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凡
湖北省仙桃市第二小学 433000
摘要:伴随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对于小学数学也提出更高要求,此背景下,要求教师需注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充分发挥,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从根本上推动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提升。为实现此目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将学生数学兴趣的调动作为重点。本文即围绕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数学兴趣展开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兴趣
引言
小学数学学习是培养学生兴趣的黄金时期,教师要在新课标的引导下,树立创新性教学思维,优化教学手段,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学科素养。因此,相关学校要注重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不断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重要性
针对小学生而言,学生数学兴趣的激发为学生学好数学学科的重要前提。教学活动中,教师借助学生数学兴趣的激发,除可将学生迅速带入学习情境中,促使学生愉悦的展开数学学习活动,针对学生学习潜能的激发也可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教师注重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可促使学生自主且积极的投入学习活动中,并为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展开提供动力。小学生数学兴趣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作用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其一为培养学生数学兴趣可实现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还可促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收获愉悦的学习体验。其二为培养学生数学兴趣可有效集中学生课堂注意力;其三为培养学生数学兴趣可推动数学学习活动的深入展开,并在学生智力发展、思维水平提升、创造力的强化等方面均发挥重要作用,推动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时存在的问题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尤其是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多为数学的基础知识,大部分内容都能够在生活中找到实际例子,在新课程标准中也强调了数学的实用性,若能够将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相关联,能够大大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还能够增强学生的理解力。然而从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来看,还是有部分教师没有做到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关联,学生没有办法通过生活经验的迁移来帮助自己去理解数学知识,也没有从学习中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随着学习的难度越来越大,学生更难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数学水平也难以提升。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策略
3.1利用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课堂教学
小学生认知范围有限,接触的知识面较窄,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尽可能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以贴近小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方法,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结合小学生生活经验进行教学。例如,在口算、运算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引导学生扮演收银员和顾客,引导小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同时,连同家长共同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带学生去菜市场买菜、购物,加强对学生数学口算、运算能力的考查,家长反映到小学生在购物过程中,可很快计算出花费的钱数以及应当找回的钱数,数学应用能力得到提升,并在实际生活中融会贯通,积极运用自身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整个过程中小学生受益匪浅,从数学学科学习中,培养了自身良好思维学习兴趣、学习习惯,能动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提高,并在实践交流对话中,锻炼了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身心全面发展,提高了学生自身的综合能力。基于此,以贴近小学生生活实际的方式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具有可行性意义,可在日后相关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
3.2创设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平铺直叙的教学过程是枯燥无味的,也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悬念的设置就可以在某种形式上吊足学生的胃口,使学生渴望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将悬念设置在课尾,就好像正听得津津有味时,突然听到说书人的一句“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一样,这样能让学生带着悬念和疑问主动学习。如对于这样的问题:“农场中鸡和兔总共有44只,一共有116只脚,那么鸡和兔各有多少只?”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猜测,从而找到正确答案。此外,还可以借助表格,将所有情形下脚的数量一一列举出来,从而解决问题。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目的并不只是得到最后的解决方案,还要通过教学设计,激发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兴趣。学习数学最重要的就是兴趣,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就会主动投入学习,学习就能变成学生内心的需求,那么学习效果就会事半功倍,课堂教学质量也会得到较大提升。
3.3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
教师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学生的朋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喜欢并信赖教师,学生也会爱屋及乌,增强对教师所教授学科的兴趣。因此,教师应当重视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建立,在互动沟通过程中充分尊重、赞美、欣赏学生,并关心、爱护学生,不挖苦、讽刺、歧视学生,公平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久而久之,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从内心接受并喜欢教师,对于数学学习也会更加感兴趣,在遇到不懂的问题和难解的困难时寻找教师的帮助,不断地进步和成长。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善于发现学生学习数学的优势,从学生擅长的方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收获自信和成就感,逐渐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3.4生活实践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情境创设要和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样的情境学生熟悉,更能引起共鸣,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欲望,让数学课有活力、有生机。例如,在教学《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时,创设一个购物情境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先出示一些学习用品和适当的人民币,把这些学习用品的价格标出来。请一个学生充当售货员,另一个充当顾客,顾客进店并挑选自己想要的东西,比如挑一个书包和一个铅笔盒,再到售货员结账付钱。在这个活动中学生通过付钱、算钱、找钱就能更好掌握人民币的计算规律。学生在这样的生活情境中去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整个课堂气氛活跃了,也提高了学习兴趣,并大大加强了数学的生活实际应用。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素材,不能生搬硬套,没有什么固定模式,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的情境有利于教学发展需要,不要千篇一律,那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结束语: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主动学习,就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创设出别出心裁又符合学情的情境,就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望。我们在追求情境策略的多样性,更应把握方法的适用性,我们应当立足于学生的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不论是哪一种的策略,适合自己学生的方法才是好方法,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服务,不应为设计情境而设计。
参考文献:
[1]李海军.游戏化教学激发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02):63-64.
[2]敏林.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考试周刊,2020(97):85-86.
[3]刘学海.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读写算,2020(32):152+154.
[4]杨学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科幻画报,2020(11):175-176.
[5]陈光.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点做法[J].小学生(下旬刊),20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