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策略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7期(下)   作者:林旅兰
[导读] 概念教学是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核心

        林旅兰
        龙州县龙州镇城西小学 广西 崇左  532400

        摘要:概念教学是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核心。理解一个数学概念对小学生来说,由于年龄小,知识量不足,生活经验不足,抽象思维能力差,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基于学生现状,教师们在有关概念的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了学生学习概念六步法的模式:预习复习、通读课本内容、自学交流、教学指导、训练练习、实践运用。数学概念是反映一类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具有具体性、抽象性双重特性。对于小学生来说,小学阶段正是其形象思维发展的关键阶段,抽象思维还在等待萌芽。因此学习数学概念对他们来说具有一定难度。在此情况下,教师在课堂中就应尽可能运用学生感兴趣的、有直观印象与经验的方法、事物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概念,从而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效率。下面联系实际,就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相关内容做具体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教学策略
        引言
        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促进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其中数学概念是学生理解与掌握其他数学知识的“金钥匙”,否则学生无法对数学规律、数学性质乃至数学公式等知识形成深刻认知,更谈不上灵活地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求解实际问题,进而限制了学生良好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因此,为了满足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新要求,就必须要加强概念教学,帮助学生突破数学概念学习关。
        1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的几点问题简析
        1.1不重视教学过程
        当前,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有部分教师比较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不重视学习过程。如很多教师在每节课的最后都会引导学生做一个回忆与总结,让学生想想这节课有什么收获。不可否认,这样的教学策略有一定的可取性,如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思考、总结的学习习惯,同时也能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到巩固作用。但是这样的提问也从侧面反映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以教学结果、学习成绩为导向而非以学生学科素养为导向。
        1.2看重教学形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比较强调形式上的一些东西。如为了让课堂内容更为丰富、课堂气氛更为活跃而大量使用多媒体课件等。而实际上有些课件是没有必要的,实用价值也不大,有时会给学生的理解、判断带来一些干扰。在缺乏有效性引导策略的情况下,学生依然很难掌握到数学概念的本质,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的理解依旧不够全面与深入。
        2小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2.1学生预习复习
        个体的思维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要能遵循学生思维发展规律,结合学生实际认知水平选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从而降低学生学习难度,提高教学概念教学效率。具体来说,在引导小学生学习数学概念时,教师要让学生先认真阅读课本内容,根据课本内容完成探究单填空。利用任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要多给学生提供一些感性的、形象的材料,帮助学生树立起与数学概念有关的物象思维,激发学生的直观思维。在课前,教师也可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围绕数学概念制作有利于学生预习的短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短视频提前了解数学概念,为后续教学打好基础。
        2.2基于具体实例,辅助理解抽象概念
        小学阶段中涉及的许多数学概念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学生理解起来难度比较大。教师可以联系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些事物或现象,辅助学生理解相关的抽象数学概念,这样可以使他们发挥自己的感性和具象思维方式,更加深刻地理解相应的数学概念。因此,在平时开展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说一说”“观一观”等活动,辅助小学生体会和感受抽象数学概念的内涵与意义,帮助他们更加快速地理解这些抽象的数学概念。


        2.3学生自学交流
        在这一教学阶段主要是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通过交流讨论了解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掌握程度,同时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一些疑问与困难。在课堂上,教师可根据具体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难度适中的问题,以问题为引导,有效引导学生更好地投入学习。在学生自学结束后,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提出问题。问题提出后可以是教师讲解,也可以是同学为其讲解。学生在讲解过程中既巩固了自己的学习效果,又过了一把当教师的瘾,实现了各取所得,快乐学习。并且经过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都得到了锻炼与提升,数学素养也在不知不觉间得到提升。
        2.4教师教学指导
        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可利用举例子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通过一些案例让学生更直观、形象地理解数学概念,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小学生的认知水平、理解能力相对较低,思维也比较简单,对于一些抽象、深奥的数学概念,他们很难正确理解其中内涵。即使有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能完整说出概念的内容,但由于不了解本质含义,因而在做题以及生活中也无法实现对概念的正确运用。基于此,教师就可结合数学概念的正面例子与反面例子来降低学生理解难度,提升学生理解的深度与广度。
        2.5通过总结归纳形成概念体系
        数学概念有着很强的逻辑性特点,并且具有系统性特点。因此,教学中需要利用好概念之间的联系,将概念分类、整理,形成概念体系,帮助学生构建概念认知结构。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到概念之间的关系,而后构建知识体系;其次,教师需要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的情境中概念有不同的含义,表示形式也存在变化,这就需要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概念教学。
        2.6创设生活情境,辅助理解抽象概念
        现实生活是一切知识诞生的沃土,也是最终的归宿。只有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应用,数学知识才有其存在的价值。同理,数学概念知识只有真正地被应用于现实生活中,才是学生真正地理解与内化了这些数学概念知识。因此,在平时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可以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灵活选择一些恰当的教学素材,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对数学概念进行深入解读与分析,这样才能辅助学生更加高效地理解这些抽象数学概念。
        2.7引导分类整理,辅助理解抽象概念
        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水平偏低,在头脑中构建数学概念知识体系的时候常常会存在不完善的情况,为了辅助他们理解数学概念,提高他们学习数学概念知识的效果,教师还可以加强数学概念的归纳指导教学,即指导学生在学习数学概念知识的过程中注重做好概念的分类整理,必要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运用概念图或思维导图来对数学概念进行归纳。
        结语
        综上所述,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做好概念教学对于学生数学能力、数学素养的形成与提升具有积极意义。小学数学概念的有效学习,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为此,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能结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特点,结合实际学情,科学设计教学环节,合理选用教学策略,为初中高中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艳霞.提升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策略初探[J].学周刊,2020(22):57-58.
        [2]李新俊.如何提升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性[J].当代教研论丛,2019(03):77.
        [3]孙迎智.提高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14):80+89.
        [4]杜晶晶.关于小学数学数的概念教学中有效情境创设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37):115.
        [5]苏文.利用认知冲突开展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技巧[J].基础教育参考,2019(06):58-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