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丽云
海南省海口市第九小学
摘要:信息时代的到来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大量的便利,信息技术的普及也为教育体系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数学在学生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也需要充分利用科技带来的便捷,不断地创新教学策略。立体化,多场景的应用,以及大量的教学资源的融入,让信息技术为数学课堂打造集生活应用、真实场景、趣味课堂为一体的教育打造的坚实的基础。教师需利用现代教学设施带来新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感受。本文就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巧妙运用作出简要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教学方向;教学策略
一、引言
小学数学知识是从基础开始逐渐延伸,但是知识内容比较抽象,很多学生在学习之后不能立即明白其中的含义,教师通过有效的教学路径,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思维,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现代小学数学教学就是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带来的拓展资源,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拓展出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可以营造立体化的数学课堂氛围,为课堂数学教学提供了更多授课空间。
二、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
(一)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思考怎样让学生消化知识,并在校园或者生活中都能够时刻保持着不断探索的动力。教师应该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让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感受到轻松和快乐。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该思考一个问题,如何让一成不变的课堂教学变成学生充满期望的学习活动。随着现代信息技术逐渐走入校园,不断地给现代教学课堂增添着科技的元素,也能够使学生们可以得到良好的感官感受,活跃思维的宽度,这也是教师应该着重去加强的。教师应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潜力,积极地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成长,提高现代教育的教学质量。
(二)融入多元化教学方式
现代信息技术课堂通过新颖的教学手段可以实现教学宽度的延伸,教师通过丰富的教学模式的使用,拓展学生的思考方向,增加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多元化教学是在尊重教材知识的前提下,利用生动趣味的画面或者应用模式,提高学生对学科知识的了解。这种方式不仅仅可以提升学习成绩,让学生将课堂学习看作是有意思的事情,不会产生排斥的行为,同时通过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可以增加学生的数学科目学习深度,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科素养,可见将传统的知识教育的教学观念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是时代所趋。对于学生的信息技术教学活动来讲,丰富的教学素材、多样的应用模式对学生的综合能力都是一种锻炼,对提升教学成绩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三、信息技术的教学策略
(一)利用信息技术丰富学生思路
数学教学需要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发散思维,让孩子们在不断地想象中提升自己的数学意识。数学教师应当在教学中融入学生身边熟悉的情境,通过信息技术带来的丰富资源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的素材[1]。比如房子、道路、学生喜欢的玩具等资源,让学生遇到解题困难时能够及时地转变思考的模式。教师应该充分提升自身教学能力,提高现代化教学的专业技能,创造新颖的教学方式,充满趣味性的教学内容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并愿意投入更多的精力去锻炼自己的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从多角度分析消化知识难点。举例来说,在《认识图形》中,教师就能够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给学生展示一些常见的事物。比如长方形的农田、圆形的挂表、三角形的梯子等学生熟悉事物,可以用提问的方式给学生做出有效的引导,比如:小明,农田是什么形状的或者小雨,你还见过什么形状的田地呢。把学生的思绪带入到各种图形中。
然后让学生利用画纸照着多媒体图片画一画,写一写,将熟悉的正方形田地、三角形田地、长方形田地进行自由的切割等,然后将切割好的一块块“田地”拼凑出自己想要的图形,然后给大家解释一下自己的“作品”,比如小明说自己用两块长方形田地拼成了一块正方形田地,或者小雨说自己把正方形的田地分成两块一样大小的三角形田地。这种方式可以显著地提升学生对于几何图形的理解,并帮助学生拓展学习的思路,有效的培养的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提升了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初步认知。
(二)结合信息技术构建教学游戏
教师们应当对小学数学教学加强调研,提高教学质量和授课的效率。也要不断地给课堂带来新鲜的内容,让学生有动力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并愿意进行更加深入的数学思考。发达的网络资源可以带来丰富的教学素材,用动态的图像让低年级小朋友感到课堂充满了活力,并且把计算的过程进行一步一步地导入。教师应当在设计数学课程时利用这些新事物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2]。举例来说,在《100以内的加减法》中,数学教师利用计算机和投影仪播放一段动态的教学影像,给学生带来了一个小小的动物园,在这段教学素材中包含了10只小猫、10只小狗、10只小羊。教师要利用画面的动态性从浅到深的一步步引导学生进行计算。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现在的画面里有几只小狗,几只小猫”;学生就会回答:“有10只小猫和10只小狗”然后随着画面的变化,几只小羊走了过来,又有几只小狗离开了。教师接着可以问“现在画面里多了哪种小动物,少了几只小狗”。小学生的立刻就被这些活泼的小动物给吸引住,马上计算出:“多了10只小羊,少了两只小狗”,这对学生的计算能力的锻炼是非常有效的,而且愿意参与这种有趣的计算活动,很多小朋友还觉得课堂时间太短了,想多上一会课。教师在教学游戏活动中一边鼓励孩子运算,一边为学生做出指导,帮助学生们根据画面的变化不断地进行深度计算,让学生们充分了解步骤和原理。
(三)结合信息技术将数学问题直观化
数学知识的抽象性比较强,如果完全从定理或者公式的角度去解析,容易把学生的思维方向带入到死胡同,造成学生的解题困扰,也不利于知识的灵活应用。教师可在课前制定相应的教学课件,利用信息技术带来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课堂构建,加强学生对基础概念的自主理解力,并在课堂内采取数学思维的引导,而后可在教学过程有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活跃学生的空间想象思维[3]。举例来说,在学习《小数的初步认识》时,小学生在之前的生活中接触的可能不是很多,对单纯的数字理解也不那么深刻。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把小数的概念进行转化,给学生更直观的学习内容。首先教师可以结合信息技术给学生展示画面,画面上是一个大大的西瓜。然后可提问学生“大家看到画面上的水果了吗”。学生会回答说是西瓜。然后利用图像的动态性,把西瓜变成半个,然后提问:“请问如何用小数表示图像中的西瓜呢”。学生会回答:“图像里面只有0.5个西瓜了”。老师继续深入引导:“为什么是0.5个西瓜呢”。这时有的学生就会回答:0.5表示为1个西瓜平均分成2份,0.5代表的就是半个西瓜,从而带领学生理解知识点。这种信息技术的展示方式很好的把数字的抽象性,转化成为直观的画面,学生一看就很容易理解。教师要注意在观看过程中的教学引导,并让学生说明在观看过程中有哪些收获,提升其数学思考能力。
四、结束语
作为数学教师应该思考如何让学生产生对数学科目的热爱,从而引导学生能够自主地思考一些数学知识,并借此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信息技术教学平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改变学生对数学课的固有认知,增强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从而打造精彩的小学数学课堂,为日后的高阶数学学习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彭小红. 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课堂教学质量[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6):762.
[2]尤婧. 信息技术在新课改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丝路视野,2020(30):89.
[3]赵金朴. 浅谈小学数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科学运用[J]. 魅力中国,2020(16):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