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凤娇
茂名市电白区马踏镇中心小学 广东 茂名 525434
摘要:音乐是一种充实内在,为人们带来精神享受的艺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素质教育强调了音乐课堂在小学教育中的价值。教师为学生营造轻松、惬意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真正的喜欢上音乐,才能更好的开展小学音乐教育。学生是一张洁白的画纸,由小学教师将音乐用明艳的色彩绘在纸上,让音乐走入学生心灵深处,帮助学生提升其审美品位,丰富内心世界。
关键字:新课程改革;小学音乐;教学策略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其教育理念是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相对于其他教学科目,音乐更加有趣和优美,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挥音乐科目的优势,开启小学生对音乐鉴赏的道路。教师要格外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关注学生的成长,不能把音乐课程仅仅当做是传授音乐知识的工具,才能充分发挥音乐这门艺术的魅力。
一、以新课改的视角来看,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
(一)无法顺应时代,沿用老套的教学方法
应试教育影响深远,当下的小学教育中,音乐作为一门不需要考试的科目,并没有受到学校和教师的重视。教师在开展音乐课堂时,仍然沿用老套的教学方法:教师唱一句,学生唱一句,当学生能够将歌曲独立唱完,该节音乐课的内容便全部完成。教师既不向学生科普本首歌曲的创作背景,也不介绍作曲家的任务生平,更不会在课堂内容之外为学生拓展音乐知识。
(二)教学理念落后,无法引起学生兴趣
音乐教学并非是简单的教学生唱歌,课程改革对音乐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能仅仅是单纯的为学生开展一节音乐课堂,单纯为学生播放一节课的音乐,虽然暂缓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但这种方法让音乐教学沦为了其他课程的附属品,完全丧失了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意义。学生从内心对音乐没有尊重之心,便不会用心去对待音乐课堂,更不会对小学音乐产生任何兴趣。
(三)课堂氛围感低,学生难以融入
音乐课是一门不计入小升初成绩的科目,学生背负沉重的课业压力,很难真正的去欣赏音乐。教师上课也只是要求学生将音乐教材拿出来,掀到本节课要学习的那首歌,再通过领唱等方法教学生唱歌,这与其他科目的上课流程一样,氛围也与其他科目一样,音乐课堂效率低,学生无法感受歌曲表达的感情。
二、基于新课程改革的小学音乐创新教学策略
(1)以资源开发为手段,丰富音乐教学内容
现代化技术飞快发展,多媒体走入小学音乐课堂,教师可以发挥多媒体的功能,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小学生主动地参与到音乐鉴赏中。在鉴赏和学习中提高写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启发智慧。多媒体能提高学生聆听音乐的质量,为提高小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提供帮助。例如在学习《东北风》这首民歌时,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东北人民在秋天东北丰收时的情景,人们脸上的喜悦表情,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这首歌所歌唱的快乐,让学生明确《东北风》这首歌的意义,激发学生热爱国家,感恩农民的情怀。再比如《匈牙利舞曲》是一首旋律热烈,感情奔放节奏型舞曲,老师通过多媒体,与学生共同观看乐曲的演奏视频,经过对比,动感强烈的歌曲更能提高学生对歌曲的关注。
教师可以适当的借助课外音乐,拓宽小学生的音乐领域。虽然小学音乐教材中有足够多的分类,但实际歌曲数量并不多,学生学习一首歌曲之后,对其他同类型的歌曲再鉴赏,能够加深对此类型歌曲的认识。教师在选取课外音乐资源时,不可脱离教材的内容,课外音乐的作用是加深小学生对课内音乐的认识。为学生选取同一作曲家的作品,通过研究作品,增加对作家生平的了解,激发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
在学习《东北风》这首歌曲时,课外音乐资料就可以选取陕北民族、新疆维吾尔族民歌、蒙古族民歌这些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地方歌曲,通过音乐让学生领略祖国各地区人民的风土人情,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民族赞美和对祖国的热爱。
