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班主任家校沟通能力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第9期   作者:陈小莉
[导读] 作为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部分,家校沟通问题是当下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陈小莉
        重庆市梁平区城西小学  405200
        摘要:作为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部分,家校沟通问题是当下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要想顺利改变小学家校沟通质量不佳的教育现状,就需要班主任教师积极加入对家校沟通的优化探索之中,从问题入手,提出更优的家校沟通策略。基于此,本文章对提升小学班主任家校沟通能力的策略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家校沟通能力;提升策略
引言
        小学阶段的孩子还处在人生懵懂阶段,他们对自身未来的一切都还是迷茫的,虽然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必不可少,但该有的原则和指引同样不可或缺。这个时期是培养孩子个人习惯以及心智人格十分关键的阶段,家长的家庭教育十分重要,而作为孩子在学校生活中的管理者,班主任的责任同样十分重大。二者必须相互配合,爱护孩子、了解孩子,彼此在教育问题上达成一致,将力量往一处使,才能保证孩子健康成长。因此,班主任和家长的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沟通好了,相互理解彼此的意图,才能做到齐心协力,实现学校家庭共同教育。
一、家校沟通的内涵
        所谓的家校沟通就是指家庭和学校之间应该在低年级学生教育上达成共识,通过构建信息和情感沟通机制,分享和交流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信息,以此促进低年级学生培养效果的提升。从微观角度来看,家校沟通的实质是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有效沟通。而在家校沟通机制中,班主任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又相比其他教师更为频繁。
二、小学班主任家校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过度依赖通信工具,沟通方式单一
        在微信等新媒体广泛应用的当下,教师的家校沟通方式也得到了更新,微信群沟通成为教师的主要沟通工具。虽然该沟通方式方便快捷,但却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如,家校沟通多以教师群发消息的形式进行,面对的是家长群体,内容以通知为主,非特殊情况教师不与家长进行私聊沟通,家长的参与感不强,沟通效果不佳。
        (二)学校对于家校沟通的培训不足
        很多学校虽然重视家校沟通的工作,要求班主任进行相关的工作,但并没有从根本意义上提高小学班主任的家校沟通能力。学校缺少关于班主任家校沟通工作的培训内容,这导致了班主任可能用不正确的方式进行家校沟通工作,因此十分不利于学生成长问题的解决。很多学校只是在名义上要求班主任进行相关工作,并没有提供良好的环境让班主任进行家校沟通工作,这是十分不利于家校沟通工作进行的。
        (三)沟通渠道不够丰富
        对学生行为习惯进行培养时,教师和学生家长的沟通往往以家长会为主要途径,特殊情况下,班主任会向学生家长说明学生的表现,总结学生的学习成绩,或者让学生家长了解学生的假期活动安排等,但较少涉及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由于家长会的形式属于一对多,家长和班主任之间的沟通也比较少,再加上为了保护学生的隐私、顾及家长情面等,班主任往往不会直接公开地评价学生的行为表现,这样就会影响班主任和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效果。除此之外,学生家长与班主任之间的沟通频次也比较少,未能形成常态化,所以学生家长对孩子在学校的行为表现并不清楚,从而未能发现孩子身上的不足,没能指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提升小学班主任家校沟通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改善家校沟通的方法
        当前家校沟通的方式比较多元,学校和家长应通过共同协商选择适合双方的沟通方式。第一,选择个别交流模式。个别交流是家校沟通中的常见模式,主要是针对学生个体的问题进行沟通,及时找到问题出现的原因并进行解决。个别交流模式中比较典型的是特殊学生的问题,涉及特殊学生,教师和家长都应保持足够的细心和耐心,通过详细探讨和协商,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家长和教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学会总结,形成宝贵经验。第二,召开家长会。家长会是目前家校沟通的主要形式之一。定期召开的家长会,不仅是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主要渠道,也是拓展家校沟通方式的重要形式。召开家长会,一是明确各自角色的定位,找到家长、教师在学生教育和管理的不同分工,明确相应的责任;二是探讨和创新问题。以学生实际问题为导向,积极、深入地进行探讨,制定可行性措施;三是确定组织形式的选择。对家长会的形式、内容应该进行明确,以何种方式进行沟通和交流也应该通过协商进行明确,一切以共同教育和培养学生为前提。
        (二)管理好班级,为家校沟通提供条件
        小学班主任应该管好自己的班级,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班主任的热情以及爱。在日常的生活中,秉持公正,尊重每一位学生的特点,让学生体会到班主任的用心。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向家长进行相应的反馈,家长接收到这个信号后,会更加了解这个班主任,对班主任有一定的信任感,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会主动配合学校的工作。管理好班级并不是直接地进行家校沟通的工作,但是会在无意之间创造良好的条件,连接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桥梁,让家长更加了解班主任的行为习惯,从而在一定意义上使家长配合班主任完成学生的成长工作。
        (三)与家长沟通要做到公平公正
        班主任一定要明白,教师和家长是处在平等位置的,没有谁高谁低,家长与家长之间同样如此,绝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班主任绝对不能因为家庭背景与经济收入不同,而对不同的家长有不同的看法,处事要公平公正,无论对谁,都应该亲切热情,礼貌周到。对待经济水平不高或者社会地位较低的家长,要有足够的尊重;对待社会地位较高或者经济地位较高的家长,也要有尺有度,不过分热情,不阿谀奉承。只有这样,才能让家长更放心地将自己的孩子交给学校,对班主任也才会更加信任,从而更加配合学校和班主任日常工作的开展。
        (四)提升班主任和学生家长的沟通意识及沟通技巧
        在小学阶段,班主任是重要的班级管理人员,也是学生的施教人员,其沟通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学生家长对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如果家庭教育未能得到落实,很容易影响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效果,如果双方未能就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达成共识,就很难形成教育合力。所以,学校需要帮助学生家长和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如果学生家长文化水平比较高,学校可指导学生家长进行网络学习,掌握丰富的培训内容。如果学生由爷爷奶奶来照顾,学校可以对隔代家长进行基础教育,让他们充分认识到与班主任沟通的重要性,进而配合班主任的工作,共同开展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工作。另外,学校可以定期举办讲座,让班主任和家长共同参与,使他们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履行各自的职责,从小学生全面发展理念出发,除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外,也要关注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而对小学生进行行为训练,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结束语
        综上所述,家校沟通的优化是深化教育改革需要,也是班主任更好地支持学生的自我建设、自我成长的要求。所以,作为小学班主任教师,理应勇担责任,从沟通问题入手,寻找适合本班的家校沟通方法和策略,通过更新自身的家校观念,提高自身的家校沟通能力,来助力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的辅助作用的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申燕.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家校互动的运用思路[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0(06):219-220.
        [2]王毓敏.家校沟通是一门“艺术”[J].学苑教育,2020(13):14.
        [3]牛淑娟.家校合作在小学班主任管理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20(31):155-156.
        [4]魏海莉.小学家校沟通的现状与改进策略[J].家长,2020(09):69-70.
        [5]张德智.小学班主任与家长有效沟通的策略研究[J].智力,2020(09):166-1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