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剪纸教学的传承和创新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7期(下)   作者:曾韵文
[导读] 现在全球化的步伐加快,大量的外来文化涌入,在一定程度上侵占了传统文化的传承
        曾韵文
        乐山市实验小学        四川省乐山市         614000
 
        摘要:现在全球化的步伐加快,大量的外来文化涌入,在一定程度上侵占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因此,我们要传承和发展我国的文化遗产,将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艺术引入小学美术课堂,让青少年能够重视我国传统文化学习,增强爱国意识。剪纸艺术在我国民间艺术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是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多学校都开展非遗进校园学习项目,促进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剪纸艺术进入小学美术课堂,不仅能够有效地传承剪纸艺术,还能够让学生学习多样化的美术知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等。本文就从介绍剪纸艺术进入小学美术课堂的价值入手,分析小学美术剪纸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小学美术剪纸教学的创新措施。
        关键词:小学美术、剪纸教学、创新、传承
        引言:剪纸艺术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它不仅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更承载着我国悠久的发展历史。剪纸艺术总体分为剪刻与镂空,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又出现丝质烧烫和偏色等技法。剪纸艺术进入小学美术课堂,应该与小学美术教学目标相结合,让剪纸艺术与现代教学相融合,是剪纸艺术焕发出新的光彩。因此,教师应该深入对剪纸艺术的研究,更好地将剪纸艺术引入小学美术课堂中。
一、剪纸艺术进入小学美术课堂的价值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剪纸艺术历史悠久,其题材内容十分丰富。剪纸是普及较广的民间艺术,在节日和婚嫁的时候,往往用剪纸来装饰,以表达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祝福。凡是人眼所能看到的,剪纸都可以呈现出来,主要分为人物,花鸟和山水这三大类,可以借助象征,谐音等方法,让本来单薄的一张纸片,具有丰富的内涵。剪纸艺术所提供的丰富的内容,不仅能够让学生能够欣赏美,创造美,还能够通过美的剪纸艺术,让学生了解到传承了古代中国文化,了解到剪纸艺术中蕴含的情感和人格,并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人们在节日是的剪纸,是深刻观察世界,深入思考之后的结果,具有浓厚的乡土精神和创新意识,例如人们所剪刻的养鸡图和农收图,可以表现人们的辛苦劳作,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些剪纸艺术作品,通过鉴赏潜移默化的让学生了解到多元化的艺术,也兼收并包的审美态度去接受更多的艺术作品。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和民族归属感
        剪纸艺术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主要的创作主体是广大的劳动人民,他们对生活具有深刻的感触,能够运用剪纸艺术表达出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以达到陶冶情操,丰富精神生活的效果。在中国的剪纸艺术中,可以体现出中国文化中的成双成对,求大求全的文化内涵,在剪纸中,图形的数量都是成双数的,也预示着成双成对的吉祥。中国的剪纸艺术也善于运用谐音的方法,鱼和莲花预示着年年有余,蝙蝠衔钱意欲着福到眼前。除此之外,剪纸艺术很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中国戏剧剪纸就是我国重要的文化瑰宝,寄寓着社会理想,爱恨是非和生活追求的文化价值,让学生在学习剪纸艺术中能够更多的了解中国文化,增强爱国意识和民族归属感。
3、有利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剪纸艺术的教学是一门需要实践性较强的教学,需要学生亲自体验剪纸的过程,体会剪纸的乐趣和其中的艺术之美。因此,在剪纸艺术教学中,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在学生的相互协作剪纸的过程中,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对于小学生而言,剪纸艺术进入小学美术课堂,需要让学生用手中的剪刀和刻刀,通过折画剪贴四个步骤,顺利的剪出所要求的形状。在剪纸的过程中,学生们会遇到许多困难,教师要鼓励学生耐心完成剪纸,还要及时的为学生提供帮助,让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合作,在不同的思维中碰撞火花,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二、小学美术剪纸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式单一
        如今我国新课改的实施力度不断加大,在教学中培养素质人才的目标越来越明确,在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凸显,学生对知识的自主探讨和合作研究在课堂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在小学美术剪纸教学中,仍然存在着教师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全程在讲台上演示如何剪纸,在底下跟着老师剪的教学方式,这类教学方法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手段,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老师上课讲什么学生就听什么,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生的接收知识情况。长期以往,这样的教育方式会导致学生和老师缺乏必要的思想沟通,老师缺乏对学生思想情况的了解,以至于本课程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无法让学生深刻的理解剪纸艺术的内涵,从而无法达到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目标。
2、教学内容不丰富
        现在的小学美术剪纸教学中,一些老师缺乏对剪纸艺术的深入研究,仅仅把剪纸艺术当成一门技术课,缺乏对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和对文化的传承。正是一些教师对于剪纸教学的定位错误,才导致了剪纸教学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单一,无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剪纸艺术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艺术门类,教师应该健全剪纸艺术的教学体系,丰富教学内容,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小学美术剪纸教学的创新措施
1、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心理认同感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要从达到学生的基本认同开始,让学生产生兴趣,愿意深入探究,以其达到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和心灵的净化。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教授剪纸艺术,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广泛认同,共同为剪纸艺术教学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首先,学校要营造良好的校园剪纸氛围,学校可以根据所在地的文化情况,在校园里粘贴一些剪纸作品,还可以通过校园广播宣传剪纸艺术,还可以举办校园剪纸大赛,拉近剪纸艺术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其次,营造良好的社会剪纸氛围。社会上要积极宣传剪纸艺术,让剪纸艺术与现代元素相结合,更好地运用于节日和嫁娶等各种场合,让学生能够实时地了解到剪纸艺术。
2、注重剪纸艺术的文化教学,培养剪纸艺术的传承意识
        剪纸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剪纸艺术背后的文化内涵,强化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真了解艺术的发展历程,并且呈现一些优秀剪纸作品的赏析。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八仙闹东海》这个优秀剪纸作品,让学生了解优秀剪纸作品背后的文化。教师还可以且不同地区的剪纸作品,了解不同地区的剪纸文化。教师通过在课堂上为学生解析优秀剪纸作品,培养学生的传承意识。
3、采取互动式教学
        互动式教学最重要的体现就是师生之间交流互动,只有在交流中教师才能了解学生的需要。首先,在剪纸教学之前,老师就应该精心的设置相应的问题,通过问题来获取学生关于剪纸类型和剪纸方法的需求,以便在课程讲授中最大的满足学生的需要。其次,教师要减少课程讲授的时间,多增加学生自我创作的时间,在学生创作是可以针对性的进行指导,但是不要干涉学生创作的思路。最后,在学生创作完成之后,在与学生交流剪纸技巧,并且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以期在创作中寻找学生剪纸存在的问题。
        结语:综上所述,剪纸艺术进入小学美术课堂是一次课程的革新,是新课改下的一次素质教育的有效体现。剪纸艺术进入小学美术课堂不仅能够多样化的培养学生能力,还能够更好地让学生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中国文化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阮锦娇.漳浦剪纸在高中美术校本课程中的实践探究.闽南师范大 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
        [2]吴琳琳.徐州剪纸在当地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江苏师范大 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
        [3]刘鸿涛.剪纸艺术引进小学课堂中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
        [4]王倩.民间美术进课堂的教学初探[J].美术教育研究,2011.12:119-121
        [5]徐凉玉.浅谈小学剪纸教学方法[J].兰州教育学院导报,20期.12:173—174.
        [6]魏峰.传统剪纸教学中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实施策略[J].吉林省教巧学院导报,20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