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平
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第一高级中学
摘要:高中阶段的数学教育需要让同学们的思维得到更好的启发,此阶段的学习也有一定的难度,而且对同学们的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很高的要求,如果同学们的基础不够扎实,在长久的学习中肯定会记得越来越多的漏洞,反而会给同学们的数学学习带来更大的困难。因此,各位教师要想真正有效地推动高中数学教育事业的发展,首先就应该找到一套高质量的教学模式,并且在此基础之上加以创新,以更有针对性、更符合学生发展的形式,为学生带来全新的课堂体验。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发展;教学模式创新;途径
高中数学的教育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基本学习能力的培养,也应该在课堂上注重同学们理解能力的发展来设定教学的内容。这是以学生为主的教育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对学生的个人能力进行明确的分析,并且要以学生的具体情况为主进行教学的设定。在本文中,主要提出分层次教学和运用多样化的教学展示手段对改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形式入手进行了分析。
一、精心设计分层次教学
在当前大部分地区的高中阶段教学中,每一个老师在课堂上面临的都是四五十个学生,甚至有的班级容量会更大,每一个学生都存在着认知规律以及知识结构上的或多或少的差异,所以,如果教师仍然选择只是在课堂上使用一种单一的教学模式,肯定难以适应这么多学生综合的发展。之所以学生会有各种各样的差异,可能是因为学生初中阶段数学学习的基础就相对薄弱,也有可能是在高中学习的过程中课堂上无法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还有可能是学生对教师的讲解方法不感兴趣,或者是学生在课后付出的努力不够多……这些不同的原因导致学生在学习当中出现的问题也是各有不同的。所以教师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为了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有所收获,教师就应该尽可能地规避同学们因为个人认知或者是其他因素所造成的不同的学习效果,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有成长的空间。教师可以把同学们根据具体的情况分为三种认知层次,针对每一个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针对性引导策略,然后在课堂上,哪怕是提问的环节也会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展开,要通过更加具有启发和引导作用的教学方案的设计,实现每一个同学个人的发展。
以“函数的奇偶性”教学为例,如果课堂上设定的基本教学,目标是让同学们了解函数的奇偶性的基本概念以及判定函数奇偶性的主要方法,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就应该设定出不一样的教学目标。对于基础相对薄弱或者是能力一般的同学们来讲,掌握这两个基本的概念即可,只需要从基本概念出发,通过一些简单的函数案例让同学们进行思考和判断的练习。而如果同学们的基础比较扎实,我们还应该让同学们尽可能地从数形结合的角度,对函数奇偶性的运用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数形结合是同学们学习函数,相关内容一种非常重要的思想,对于每一个阶段的学生来讲都应该深入的研究和掌握。这种分层次的引导过程,对于同学们夯实基础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育目标,也能让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都可以从自己的实际能力出发解决相关的问题,对学生学习信心的建设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合理使用多媒体辅助
由于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内容往往都是比较抽象的,而且更需要同学们数形结合的思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面对那些比较新颖的知识概念,同学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也是在所难免的,甚至有很多学生的反应都会非常慢。所以面对这种情况都还选择更加直观清晰的教学展示方法,对同学们的理解有非常重要的帮助,这也是各位教师开展教学的一个全新的方向。多媒体能够把声音、影像结合在一起,对于同学们的学习和理解是很重要的,而且这种教学的方法同学们也是非常感兴趣的。运用多媒体进行相关内容的展示,无疑会让数学课堂教学变得效率更高,也更有助于学生个人能力和理解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正弦函数的复合变换”的相关知识内容时,有很多同学在教师单独讲解理论知识的时候肯定难以理解,甚至有大部分学生如果没有在正式开始上课之前进行充分的预习,对于课堂上教师的讲解以及相关图形的展示,都是处在相对混乱的思想状态的。平面上的画图,不能体现图形变换的连贯性,所以同学们对于正弦函数相关知识的掌握也都是不够扎实甚至漏洞百出的。而且传统的课堂教学大部分老师都只是采取板书教学,如果通过板书绘图的方式进行图形变换的展示,这个操作过程也是非常繁琐的,会浪费大量的课堂时间。然而有了多媒体技术后,对于正弦函数复合变换的展示就有了很大的帮助,甚至有很多与图形相关的教学内容都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更加直观的影像展示,变换的全过程都能清晰地呈现在同学们的面前,而且如果同学们了解得不够透彻,我们还可以重复循环的播放,通过边播放边讲解的形式,让同学们有更加扎实的掌握。这样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形象认知和抽象思维的结合有非常重要的帮助,而且又能够通过清晰地展现给同学们带来更加直观地体验,对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拓展以及学生个人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都是比较重要的。
以学生为基础开展的数学教学,就必须要充分的做到了解学生的个人能力和个人喜好,教学有规律可循,希望教师能进行深入分析并把握相关规律,对同学们的个人能力加以培养。
参考文献:
[1]樵东霞.刍议高中数学课堂上的多样化教学方法[J].考试周刊,2020(A5):75-76.
[2]苏龙.高中数学如何做好分层教学[J].新课程,2020(46):211.
[3]柳杨.浅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J].黑河教育,2020(11):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