(2)以音乐鉴赏为载体,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从内心爱上音乐,才能在学习中领略音乐的魅力。教师在开展音乐课堂时,用一个创设情境的问题来开始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在学习《编花篮》这首歌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见过河南的手工编织花篮吗?”,此时教师在多媒体播放精美的花篮,为学生建立起对花篮的初步印象之后,引出本节课学习的歌曲,“为了这项精美的艺术,人们谱写了一首美妙的歌,名字是《编花篮》。我们来感受一下编花篮时的快乐吧!”通过设置情境,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音乐氛围,课程的开展更有趣,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教师在学生基本了解作品内容的基础上,有意识的带领学生深入剖析作品,对作品进行创新,鼓励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作品中。小学生处在心智不成熟的阶段,对音乐的感知仅存在于喜欢和不喜欢的阶段,对节奏、旋律几乎毫无鉴赏能力,对歌曲传达的情感也难以全部感知。此时教师需要承担起引导工作,与学生和共同感受作者创作这首歌曲时的心境,以及创作这首歌的灵感从何而来,作者在这首歌中表达了何种情感。学生在发挥想象力的同时,能够找到更适合感受歌曲的情绪,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例如湘艺版教材中《小鸟,小鸟》,歌曲本身是一首积极欢快的歌,节奏流畅,充满生机。教师为学生交代这首歌的创作背景,为学生播放小鸟在田野中欢快跳动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到小鸟的灵动和愉快,在结合歌曲的节奏,让学生体验作者是如何通过音乐描绘出一幅美景的,激发学生对自然的喜爱,对音乐的喜爱。
(3)以音乐活动为依托,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音乐课堂是小学生感受音乐、鉴赏音乐的最佳地点,教师善于为学生创建情境,学生在适合鉴赏音乐的氛围中领略音乐的魅力,能够更清晰的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更加深入的了解音乐,爱上音乐。
教师在实际开展课堂时,利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明确感知音乐的节奏和情感。例如,在学习《土卢沟谣》时,教师深情的为学生讲述当年卢沟桥事变的惨烈,这是我国先烈分期反抗日军侵略的起点。教师为学生播放各大影视作品中七七事变的场景,使学生直面惨烈的战争氛围。在通过对歌词的讲解,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站在卢沟桥上看到满目疮痍的景象时,内心孤寂、悲伤的感情,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帮助学生用心体会歌曲的感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学生对于爱国歌曲的鉴赏能力。
开展音乐教学时,将学习场所仅局限在教室,那将失去了是有意义。将课堂带出教室,因为音乐具有极高的影视价值,被广泛用于话剧、电视剧、电影等作品,所以,使用影视的方式开展教学,也是一种新奇的教学方式。例如:在学习歌曲《掀起你的盖头来》时,教师可以带一快红色的盖头到课堂,鼓励学生尝试一下盖着盖头的感觉和被掀开盖头的感觉,其他同学感受在看到盖着盖头的美丽姑娘时的心情。感受新疆舞曲活泼鲜明、热烈动人的节奏,新疆人能歌善舞,热情大方,教师根据学生爱玩的天性,以玩乐的形式进行学习,能够帮助教师更好的开展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
教师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读音乐产生向往,并在逐渐了解音乐的过程中,学习使用音乐表达感情、描绘画面的创作方法和技巧。学生提高音乐鉴赏能力、自身的审美能力与艺术修养。
结束语
总之,教师通过开展多样化的课堂,提高学生的音乐品味,保证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够学到音乐技巧,学习更多的音乐知识,还能充实学生的心灵。因此,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营造和谐的氛围,为学生全身心投入音乐提供保障,紧跟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响应素质教育的号召,从音乐课堂开始,保障学生的全方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冬洁.让音乐走进学生的心灵——新课改下小学音乐有效教学策略浅谈[J].考试周刊,2018(65):183.
[2]王芳.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音乐教学策略探析[J].新课程(小学),2018(03):20.
[3]郝玲玲.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7(0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