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7期(下)   作者:吴敏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推进,想要教好初中历史这门课程,进而实效高效课堂,教师需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吴敏
        佛山市顺德京师励耘实验学校    广东省  佛山市   5283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推进,想要教好初中历史这门课程,进而实效高效课堂,教师需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在这个与时俱进的新时期,学生的核心素养越来越被大家所关注和重视。教师应该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进行改良和优化,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会历史,进而提升初中历史的教学质量和课堂效率。基于此,本文将基于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探讨如何在初中历史课堂上实现高效课堂,希望能为广大同仁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历史;教学课堂;模式构建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教师更应该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历史的教学,引导学生更好的参与到讨论知识和分析知识、拓展知识当中去。传统教学模式都是以老师为主体,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求,老师需要在基于核心素养的背景下,转变教学模式,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导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在历史这门学科的教学中,历史教师一定要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继续优化和改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能更好的学会和理解历史。
一、探究初中历史在课堂教学中都存在哪些问题
(一)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对学习毫无兴趣
        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很多教师都是“满堂灌”、“填鸭式”对学生进行强行灌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教师就像演员一样在讲台上为学生讲课,而学生就像观众一样看着老师在讲课,“老师表演完毕,观众随即离场”,教师虽然将自己的知识全部倾囊相授,但学生却很难对老师所讲的内容进行消化和吸收,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丧失对学习历史的兴趣,没有兴趣的学习就等同于“鸡同鸭讲”,任平老师如何讲解,学生也无法将其记在心中。如果教师能够在基于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开展新的教学模式,一定会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历史的乐趣。
(二)不能独立思考,导致学生知识掌握不牢
        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因为教学内容错综复杂、抽象,学生又不能进行独立思考,导致很多学生对基本的历史知识都很难掌握,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堂上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上课铃一响老师就会站在讲台上一直讲个不停,根本不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这种灌输式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现代教学模式了,这种教学方法只会让学生倍感压力和烦躁,不会带来理想的教学效果。所以,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与时俱进,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进行积极的改良,让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带着兴趣去学。在培养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还能让历史知识能够扎根于学生的内心深处[1]。
(三)教学内容局限,学生的知识得不到拓展
        对于初中历史的教学,如果教师不能将教学内容与实际联系起来,学生定然不能感受到学习历史的气氛和学习历史知识的意义所在。由于初中历史是学生刚刚学习的科目,很难将历史和生活融合到一起,再者就是学生的经历和阅历都是有限的,即使学习了历史也很难将知识拓展下去。所以,初中历史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一定不要受课本内容的局限,要将历史事件带进生活中,丰富学生历史知识,开拓学生的眼界,让历史知识得到有效拓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基于核心素养背景,构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策略
        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对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作为教师,在基于核心素养的背景下,一定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同时还要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初中历史的教学创造一个高效课堂。

在基于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应该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呢?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教师要摒弃“师道尊严”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上要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占据课堂的主导地位,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学生一旦对历史有了兴趣,就会对历史展开深入的思考和研究,运用新型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多媒体教学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因此,我认为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学会利用多媒体教学为学生创设情境,例如在学习“鸦片战争”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播发一段关于“鸦片战争”的电影片段,调动学生的情绪和热情,通过将电影植入于课堂,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同身受,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2]。
(二)教学结合生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历史和生活是分不开的,其实历史都是源自于生活。如果在教学中不能将历史和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历史的教学就会变成“纸上谈兵”,就不能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历史,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铭记历史,不能以史为鉴,那么历史的教学就会变得毫无意义,也就无法实现我们初中历史的教学目标。
        我认为,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教师在教学的同时,还应该对学生展开趣味性的提问,结合历史事件提出问题,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一方面还能加深历史事件在学生心中的印象。例如在学习改革开放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课件将我们祖国近百年的生活环境、科学技术等方面逐一展现出来,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了解我们祖国的变化,是如何从贫困走向富强的?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成功的?通过课件让学生展开联想,联系生活实际引发学生独立思考,从思考和认知中,我们会发现历史在发展是因为我们从未停下脚步。
(三)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初中历史不同于其他科目,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只是一味的照本宣科,不仅不利于历史知识的有效传播,还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所以,在教授历史的时候,在教授教材内容的同时,还要将历史知识拓展到课外,充实自己的教学内容,以此来帮助学生拓宽知识的视野,丰富学生的阅历和文学素养。与此同时,每学完一节课或一个历史故事,教师还要给学生充分的表达空间,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整个学期的历史学习中,教师可以抽出几节课的时间让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和交流,例如: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不定期开展讲座、演讲、辩论赛、知识问答等有意义的活动。教师拟好题目后,让学生通过自己对历史的了解和看法展开演讲或者辩论。如此教学模式,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还能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值得注意的是,在活动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正确的辩证思路,让学生在畅所欲言的同时,更好的去认识历史、了解历史和探究历史[3]。
结语:
        综上所述,在遵循新课改的要求下,想要在初中历史的课堂上实现高效课堂,
教师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将核心素养渗透给学生,还要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能力、思考能力、探究能力、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个人修养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初中历史教师除了要教授课本上的知识外,还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家国情怀的的培养,为学生构建一个积极、融洽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 王福华. 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J]. 辽宁教育, 2019, 000(021):70-72.
        [2] 黄振刚. 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C]// 2020年教育教学与研究论坛论文汇编. 2020.
        [3] 洪本春. 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J]. 中学生作文指导, 2019, 000(032):P.125-1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