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菲
中国人民解放军91458部队八一中学 海南省三亚市572000
摘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将教学过程深度化,学生能进行深度的学习,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根据高中数学深度学习的特征,结合实验数据对照分析,提出能够实现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模式,旨在能够通过教师教学行为更好的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
关键词:深度学习;高中数学;教学模式
一.深度学习概述
(一)深度学习的定义
深度学习是指学习者在理解学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深度学习相对于浅层学习而言,它是由机械记忆过渡到理解记忆;由孤立记忆到相关联记忆;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由低级思维逐步走向高级思维的学习方式。
(二)深度学习的理论
深度学习是对知识积极主动的探索,是新旧知识间的一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是一次有意义知识构建,可以说深度学习与建构主义理论是完美契合的。再者,布鲁姆的认知目标分类的六个层次中,机械记忆对应是低阶思维,而深度学习中的分析、创造则对应的是高阶思维。
(三)深度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特征
1.注重知识深度
高中数学的学习不是机械的记忆和背诵定义、公式或者符号。不注重公式定理的推导过程以及知识间的“脉络”,很难实现高效学习。比如,三角函数中“和角”公式和“差角”公式的联系,“和差”公式和二倍角公式的联系,二倍角公式和半角公式的联系,理清他们之间相互推导的过程,就能够非常快速且准确的记住它们。
2.鼓励积极参与
深度学习要求学生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具备良好的学习动机,强调学生的创造力以及实践能力。在课堂中,学生积极参与答题、积极参与讨论、积极思考问题、主动动手操作,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让高中数学课堂也活跃生机,这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助于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实现高效课堂。
3.主动建构创新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数学的学习是一种间接的、抽象的认识。深度学习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将所学的概念、性质、定理进行建构,同化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比如,诱导公式的学习,利用终边角的概念以及正弦、余弦、正切的比值关系等已有的知识经验,结合单位圆,这些复杂的公式就能很好的理解了,在理解原理的基础上记忆再创造,方可跳出局限思维,达到触类旁通,灵活运用的目的,实现轻松学习。
二.高中数学深度学习教学模式
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模式要符合学生个性特征以及实际需求,在常规的班级教学中要体现个性化教学,因材施教。因此,深度学习的教学模式把教学行为有效的分解为研学、展学、辅学以及评学四个流程,分别对应在课前、课中、课后的环节。
(一)课前研学
1.课程与标准设计
(1)研读教材、教参以及课程标准。
上好一堂课,除了具备专业的知识外,还要与时俱进,不断积累经验,提高教学能力。精读教材、教参以及课程标准,整体把握好教学内容。特别是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发出学生的有效思考,为实现学生深度学习做好开端。
(2)确定教学目标以及核心素养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可测量的教学目标。高中数学的六大核心素养的培养要贯穿在教学的各环节中,在教学目标中有所体现。
(3)关注学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关注学情,才能科学的制定出教学目标。关注学情就是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量体裁衣,在把握住教学目标方向的同时,又能体现出适合当下班级的个性化设计。
2.预评估
(1)课后作业
高中数学知识环环相扣,前者内容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后面内容的学习效果。因此,可以根据平时的课后作业预判学生对于新课的大致掌握情况。比如,平面向量加法的运算没有掌握,后面平面向量四则运算效果就不会太好。
(2)课前预习任务
课前预习的评估一方面可以是学生同步练习册,另一方面是课上前3分钟的有效问答。两者结合,大致可以形成本次课堂的预评估。
(二)课中展学
课中展学分为两个阶段,阶段1约为课堂中的前8分钟,包括四项内容,阶段2为主题阶段,主要实现三个目标。具体内容如表所示:
.png)
1.阶段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及生生关系,营造好的学习氛围,形成积极的学习文化。告知学生学习目标,有助于引导学生对重难点的关注,把握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自我检测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情境导入、数学史导入、故事导入等引导学生觉知知识,在课堂导入的同时,利用口头问答、辅用多媒体技术激活学生先期知识,为课堂中学生的积极思考、主动学习做好铺垫。
2.阶段2
利用GGB、网络画板等数学软件演示作图、实验,结合数学归纳推理、类比推理等方法,注重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比如,正弦定理的证明,由特殊直角三角形边与角的关系,猜想过渡到一般三角形,再由GGB作图,验证猜想,接着,运用向量法、三角形面积法、外接圆证明等方法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最后,对于例题以及练习题的设置,要循序渐进,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提高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以及同化能力。
(三)课后辅学和评学
1.课后辅学
通过课堂观察以及学生练习情况进行准确归因,能更加精准的进行课后辅学,通过这一环节来扫除个别学生的知识盲点或者模糊点,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投放。
2.评学
课后的评价反馈,能及时帮助学生查缺补漏。建立多元化的评价系统,能更加科学公正。教师评价结合学生自评、学生间互评。由单一的考试成绩评价结合预评估以及课堂评价,重视结果性评价的同时要关注形成性评价。
三.深度学习改善课堂效果的前后成果对比
为了证实高中数学基于深度学习的教师课堂行为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进行了一次教学试验。实验对象是本校高一年级(3)班和高一年级(4)班的学生,以高一年级(3)班为实验组,高一年级(4)班为对照组。两个班级根据入学成绩随机分配,均为45人。按照入学成绩将学生分为“优等生”、“中等生”以及“后进生”各15人。两个班级同教材同教师授课。唯一不同的是(3)班采用深度学习教学模式,(4)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一段时间后,分别从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学习成绩进行对比。
(一)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
采用匿名问卷调查以及谈话这两个方式进行统计,分数越高代表对数学的学习越有兴趣。实验组和对照组得分如表:
.png)
从表中可以看出,采用深度教学模式的班级中,“优等生”、“中等生”以及“后进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都有大幅度提高,特别是“中等生”以及“后进生”提高效果更佳显著。而采用传统教学方式的对照班级中,有些提高的不明显,有些出现下降的情况。
(二)学习成绩
依据月考、期中、期末平均成绩,分别对两个班级的“优等生”、“中等生”以及“后进生”在实验前后进行比较,结果如图所示:
.png)
从成绩的统计来看,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优等生”、“中等生”以及“后进生”成绩均有提高趋势,而实验组提高更快,成绩增加的更明显。
四.结论
通过以上实验可知,基于深度学习的教学模式在数学学习兴趣、数学探究能力以及学习成绩上,较传统教学模式更具优越性。这说明基于学生深度学习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及素养,使学生有更好的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马玥聪.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9.
[2]张开松.基于学生深度学习提升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探究[D].济南大学,2019.
[3]王文明.促进深度学习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行为研究[D].苏州大学,2013.
[4]易文辉.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数学教学思考[J].数学教学通讯,2019(21):3-5
[5]马梦莹.促进深度学习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研究[D].延边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