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玉刚
大理州弥渡县弥城镇初级中学 675600
摘要:本文通过对新课程背景下英语语法教学重要性的研究与实践,结合教学实际,对英语语法教学的重要性和教学策略,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看法。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对英语语法教学策略在实践中的运用进行论述。
(一)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教授英语语法;
(二)采用交际法教授英语语法;
(三)正确引导学生在错误中学习语法;
(四)运用综合手段教授英语语法;
(五)注重语法知识的系统整理和归纳。
关键词:新课程 英语语法 教学策略
一、新课程背景下英语语法教学的重要性。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交际法和任务型教学理论的实施,英语教学中,“重交际、轻语法”的现象日趋严重。绝大多数学生是在母语(汉语)环境下学习英语的,多数学生能接触英语的唯一途径是课堂学习。特别是在许多经济、文化较为落后的乡镇中学,学生除了教科书和练习题之外,基本上就没有别的学习英语的材料。众所周知,学习和掌握母语可以不用专门地学习语法,因为我们接触和使用的机会太多了。可是,学习英语,绝大多数学习者只有通过语法的学习,才能更加全面的认识、理解并提高学习效果。David Nunan说“那些完全回避或忽视专门语法教学的教学是没有太多的依据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大多数研究证明:在适当的学习阶段,以适当的形式关注语法对语言学习是很有益的。现行教材《G0 for it》强调并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而且任务型教学并不排斥语法教学,只是将语法溶入交际,语境和实践中进行教学而已。
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语法应该注意些什么呢?为此,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二、课堂教学中英语语法教学策略:
(一)、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教授英语语法。
任务型教学有三个特点:一是以话题为主,运用目标语进行活动(情境);二是以达到一定的交际目的为目标 (教师为主导);三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进行活动(学生为主体)。完成任务的过程事实上就是一个师生交流、合作和互动的过程。任务是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保证交际任务完成的不可缺少的一个阶段。由此可见:“任务”事实上贯穿于教学的整个阶段,涵盖了教学中的各种活动,只不过各种任务的出发点不同而已。在语法教学中,教师的设计能力如果能直接体现语言结构的应用和学习,学生就会对所要求掌握的内容产生兴趣。例如,在教授八年级上册Unit 6中的形容词的比较等级时,笔者把教学内容设计如下:
任务:通过对比物体或人物的性质或外貌、性格等,了解、学习形容词的比较级。
目的:通过指令对比和操练,学习形容词的比较级:主语+be+比较级+than…句型;同时学习形容词比较级的构成,促进学生听、说、读、写“四会”的能力。
语言技能:听、说、读、写“四会”能力。
语言知识: 分清形容词比较级的规则变化和特殊构成以及“主语+be+比较级+than…”句型。
重点提示:形容词比较级中than的重要性;形容词比较级的构成特点。
活动形式:先进行个人表演、后pairwork、再进行groupwork。
操作过程:
1、展示铅笔、尺子和书本等实物,让学生对它们的长短、大小等进行比较。
T:What’s this ?
Ss: It’s a pencil .
T: And what’s this ?
Ss: It’s a pencil ,too.
T: Yes ,but this one is longer than that one .
2、引入“主语be+形容词的比较级+than…”句型。
I’m taller than you .
My ruler is longer than yours .
My book is bigger than yours.
3、同桌互相操练以下句型:
I’m +比较级+than you.
My…is /are +比较级+than yours .
4、不断操练并让学生制作卡片或准备实物并用“主语+be+比较级+than…”句型进行个人表演。
5、让学生观察并口述形容词比较级的构成和读音。
6、小结形容词比较级的构成(单音节词或部分双音节词直接在词尾+er,读/?/;多音节或部分双音节词为more +原级)。
7、进一步学习教材内容,加深对形容词比较级的理解。 (二)采用交际法教授英语语法。
语言学家在哲学家和社会学家的启发下发现:人类语言不仅在构词和造句方面有规可循,在语言交际中,也有不少规则需要遵守。交际教学法认为语言是用来交际的。同时,交际教学法承认:在任何语言中,相同的语言在不同的语境中能完成不同的功能;不同的语法结构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完成相同的功能。只记住语法的条条框框,是很难将其正确使用于语言交际中的。比如说,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听到学生说He speak English very good.之类的带有语法错误的句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一些现实的语言活动来教授语法,并让学生在学习中积极参与。
如:笔者在教授七年级下册Unit 5 I’m watching TV时,是这样设计教学的:
1、播放NBA赛事录像片断;
2、提问:“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接着引入:“What are they doing ?”并引导学生回答:“They are playing basketball.” 或“They are having a basketball game.”
3、用英语进行小组讨论。
4、在学生还沉浸在谈论赛况的时候,在黑板上书写:Look !...are /is +doing ….
