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凤鸣
梅州市丰顺县汤坑镇第二中心益草小学 广东 梅州 514300
摘要:小学低学段的学生基础识字量较少,理解能力较差,阅读习惯也较差。要想依靠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帮助小学生培养优秀阅读能力。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对小学生自身阅读特点的重点观察,调查小学生喜欢的阅读方式、阅读内容,而后创新语文课程教学模式,通过课上课下相结合的阅读教学形式,启导小学生多渠道阅读,多形式阅读,在灵活多变的阅读感受中,切实提升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低学段;语文教学;阅读教学;阅读能力
前 言
小学低学段语文阅读教学,不仅是为学生后续阅读能力提升打下基础的关键一步,也是帮助学生全学科学习素养提升的主要形式,直接间接的影响学生写作能力、思辨能力、共情能力。因此,语文教师要想从根源上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同步发展,就必须重视小学低学段语文阅读教学,从学生的识字、品句、领悟等环节入手,满足小学生阅读需求,而后保证后续语文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一、结合小学生实际学情筛选阅读教学内容
(一)阅读内容与语文教材相同步
小学低学段阅读教学是促进小学生巩固已学旧知的主要手段,也是帮助小学生铺垫新知学习的主要形式。因此,语文教师遵循“以生为本”教学原则,展开合理的低学段语文阅读教学革新,首先,就是要关注阅读内容的合理选择。筛选适宜班级小学生深入阅读的相关内容,然后以语文教材为基准,将阅读内容与语文教材相互结合。依托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实际关系,促使小学生在契合自身认知的阅读活动安排中,有效加深阅读理解[1]。例如,语文教师在教学《春雨的色彩》一文时,不但可以使用多媒体工具辅助,为小学生展示真实景致图片。还可以直接为学生分发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描写春天的故事绘本,让小学生在“丰富图片+少量文字”的诱导阅读形式中,下意识进入自主阅读。
(二)阅读内容联系小学生现实生活
小学低学段语文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小学生通过阅读活动,将自己吸收的相关语文知识用于以后作文写作与实际交际,不断在现实生活中发现语文,引发共鸣。因此,语文教师为了让学生有效提升阅读能力,就需要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挖掘语文阅读素材,有意识、有目的的为学生提供一些生活常识教学,以及科学小故事教学等,让学生在今后的阅读体验中也下意识的关注阅读材料,进而培养阅读习惯[2]。例如,语文教师除开课上的专门阅读活动安排,可以在教室空间设置一个图书阅读角,将一些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阅读材料,如报纸、书刊、绘本等放置在此区域,便于学生自主查阅。并且,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反应,邀请学生将自己知道的相关阅读材料放置在此区域,与班级其他学生阅读共享,激活学生的小小自豪心理、成就心理,提升阅读积极性。
二、增强阅读教学趣味性,激活学生阅读兴趣
基于小学生自身的性格特征与学习特征,设计相应的小学低学段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语文教师往往都会使用故事教学、对话教学、游戏教学等一系列以学生为中心的趣味化教学活动,为正式阅读教学导出做好铺垫。
毕竟,一旦小学生对阅读活动提不起兴趣,枯燥、走神,语文教师就很难统一化引导小学生全员深入阅读活动。因此,语文教师创新小学低学段阅读教学,培养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必须以“趣味性”为关键,在原本的教学优势挖掘上,更加放大学生主体性,通过互动询问带领小学生一起参与阅读活动设计,提升小学生阅读活动积极性与参与性[3]。例如,语文教师在教学《四个太阳》一文时,在正式的阅读活动开始前,可以提问班级学生“同学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做猜谜游戏?”,直接用“游戏”字眼抓住小学生好奇心。而后讲出“画时圆,写时方,冬天短,夏天长,打一物”谜面,让小学生开动脑筋,互相讨论。当小学生准确说出答案为“太阳”时,语文教师再递进提问“同学们平时每天都看到太阳,也知道我们的生活中只有一个太阳,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文章叫《四个太阳》,同学们知道为什么吗?想不想和老师一起一探究竟?”合理导出阅读教学,让学生兴趣满满的自主阅读。
三、科学渗透阅读指导,启导学生阅读定位
要想保证小学低学段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阅读教学质量,不仅需要语文教师善于根据小学生学习态度、学习心理,采用多样、灵活的教学导出手段。还离不开语文教师科学的阅读方法与与阅读技巧指导。因此,为了合理培养小学生实际阅读能力,语文教师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持续打造和谐、温和、自由的教学氛围,激活小学生自主阅读兴趣。还要发挥自身的指导职责,引导小学生准确定位个性化阅读位置,理解自身在阅读活动体验中的主体地位,而后结合自身阅读问题,针对化向语文教师求教解惑。自然,语文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更是要密切关注班级学生的真实阅读状况,及时发现学生阅读问题,根据问题为小学生提供阅读建议,帮助小学生顺利渡过阅读难关[3]。例如,语文教师在教学《黄山奇石》一文时,不但可以应用微课视频,引导小学生从真实的景观形象展示中,感受惊人的自然之美。直接对文章所讲的“仙桃石”、“猴子观海”等关联想象。还可以使用课下课上相结合的阅读教学方式,为学生推荐相关的阅读材料,如《桂林山水》。让学生在学习本篇文章时,是可以在开阔视域下,学会整体性的阅读、欣赏。在略带早期“群文阅读”属性的阅读方法指导下,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阅读题材,自主深入课外阅读。长此以往,小学生不仅可以构建好正确的阅读习惯,语文教师还可以灵活开展阅读活动,在语文课前留出两到三分钟时间,让小学生自主推荐课外读物,合作阅读。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低学段语文阅读教学,不仅需要语文教师自身与时俱进,合理转变教学理念。还需要语文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阅读教学方法。注重对小学生单次阅读效果的深入分析,以小学生为中心,筛选适合小学生的阅读材料,增强小学生阅读兴趣,而后再适度转变教学角色,以新颖的互动教学形式完善,启导小学生自主阅读,逐步提升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贺琳.以“提问”引导“思考”——“外语阅读”课程思政教学路径探索[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05):10-11.
[2]樊海侠.让思维引领学生深入阅读——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方法[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1,(04):43-45.
[3]沙彩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初探——评《小学语文阅读答题技巧》[J].林产工业,2021,58(04):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