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7期(下)   作者:贾建芳
[导读] 学生核心素养是近年来各学科教学中重点关注的内容
        贾建芳
        山西省忻州市河曲县文笔联校, 山西 忻州 036500
        摘要:学生核心素养是近年来各学科教学中重点关注的内容。在教育部的相关文件中,对核心素养有这样的强调:对学生的培养应该注重全面化发展,帮助他们形成今后应该必备的品质与能力。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各个学科教学的关键点,作为一名初中体育老师,应依据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发展需求,开展相应的体育课程。
        关键词:初中体育;核心素养;教学方式;课堂教学;
导言: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基础教育领域一场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全面展开,培养初中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过程中,为了提升学生对学习生活的积极性,教师要入各种有价值的体育训练活动,提升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推动当前素质教育的发展。如果只是凭借教研组和教师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学校和教育部门也应积极的参与其中,以此来完善培养工作的措施、政策等,保障培养方案的合理性、科学性,确保培养工作的有效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合理掌控教学秩序,让学生以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对待每日的体育锻炼。
1初中体育教育教学的重要性
1.1 提升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效果
        传统的初中体育课程,教师更多注重于学生对各类运动的技能掌握程度,旨在让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学会更多的体育知识、体育技能,然而,这种教育模式却忽略了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情感体验,高强度地体育练习间接地影响了他们对于体育运动的学习热情,最终体育课堂的教学并没有达到想要的效果。
        如果以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作为初中体育课堂的目标之一,可以有效地改变传统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使得今后的体育教学实现良性发展。同时,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能够带动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参与热情,化被动为主动,逐渐让学生积极、乐观、发自真心地参与体育运动,帮助他们的情感融入体育运动之中,让他们真正爱上体育;同时,在体育课中融入核心素养的培养,会增强学生的耐力、毅力以及恒心,使得今后体育课的开展更加顺利,达到更高的教学效果。
1.2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新课改是对当前环境下教育理念的重大革新,在它的引导下,教师开始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核心素养,在体育教学中也不例外。从我国当下体育课堂的实际教学来看,大多数的体育老师只是抓住学生的运动成绩,旨在帮助他们能够顺利达到考试的标准。体育分数固然重要,但是教师不能只抓分数,而忽略了体育对学生身心方面的作用。将新课改的核心教学方法融入实际教学中,可以帮助教师改变教学理念,在把握体育关键素养教育的同时,向“文化”以及“社会”两个方向扩充,从学生的价值观、情感观、生活观进行突破,培养他们的“抗打击”能力、心理调节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等,通过体育教学帮助他们养成正确的运动习惯,树立健全的人格,助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1.3 有助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我国体育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帮助祖国的下一代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增强他们的体质,为我国今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身心健康、综合素质高的人才。传统的体育教学只是将生硬的运动知识讲授给学生,老师更加关注学生是否在考试中达标,而不是培养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热情。在融入核心素养的教育模式下,不仅仅是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学到更多的体育知识、等到更多的锻炼机会,更重要的是在今后的生活中热爱运动,让运动成为他们一生的习惯。
2 当前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中忽略学生个人的需求与兴趣
        初中生正处于一个身心发展非常“活跃”的阶段,对于身边的一切都充满着好奇,而这种身心特点使得学生的注意力飘忽不定,对任何事情都有着“三分钟热度”,在学习中就会有走神、不专心的情况出现;同时,由于“新课改”的逐步实施,很多体育老师在初中教学中完全以中考的分数来要求学生,没有以学生核心素养的各项目标作为教学的目的,忽视了学生在体育方面的个人需求以及兴趣。此外,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之中,对体育教学的本质认识不够清晰,使得学生对体育的想法、思维受到禁锢与束缚,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对体育运动失去兴趣,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则更加无从谈起。
2.2 教学模式非常单一
        初中生相比于小学生,在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变化。

在学习上,课业负担加重、升学压力来临,使得学生压力倍增;在生活上,他们开始进入“青春期”,正是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些都需要初中老师在教学中特别关注。
        然而,目前的初中体育教师为了帮助学生达到考核的分数指标,忽略了他们自身的体育运动需求,同时,体育老师也逐步理解学生文化课的重要性,把体育课变成学生文化课之后的“休息时间”,忽略了体育课的存在目的。长此以往,教师在教学中会以单一教学模式为主,用固化传统的教学形式教授学生运动技能。在此过程中,学生会逐步丧失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对待体育课的态度也会逐渐降低,久而久之,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便会模糊,更不利体育教学的有效开展。
2.3 教学中忽略了学生的身心发展
        12岁开始,孩子们就与儿童时期告别,逐渐向青年时期过渡。在12-16岁这个时期,是学生各项能力趋于完善的时期,统称为青春期。也正是这个时期,学生们会展现出身体以及心理方面的问题。在身体方面,每个学生的发育水平、发育时间都有所不同,存在差异性,许多教师却在体育课上“一视同仁”,给学生安排没有区分性的体育锻炼,没有以学生实际的发展情况进行体育课程设计,致使学生在运动过程中达不到要求,这种多次失败或是无法达到要求的挫败感,会间接影响学生的毅力与韧性,也会让学生对于体育运动丧失耐心,甚至产生厌恶的情绪,导致体育教学成为一种被动的过程,成为学生核心素养提升过程中的阻力。
3 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
3.1 加强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情,养成良好运动品格
        体育老师如果想要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核心素养,首要目标就是要提升学生的体育运动热情,发扬体育运动的精神,消除学生对体育课的错误理解。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情感,都是通过体育学习的态度、兴趣所体现出来的。因此,为了能够加强学生的体育运动热情,体育老师应该将学生的年龄、性别、身心发展情况等特点进行汇总分类,将不同的运动方式运用在适合的学生中。此外如上文所述,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各个学科中融入品德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三观,为今后的个人发展打下基础。可以在体育项目运动之前,穿插一些与该项目相关的国家运动员,或者在课前带领学生观看运动员的“荣耀时刻”,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这种体育品德教育也会反作用于学生,让他们对相关体育项目更有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3.2 将体育教学目标由知识技能转向核心素养
        当教师对不同学龄段、不同年级以及不同年龄的学生进行深入了解后,应该对初中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与理解,在此理解基础之上,教师应该对今后的体育课程进行更深入地研讨。因此,教师应该从固化的“体育分数理论”中走出来,以体育核心素养为教学基准来组织实施课程。从学生的实际的身心情况出发,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帮助学生加强考试所涉及的运动项目,直至达到相应目标。
3.3 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改变教师教学模式
        传统的体育教学都是“一刀切”,重视标准化教学。然而,在实际情况中,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以及对运动的认知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区别。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核心素养不是统一的,而是根据学生的特点而变化的。因此,以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为目的的体育教学,一定要尊重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个性化需求,教师将这种需求贯穿于整个体育教学之中,才可以真正达到体育课堂的转型。
        此外,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把讲授式教学转变为对话+讲授的教学模式。在日常生活中,要将学生放在首要位置,以学生全方位的体育发展为教学中心,帮助学生形成终身运动意识,提升他们的体育核心素养。
4 结论
        现阶段,学校的体育教学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为体育教师,不应该单纯注重学生体育技能的培养,更应该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创新教学手段,全面落实学生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徐刚强.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J].青少年体育,2017(4):87-89.
        [2]张鹏.试论初中体育教学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才智,2018(1).
        [3]薛利丰.初中体育教学中构建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J].长江期刊,2017(14):249.
        [4]陈金明.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方法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9(10):115-1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