5、通过替换不同的内容,让学生在大量感知的基础上,做一些笔头练习,教师再作一定的讲解,让学生最终学会应用现在进行时。
6、教学教材内容,进一步学习、巩固:主语+am/is /are +doing …这一句型结构。
在当前的外语教学改革中,我们应当力求做到“语法为交际服务,在交际中学习语法”。这样,学生不但不会觉得英语语法抽象、枯燥、乏味,反而会觉得它有趣、实用。相反,语法学习会使学生更加重视语言表达在日常交际中的准确性。同时,使学生能运用所学到的语法知识去解决语言交际中理解与表达方面的困难。
(三)正确引导学生在错误中学习语法。
学生在学习中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教师一定要允许学生在学习中犯错误。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勇气并大胆地使用英语。当然,一方面,教师要注意适时地纠正学生所犯的语法错误。另一方面,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在错误中学习语法。如:在学习形容词的比较级时,学生很容易把“I am taller than you.”表达成“I am than you taller .”等等。为此,教师要适时且及时地指出学生所犯的语法错误,并针对典型的错误进行讲解、练习。几次之后,错误自然就会减少。其次,在口语表达中,教师要适度监控学生的语法的正确性和准确性,因为这样做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在书面表达中,学生所犯英语语法错误往往是因为母语(汉语)的干扰。但千万别让教师的“纠错”打击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诚然,教师的纠错与学生的“认错”、改错二者间的把握,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习英语的效果。然而,学生在学习中所犯的语法错误从另一个侧面也给教学语法启示:学生只有在认识、理解所犯语法错误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学懂语法。
(四)运用综合手段教授英语语法。
语法不是孤立的。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将它与听、说、读、写等其它语言教学技能结合起来。教学中我们不能强调“死记硬背”,让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致使他们没有机会主动地运用所学语法知识,自然也就难于加深理解、巩固所学知识。这样做既费时又费力,且学习效果不佳。因此,无论是教学中的哪一个环节,教师的主导作用都尤为重要。写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但如果不讲方法,盲目模仿,一旦离开课本,学生就无法写下去,或是一写便是满篇的Chinglish(汉语式英语)。所以,教师应该教会学生一些写的策略并运用于实践中。在写之前,教师可以告诉学生所需要用到的时态,关键词,过渡语等等;完成之后,教师应该认真批改。不但要修改不恰当的部分,更要修改其中有错误的语法和结构,再加上正确的评语;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注意他们学习中的细微的变化,并给予适当的赞扬和鼓励。教师也可以适当的、有针对性的设计一些相关的语法练习,让学生及时地进行操练。
在语法教学中,只有当学生真正感到他们学有所得,学习有结果,学生才会有学习信心和目标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
(五)注重语法知识的系统整理和归纳。
语言的学习贵在持之以恒。教师要准确把握教材各单元所包含的语法内容(词法和句法),深入研究教材,真正透彻地了解每单元具体的学习内容,抓住暗藏在语言材料中的语法项目;把握本单元对该语法项目的要求;根据不同的要求设计出相应的语法练习,使学生通过练习熟练地掌握并运用该语法项目。如:七年级Unit 1 My name is Gina中没有物主代词这一语法项目,但训练的时候却出现了his和her,这就是暗藏在语言材料中的语法项目。因此,教师在教授时,就应该先从简单的What’s your name?My name is …来引出。当学生回答完My name is …之后,教师接着说:His/Her name is …并让学生进行操练,让学生真正了解his和her的真正意义。然后,让他们以介绍同学的形式来练习“His/Her name is …”。这样就能让学生熟练地掌握这一语法项目。其次,教师要善于把各单元之间的语法项目连贯起来。如:在讲解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There be结构时,笔者建议:通过对There be 结构进行大量的操练之后,归纳、总结出There be 结构的一般现在时为:There is +a/an+单数名词+方位;There is +不可数名词+方位;There are +复数名词+方位;然后,引导学生由be动词的过去式为was/were 进而推断出:There be 结构的和一般过去时为:There was + a/an +单数名词+方位;There was+不可数名词+方位;There were+复数名词+方位。从而总结出There be结构的时态主要取决于be动词的变化(这样做将为以后学习There be结构的一般将来时及含有情态动词或used to 等的There be结构打下基础)。最后,再通过复习已学习过的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主语+have/has+名词”——“某人有某物”,并归纳总结出:There be结构不能与have/has搭配使用。很显然,通过对比、归纳,学生不仅对所学There be结构—— “某处有某物”(但用英语却必须表达为:“有某物在某处”)会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理解,而且还对已学过的“主语+have/has+名词”进行一次更加明晰的复习。因此,教师要善于归纳、总结,让学生在做题时有“理”可依,不至于盲目学习、盲目猜测。
三、结论
语法的教与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许多专家和学者的研究表明:要掌握一门外语,绝大多数学习者都要学习语法。“不学语法是不可能真正学会一种语言的”(张正东,2004)。在语法教学中,只有当学生真正感到他们学有所得,学习有结果,学生才会有学习信心和目标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然而,教师应该认识到语法的重要性,把语法教学作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来研究、思考。不断挖掘和探索新的适应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将语法教学语与语言技能的培养结合起来,提高他们实际应用语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梁承锋、张丹《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英语教学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第1版;
2、程晓堂、郑敏编著《英语学习策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年;
3、张正东“谈谈怎样教外语”,《少数民族地区英语教学改革研究》,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
4、李丽生《英语新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
5、Paul Davies & Eric Pearse,《Success in English Teaching》,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