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教育在小学课堂的渗透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7期(下)   作者:刘小雪
[导读] 在当今社会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小学教育应该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如何推进素质教育发展
        刘小雪
        辽宁省大连瓦房店市工农小学   

        摘要:在当今社会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小学教育应该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如何推进素质教育发展?首先要强调培养正确的三观。感恩教育属于素质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当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学生实行感恩教育,让学生从身边的生活情境出发,唤起学生的内心,让学生讲科学文化知识和教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实现感恩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感恩教育;小学教育;德育;课堂教育
        我国的感恩教育源远流长,“知恩图报”就是最简单的感恩教育,让学生明白为人处世的道理。感恩是一种心态、一种品质、一种艺术。尽管时代在不断进步,社会在不断发展,但是感恩作为中华民族一项优秀的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中仍然需要不断地发扬光大。在小学这个三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对教师职责的要求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对知识传授与学习能力的培养,还需要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较为系统、科学地引导与教育。
一、感恩教育重要性
        感恩教育属于思想道德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感恩教育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品格和健全的人格,让学生懂得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祖国。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枝脆弱却有思想的芦苇。”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或者两个孩子,孩子是家庭的中心,他们的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也越来越多的家长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走向迷失,过多的包办和过多的呵护,让越来越多的孩子失去了在社会上健康“行走”的能力。有位哲学家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悲剧或不幸,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有人给我任何东西。[1]学校的德育工作应该重视感恩教育,感恩教育就是要教导孩子学会“感恩”,让孩子学会懂得尊重、理解他人,学会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诲之恩,朋友的互助之恩。具体到小学感恩教育,尤其是对低年级阶段的孩子来说,要积极引导学生对感恩这一深邃的概念进行理解与实践,做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多一些理解和宽容,少一些指责和推诿。[2] 
二、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价值
        在小学阶段对学生实施感恩教育,有利于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虽然小学生对于感恩的理解水平有限,但是在小学德育中进行感恩教育,可以帮助他们对看起来晦涩难懂、感触空洞的概念从懵懂走向了解,从了解走向理解,从理解走向行动,从而促进小学生三观的健康养成,塑造起全面的人格。
        感恩是一项以情动情的教育,使学生能够共情,学会体验他人的内心情感,从而设身处地去理解他人,积极帮助他人,承担相应义务,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规范,可见,感恩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社会责任感的最好方法,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积极心态。
三、如何施行感恩教育
        1.营造良好的感恩氛围
        有学者指出:“感恩教育依赖于外部环境与个体心理因素的整合,其中,良好的感恩氛围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3]外在环境能对学生的思想观念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师应该尽可能积极挖掘教材中的感恩教育素材,通过利用教室中的空白墙面,在墙面上分别设置“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朋友”等多个主题栏目,让学生绘制手抄报或者手写“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等金玉良言,对于优秀的手抄报给予表扬奖励;课间时,也可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感恩的心》并教会学生这首歌的手语,让学生时刻都沐浴在感恩的氛围下,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加深学生对“感恩”这一概念的理解。
        2.联系实际生活推进感恩教育活动
        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还较为薄弱,将感恩教育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更能帮助他们不仅在意识当中存在着感恩的概念,也在行动上也践行感恩。教师在班会课上可以播放央视《给妈妈洗脚》的公益广告作为导入,请同学们思考“父母都为我做了什么”、“我最近有没有为父母做点什么”等问题,并请同学们上台分享自己的经历,同时在班会课后为同学们布置作业,请各位学生在周末为父母准备一个礼物和惊喜、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等等,并在下一次班会课中继续分享自己在做这些感恩活动中自己的感受和父母的反应,将感恩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同时,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小学阶段的孩子都非常喜欢听故事,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为学生讲解一些典型的感恩故事,带领学生阅读《爱的教育》,让学生学会感受他人的爱,也学会去爱他人。 
四、感恩的作用与意义
        学校通过不同形式的感恩教育活动,为学生营造感恩的文化氛围,从而加强学生的责任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关心他人、懂得感恩,进而促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亲子关系,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文明校园的建设。
        感恩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让学生常怀感恩之心才能促进校园的和谐。正是因为有这些心怀感恩的人才能让更多有困难的人从困境中走出来。学生拥有了感恩之心才会对班级更加的热爱,对同学更加有爱,就会对他人充满了爱心,也就为做一位高尚的人在思想上打好了基础。
        现在家庭的孩子少,父母错误的教育观念养成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不懂感恩的思想,所以笔者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有意无意中把感恩的思想观念贯穿在每一件小事上,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并取得家长配合。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许多家长欣喜地告诉我,孩子知道体谅父母,为父母做一些理所能力的事情了,也会在别人遇到困难时给予帮助。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笔者会继续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让“感恩之树”茁壮成长,培养起学生健全的人格品格。
结语
        感恩这项品质是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品质之一,教师在开展相关感恩教育实践时,不能只停留于表面,它是一种责任意识,让学生意识到感恩是一项责任。每个青年都有责任和义务将这项优秀品质发扬光大,它是培养学生责任感的重要基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陈婷,李兰,陈刚.中小学感恩教育实施体系的构建[J].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36(05):17-21.
        [2]刘金洪.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基础地位及价值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32):23+25.
        [3]吴楠.小学德育中感恩教育的实践[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8):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