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幼儿保育教育新探分析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7期(下)   作者:岳菊红
[导读] 在学前教育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培养符合实际需求的人才
        岳菊红  
        河南省平顶山巿郏县渣园乡金庙小学  467100
        摘要:在学前教育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培养符合实际需求的人才。幼儿保育教育是学前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应加强对幼儿保育教育的重视。幼儿保育既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课程,也对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有着较高要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从不同方面入手,为社会培养专业水平和道德素养都符合要求的学前教育人才。基于此,本文章对学前教育专业幼儿保育教育新探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幼儿保育;教育
引言
        《幼儿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指出,幼儿园教师的培养应以能力为重,要“把学前教育理论与保教实践相结合,突出保教实践能力,研究幼儿,遵循幼儿成长规律,提升保教工作专业化水平”。“学前儿童保育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这门课程的内容涉及面广,综合了人体解剖学、营养学、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卫生保健等学科知识,因此这门课程的知识具有多面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属于学前教育专业中具有交叉学科性质的主干课程。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保育观,具备一定的保育保健能力,乐意为维护和增加学前儿童健康做出努力。
一、学前教育专业幼儿保育教育的现状
        (一)学生方面
        (1)大部分学生都没有预习的主动性,尽管教师已经布置了相关的预习任务,只有少数学生进行过预习。所以教师在授课时,一些学生不清楚本节课需要学习和掌握的内容有哪些,教师要求对某案例进行自主学习时,学生根本无法快速找到对应的内容。(2)参与实践活动的程度低。在实践过程中,学生能够真正将注意力投入实践过程中的很少,往往是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简单进行操作,甚至有些学生坐等其他同学完成相应的实操过程,所以学生的实践能力很难得到实质性的提升。
        (二)专业方面的问题
        保育专业也属于学前教育的一种,所以在学前教育专业当中开设保育专业,培育保育人才,是非常可行的。而且,就当前学校的入学情况来看,学前专业已然是学校的一大热门专业,大部分学生对本专业都有着较强的认同感,对幼儿教师的工作较为喜欢,在这种情况下,引导学生向更加宽阔的保育领域发展,是实现学生人生价值的第一步。但从学校出来之后,很多学生并不会从事幼儿教师的工作,或者说很多学生并不会长久的从事幼儿教师的工作。这与目前我国幼儿教师的待遇有关,在我国教育领域当中,很多人认为幼儿教师并不算教师,幼儿教师的地位较低,所获得的薪资待遇、福利待遇等远远低于教育标准。除此之外,因为薪酬等各方面的原因,幼儿教师的流动性较大,造成了当前的就业情况不稳定。
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保育教育的策略
        (一)正确处理“保”和“教”的关系
        在强化幼儿的保育意识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引导专业学生正确处理“保”和“教”之间的关系,正确认识保育工作基本内容,让专业学生明确自身的学习目标,使专业学生的保育意识得到进一步强化。在学前教育阶段,除了确保幼儿的安全健康之外,还应该认识到这一阶段是幼儿各种习惯、兴趣培养的重要时期,因此,在学前教育中,需要开展各种活动,让幼儿在玩乐中逐步培养各种兴趣和良好习惯。而在学前教育中,为了提高专业学生的保育能力,教师应该通过不同形式,向专业学生展示保育工作的主要内容,让专业学生对保育工作进行充分了解,使专业学生正确理解保育工作中“保”和“教”这两方面的内容,让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这两方面具体内容入手,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


        (二)PBL教学法
        PBL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问题为导向,推动学习。在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活动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偏重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为了解决问题,每个小组成员都承担着不同的角色,分工协作、交流分享。幼儿保育的课程特点是涉及面广,应用性强,属于学前教育专业中具有交叉学科性质的主干课程。课程内容与幼儿园保育工作密切结合,体现保育学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性和保育的实用性。该课程要求学生在掌握保育知识的基础上,强调对保育知识的灵活应用,将保育知识应用于幼儿园一日生活实践中。PBL教学模式打破理论教学与实践相脱离的问题,通过设置问题情境,研究幼儿园真实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提升,学以致用。在教学过程中反复摸索,尝试多种教学模式,发现以问题为导向的PBL教学模式更适合授课学生的学习特点,通过小组分工合作、协助交流来解决问题,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建构者,成为独立的思考者与学习者。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
        在教学“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时,首先,将本节的教学目标分解成不同的、细小的教学任务:(1)了解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以及主要器官的形成、功能、结构。(2)掌握保护身体的方法和措施。(3)学生设计不同班级的实训活动。向学生展现教学任务,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这样一来就能间接地给学生带来激励作用,让学生对自身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有所把握,从而进行针对性的学习。然后,教师通过人体器官模型对儿童器官的形成、特点等知识内容进行呈现,利用直观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对知识点有深刻的理解和体会。讲授完相关理论知识后,教师组织学生分为:小班、中班、大班教学小组,对实际教学过程进行分组演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完成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活动的设计。通过模拟实训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对实际问题进行充分思考,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到自身理论知识的薄弱地方在哪里,并进行自主巩固和加强,还能将原本枯燥的理论学习变得生动、活泼,促使学生收获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提高学前儿童卫生保育教学的有效性。
        (四)重新定位保教一体岗位需求
        学校的招生来源上不仅要写明学前教育专业,而且要写明是学前教育与保教一体方向专业,其他条件不变,招收初中毕业生,三年学习期限,除此之外,不限制学生的更高层次发展,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对口高考、单招考试等各个途径,进入到院校继续学习。学前教育与保教一体方向专业所要求技术性较强,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开展保育和教育工作,学校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之后,考取相关部门的保育员中级职业资格,以此成为其就业的基本保障。对于初中毕业生来说,其年龄较小,部分学生在毕业之后选择深造,部分学生在毕业之后选择就业,学校要帮助学生明确自身的人生目标,对于选择就业的同学,要帮助其明确保教一体的岗位需求,提供相应的课程培训,为其走向社会提供助力。比如,学校应该加强学前教育的理论知识教育,促进专业课与艺术课程的结合,将核心课程增设至保育领域,强化学生保育知识技能的学习。
结束语
        总之,在学前教育中,需要增强对幼儿保育教育的重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式、优化教学模式等,不断增强专业学生的保育意识,提升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加强专业学生的工作实践,促使专业学生的幼儿保育水平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刘莲.幼儿保育教育中安全意识培养的相关策略分析[J].家长,2020(15):163-164.
        [2]闫红侠.幼儿园教师对保育与教育价值的选择比较[J].当代家庭教育,2020(14):40-41.
        [3]梅花.试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保育能力提升的方法和策略[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12):198-200.
        [4]张丽婷.学前教育专业幼儿保育人才培养的分析研究[J].科幻画报,2019(03):136+138.
        [5]田茵.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保育实践素质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1):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