从不同观察角度说出了不同的语句,多名学生都超出了课文主题的固定框架,说出了具有创新性的语句。如,有一名学生说:柳树晃晃脑袋,他对小河说:“我要梳头”,这一充满想象力的描述,正是学生自主思考的成果,教师要给予肯定和表扬。通过在低年段语文教学中利用插图进行看图说话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提升学生的思考力。
结论
        总而言之,低年段语文教学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段特点和学习能力发展需求,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激发学生思考兴趣,唤起学生思考意识,引导学生深度思考,拓展学生思考空间,培养学生思考习惯,从而逐步提升学生的思考力,形成良好的语文综合素养,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李惠琼.论阅读教学中低年段儿童思维能力的培养——以部编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20(1):85-87.
        [2]严建红.基于儿童立场的低年段语文教学[J].教书育人,2019(11):124-126.
        [3]林晓真.部编本小学语文低年段课外阅读板块教学研究[D].广州大学,2019.
        [4]黎捷宏.初探思维导图在小学低年段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7):140-142.
        [5]葛菊艳.低年段语文学科课文插图的价值与有效运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