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7期(下)   作者:邓国姣
[导读]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诗歌的节奏
        邓国姣  
        湖北省仙桃市第二中学小学部  433000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诗歌的节奏。
        2.通过品析、朗读、拓展、想象等手段,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顽强的气概,感悟长征精神。
        3.初步理解诗歌具有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
        4、了解律诗的一般特点,辐射课后阅读链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难点:理解二、三句诗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围绕课题话长征
        1、读课题,解题。
        交流:七律,是诗的体裁,长征是诗的题目。依据课前背诵的崔颢的《黄鹤楼》:和杜甫的《登高》,总结七律诗的特点:七言律诗的简称。每首八句,每句七个字。共五十六个字。一般逢偶句押平声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中间不换韵。
        分为四联,每联两句,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 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2、关于长征,交流两个问题:中国工农红军为什么长征?  长征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关于长征,你还知道什么?小结:它是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战略大转移。解说红军长征的地图:听了老师的解说,你想对红军说什么?
        过渡:二万五千里长征,在毛主席笔下,化为气势磅礴,气魄雄伟,笔力雄健,对仗工整的五十六个字。
        学生读诗,注意字音读准,把握节奏,读的有感情。

二、紧扣中心探诗情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把握节奏,读出气势。
        2、指名读,齐读,师分句读。同桌互相读。再请人读。如果让你从这首诗里找一联来归纳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你会找 哪一联?那就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弄懂等闲的意思。板书。
        面对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险阻,红军的态度是:不怕!非常肯定。用坚决 肯定 充满自信语气读。红军对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评价是
:只等闲。
        3、你能体会到红军什么精神?齐读第一二句。
        4、如果把万水千山都写遍,一首七律写不尽。毛主席在万水千山中选择了有代表性的险山恶水来创作。请大家默读颈联、颔联、尾联,画出诗中山名、水名。指名说。
三、想象画面悟诗情
(一)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1、学习第三、四句
        这句诗里两个词不好理解。

有没有谁理解呢?逶迤   磅礴
指导朗读 五岭逶迤  乌蒙磅礴
        3、指名说一说“逶迤”、“磅礴”的意思,画一画五岭逶迤   乌蒙磅礴
        4、想象一下,红军在翻越五岭和乌蒙的途中还会遇到哪些困难?
        5、就是这样难以翻越的五岭和乌蒙,在红军的眼里又是怎样的呢?
        6、腾细浪  走泥丸  这里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理解夸张:把事物的特点极度的夸大或者缩小。李白非常善于运用夸张,比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是诗人的浪漫。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是一代伟人、战略家的浪漫。请大家再读读这句诗,毛主席为什么要这么写?读第一句。
        7、师生分句读。感受红军乐观、无畏的精神。
(二)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1、毛主席在千山之中选择了五岭乌蒙来写,那么在万水中 又选择哪两处水来写?金沙江  大渡河。(课件出示“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读读这句诗,这两句诗里其实包含长征中两次经典的战役。巧夺金沙江,飞夺泸定桥。
        2、资料展示  巧夺金沙江  1935年5月,红军巧渡金沙江。 金沙江地势险要,两岸都是悬崖峭壁,水流湍急,敌人戒备森严。但红军一面佯攻龙街,一面分兵到绞车渡奇袭守敌,缴获渡船,活捉了守卫在对岸的敌兵。结果不费一枪一弹夺取了对岸的阵地,使大部队巧渡成功。等敌人发觉赶来时,我军已安然到达江北。战争胜利了,红军战士的心情怎样?用诗句里的一个字归纳:暖。再读这句诗。
        如果说巧渡金沙江是一场智慧的喜悦的战争,那么飞夺泸定桥是一场血与火的洗礼。
        3、出示飞夺泸定桥电影片段 观看完影片,你有什想说的?战争惨烈  悲壮  这场战争用诗句里的一个字归纳就是:寒。
        冲锋的红军战士的鲜血染在铁索上。当时正值十月,大渡河水冰寒彻骨。掉在河里的战士就被冰冷的河水冲走了。清朝太平天国的农民领袖石达开十万大军乘渡船强渡大渡河,结果遭遇暴风雨,河水暴涨,十万大军覆没,太平天国完结。毛主席说:红军绝不做石达开第二!因此才创造出飞夺泸定桥的著名战役。也付出了惨烈的代价。
        这两场战斗,两种心情。一个喜悦,一个悲壮;一个智慧,一个英勇;一个暖,一个寒。同学们再来读读这两句诗,读出文字背后的温度。
        4、指名读
(三)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课件出示“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经历了无数的艰险,只要再翻过岷山,长征就要胜利结束了,战士们心情怎么样?更,既是对上文的承接,也是全诗的升华。千里冰封的岷山海拔4000多米,越过岷山,和陕北红军会师在即,再也没有艰难险阻。毛主席站在岷山上,提笔写下了这首《七律长征》,听音乐老师朗读。 同学练读。指名读。男女生分角色读。
四、回文诵读,升华诗情
        1、长征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奇迹,长征书写了一首惊心动魄的史诗。无论是对革命史而言,还是对诗歌史而言,长征都是里程碑之作。是请全体起立,让我们满怀豪情一起朗诵《七律长征》。
五 、拓展延伸   推荐四首词:《菩萨蛮大柏地》《沁园春 雪》《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军》《诉衷情。江山靠谁守》这四首词将新中国的历史有机的串联在一起。
        学习了《七律长征》,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将在我们中国人的身上代代传承,期待同学们做中华的脊梁。
        板书设计:
        七律长征
        逶迤  暖      只等闲
        磅礴  寒
        2、课后作业
        推荐王力的《诗词格律》
        电视剧《毛泽东》《长征》
        背诵默写《七律长征》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