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7期(下)   作者:曾金媛
[导读] 审视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可以发现教师通常习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曾金媛   

        福建省漳州市实验小学古雷开发区分校      

        摘要:审视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可以发现教师通常习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会直接将现成的知识结论传授给学生。这样的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并利用恰当的方式对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活动进行引导与点拨。基于此,本文章对如何培养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中高年级;自学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小学生年龄小,思维能力较差,在学习时习惯于被动接受教师给予的知识,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学习效果不甚理想。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当然,这是一项长期工程,不可一蹴而就,教师要积极改革和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引导其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意义
        小学教学是学生在学习阶段中的关键一步,作为教学的基础阶段,所学的知识是锻炼学生的基础数学素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为后期的初中学习打下基础。而当前,教育学习成为社会各界以及家长心中极为关注的话题,学生为达到各个方面的教学要求,造成一种被动式努力学习的情况出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对相关知识的学习,但其所面临的教学压力却显得十分巨大。同时,学生一旦脱离家长、学校等方面的敦促与压力,就会完全放松自己,没有意识到数学学习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以至于没有自主学习的意识,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不仅能够使学生以更加自主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方式投入到后续的数学学习中,实现学习效率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还能在教学实践中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思维模式,使学生掌握更深层的自主学习方法,为学生未来的思考与学习活动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科学设计教学过程
        新课标要求教师安排的教学内容具有趣味性、挑战性和现实性,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求知欲,促使其通过自主观察发现问题,大胆猜测、小心求证,合理推理、交流讨论,最终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也为生活服务,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要重视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其认识到生活与数学知识间的联系,数学是一门有用的学科,并非脱离生活而单独存在的。教师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在课堂中融入学生熟悉的生活元素,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激发其探索欲望,让学生通过自学收获知识、解决问题。


        (二)强化实践,促进自主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当学生掌握了基本的重难点知识和学习技巧后,教师就可以适当渗入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来引导数学知识到实践中去,加强师生交流和锻炼动手能力,促进学生自主解决生活中常见的数学问题,增强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能力。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实践中及时的反馈和纠错。一方面,可以利用反馈帮助教师掌握和分析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又可以根据情况引导和帮助学生寻找最优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到成就感,从而助力学生积极自主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
        (三)组织动手操作,强化探究能力
        从学科的特点来看,很多数学知识都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仅通过直观的观察很难准确地理解相关知识。基于这一特点,教师可以尝试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一些不同形式的动手操作活动。这样可以使学生由浅入深地把握数学知识的本质特征,进而引导学生经历知识产生的全过程。同时,动手操作活动作为一种比较灵活的学习方式,非常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所以更有利于对课堂氛围进行优化,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四)尊重学生学习主体,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受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以往学生们的数学学习往往依赖于教师的教学指导与教学监督,教学活动忽略学生们的自主学习,导致学生们的学习活动基本是在教师的监管下、逼迫下进行的。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们的逆反心理严重,对于数学的学习积极性自然不高。新时期数学教学中我们就要尊重学生们的学习主体,重视学生们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学活动的规划、实施都要以学生为出发点,重视学生们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们的学习体验,才能够更好的让学生们参与到学习中来,更好的引导学生们进行自主学习。
        (五)授之以渔,掌握自主学习方法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数学知识就像是一片广阔的海洋中的丰富资源,教师与其“直接给予”不如“授之方法”,让学生能够自主探索知识,学会学习,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根据高年级学生知识、能力水平和学习潜力倾向的差异性,教师要加强数学特点和规律的指导,并引导学生多多进行“课堂练习”,自主活用验证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个体发展加入一剂强心针。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是我国小学教学阶段的重点,对于我国学生的基础能力有着明显的促进效果。对此,教师应该积极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引导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让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被释放出来,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素质。
        参考文献
        [1]熊亚中.小学中高年级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思路構建[J].新课程(小学),2019(12):182.
        [2]刘建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J].天津教育,2019(25):152-154.
        [3]李明星.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9(08):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