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班主任如何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帮扶工作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7期(下)   作者:陈琼花
[导读] 在经济转型和城镇化过程中,出现了大批的留守儿童
        陈琼花
        宣威市宝山镇德积完小
        摘要:在经济转型和城镇化过程中,出现了大批的留守儿童。这些儿童在学习、行为习惯、性格养成、心理等方面存在多种问题,班主任老师应该更多地去关注这群特殊的孩子,去发现并帮助他们解决困扰,让他们与其他同学齐头并进,健康成长。那么我就从留守儿童常见的几个方面入手来进行简单的论述。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    原因     对策

        所谓留守儿童,指的是那些父母在外打工超过三个月,甚至常年外出务工,长期与父母两地分居,不能得到父母照顾的儿童。他们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缺少阳光和雨露,倍感孤独和寂寞,甚至会产生很多严重的问题。据全国妇联课题相关报告,由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推算,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的37.7%,占全国儿童21.8%,和第五次人口普查估算的2443万留守儿童数量相比,十年间增加了1.5倍,农村留守儿童出现数量多,增长快的态势,可以预见,在国家经济转型和新型城镇化发展征途中,农村留守儿童将会在未来较长时间内持续存在。这些留守儿童大多留在农村由自己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由亲戚代为照管,父母只是逢年过节回来探望。
一、留守儿童产生的原因
        首先是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必然。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向沿海城市和大都市,大多数青壮年向这些城市转移。其次是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实行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体系和限制,随迁子女在这些地方落户,学习困难重重。再次,外出务工人员在大城市生活成本高,无力负担全家一起生活产生的教育和生活支出。种种原因造成农村留守儿童的增多。
二、农村留守儿童长期缺少父母的教育和监管,在思想、行为习惯、道德养成方面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是情感缺失严重,自卑、懦弱、孤独、紧张焦虑,缺少安全感,人际交往困难。农村留守儿童由祖父母照顾,只能满足儿童的物质方面的需求,无法满足儿童内心需求。隔代教育存在很深的代沟,老人由于知识、年龄等问题,不更全面的了解孩子的需求、兴趣、喜怒哀乐,无法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情感交流不畅,孩子不会主动向他们倾诉袒露自己的心迹,成长过程中的烦恼无处倾诉,幸福感缺失,体会不到成长的快乐和幸福,变得麻木,偏激,脾气见长,性格孤僻,逆反心理强,不愿与人交流。一个留守儿童在日记里这样写:一个人就是一个家,一个人想,一个人笑,一个人哭。这一样的话语读后真让人揪心和酸楚。这样的情景不止在一个儿童身上发生。
        其次学习成绩不理想。据一项调查显示,留守儿童成绩优秀者仅占10%,绝大多数的成绩都处于中等偏下。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很多不识字,孩子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老人无法解答,加之大多数家长都有补偿心理,既然无法照顾他们的生活,无法在他们身边给与关爱,在物质和金钱方面不管合理与否,对留守儿童提出的要求统统满足。有些留守儿童因学习成绩差被老师忽视或被同学讥笑,倍受冷落和打击,对学习失去兴趣,在老师批评和嘲笑下,更加不喜欢学习,自暴自弃,形成恶性循环。
        再次,留守儿童容易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

6-13岁的儿童处于身心发育、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期,由于社会经验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薄弱,手机,电视,网络游戏对他们的诱惑力极强,同时由于留守儿童的社交活动单一,少与身边的进行交流,导致这些特殊儿童沉溺网络游戏,沾染不良习性,影响他们人格的正常发展。
        除此之外,留守儿童身体健康问题突出。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往往是老年人,生活节俭,只能满足儿童吃饱的简单的需求,是否营养健康往往被忽略。这些儿童在饮食结构和营养搭配方面存在问题,对于处于正长身体的儿童本来说,只能维持温饱,同时多数留守儿童不注意个人卫生,不勤洗澡换衣,蓬头垢面,为身体健康埋下隐患。
三、针对以上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作为班级管理的承受者,联络各种教育渠道的纽带和桥梁,全面负责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骨干教师——班主任,该如何对留守儿童进行积极有效的教育呢?
        第一、作为老师,要认真负责,深入研究学生情况,建立专门的档案。农村留守儿童具有与儿童共性的问题,也有其特殊的情况,这就需要班主任深入了解这些儿童的家庭情况,经济来源,性格特点,生活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建立专门档案,发现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帮扶和教育。
        第二、教师要有“三心”。首先要有爱心。习主席在2014年9月9日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强调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教育是一门 “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爱心是学生打开知识之门,启迪心智的开始,爱能够滋润浇开学生魅力的心灵之花,留守儿童情感缺失严重,更需要班主任用温情,友好,透着智慧和温情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在宽严相济的前提下动之以情,晓之以礼,让其亲其师,信其道。其次要有耐心。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性格嗜好,脾气秉性,兴趣特长,家庭背景,学习状况不一的学生,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行为习惯等各方面存在偏差,需要班主任悉心教诲,引导和培育。再次要有宽容心。留守儿童未成熟待发展,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尝试,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错误,教育的宗旨就是不断纠正错误。对犯错误的学生,宽容是教师爱的体现。
        第三、班主任要有敏锐的触角和教育智慧,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即班主任对教育问题、教育实践所蕴含的教育价值能敏锐感知和辨别能力,同时教师在面临具体复杂的教学情境时要能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班主任通过眼神,言语,沉默,动作来判断留守儿童学生存在的问题,根据这些表现,能急中生智做出瞬间和智慧的行为。比如能根据班里的违反纪律行为及时引导,教育,让学生明辨是非善恶构筑学生道德价值体系和人生观。
        第四、举办各种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可以生活,开设儿童绘画、书法、音乐、体育兴趣班,设立留守儿童阅读之家,举办励志演讲比赛,让他们热爱学习,培养良好情趣,树立远大理想。
        总之,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种种困扰和不良习惯,需要班主任大手拉小手,用爱浇灌,用心觉察体悟,用我们的臂膀助皱鹰成长,为他们保驾护航,让他们迎风向雨,轻松起航。

    
参考文献:
        1、云南大学出版社   云南现代教育评估中心编  《教育心理学》第六版
        2、郭慧   《对教师职业敏感性思考》 2014(01)
        3、总结报告《2020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调查报告》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