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斐斐
身份证号:45222919890603****
摘 要: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中,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理念,以发散学生的思维、陶冶学生的情操为目标,将传统文化渗透其中,引导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的基础上,感知传统文化呈现出的独特美感与魅力。美术教学内容中包含了许多传统文化内容,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将美术与传统文化融合,可以提升美术教学的内涵,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基于此,本文详细分析了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美术教学;渗透
引言
我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厚植小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是如今小学美术教师的历史责任与使命。从对当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分析看,部分美术教师仍采用以往单一化的教学模式,将美术知识灌输给学生,这不利于学生对于美术教学内容的学习与接纳。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不仅可以使小学生掌握多种美术专业知识,同时也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美育。
1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渗透意义
1.1优化文化传承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是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现如今传统文化的传承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何让人们了解并传播传统文化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问题。而将传统文化渗透在美术教学中,可以给传统文化的传承多提供一条渠道,也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传统文化,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播。所以,教师要运用多种方式将传统文化融入美术教学中,同时不断进行教学优化,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1]。
1.2促进小学美术教学多元化发展
在新课改背景下,很多小学美术教师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下过度重视学生美术技能培养的观点,而更加注重对学生美术审美、美术创造等综合素养的培养。由于小学生的美术素养、认知能力等有待提升,他们无法深层次理解美术作品的思想价值。美术作品是文化的载体,是创作者情感、想象、审美等综合性的表达。美术欣赏者读懂了美术作品,就是了解了其中所蕴含的文化题材。美术作品的创作深深扎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中。在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充分发挥其特有的文化优势,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美术、学习美术,提升美术教学的有效性,使美术教学走向多元化发展。
1.3小学美术教学更好地助力传统文化传承
随着小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其审美意识建构也越来越完善。因此,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既可以赋予美术课堂教学新的生命力,又可以为学生构建正确的价值取向,为其实现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传统艺术俨然已成为当今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的美术教学活动可以助力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与传播,引导学生在获得美感的同时,积累传统文化知识,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好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使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精神并将其发扬光大[2]。
2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2.1语言渗透
在美术课堂上运用语言渗透传统文化,一方面是因为语言是一门艺术,用好了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是因为语言渗透较为方便、快捷,只要时机合适,教师就可以实施语言渗透。所以,教师应当认识到语言渗透的优势,并巧妙地运用语言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不过,在进行语言渗透时,教师应当考虑到小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以及接受能力,如果超出了他们的理解和接受范围,语言渗透的效果会大打折扣。例如,在进行“画中的线条”的教学时,我就对学生进行了语言渗透。
展开来说,在教学课件上,我会给学生展示一些画作,这些画作涉及古今中外,其中有很明显的文化的痕迹。比如,中国古代的人物画中会体现出当时的服饰文化、礼仪文化等。所以,在展示这些画作的时候,我特意提醒学生通过画中的细节猜测画作出现的时期,以及当时的风土人情。在这样的猜测中,尽管学生的猜测没有全对,但也切实活跃了课堂,也给了我进行语言深入渗透的机会。这样的教学能提升学生对线条的认识,学生对文化的认识也可以得到扩展[3]。
2.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受传统文化之美
教师要引领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发现传统文化与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传统文化创设教学情境。例如,在教学《看花灯》时,教师就创设了教学情境,首先让学生一起来欣赏童谣《十盏灯》,然后提问: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童谣描绘的是哪个节日吗?”学生回答: “元宵节。”教师介绍: “元宵节是我国的一个隆重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有很多习俗,谁来向大家介绍自己知道的元宵节习俗?”在学生介绍了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等习俗后,教师又给学生播放了有关元宵节看花灯的图片。这样的情境创设使美术课散发出传统文化的气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给学生讲述了正月十五家家户户悬挂灯笼、放烟花的神话传说。这些教学手段的应用,加深了学生对传统文化、风俗的了解,也增强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4]。
2.3提升学生传统文化艺术涵养
开展有效的美术教学体验活动是提升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小学生美术综合能力的关键。同时,开展具有实践性与可行性的美术教学体验活动,可以绘画实践的形式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心理发展特征,为学生设计出多元化、个性化、合理的美术教学体验活动,引导学生在自主动手操作中理解和掌握绘画技能。完善的教学体验活动可以有效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进一步引导学生感知传统文化知识的生成过程,提升学生的美术技能应用能力,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与创新能力。如,教师在教授高年级《木版年画》的课程内容时,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传统木版年画的魅力,可以在课前为学生准备好制作木版年画的工具。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让其以小组为单位参与学习体验活动。学生在细致的分工后各自进行实践操作,不仅可以提升动手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团队合作意识,高效完成美术课堂教学任务,达到学习目标。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开展体验实践活动,既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与掌握制作木版年画的知识要点,又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在制作年画的过程中感知传统文化赋予艺术作品的独特艺术性与表现形式。在作品展示中,教师应用直接且肯定的语言评价学生的作品,为学生树立自主开展美术实践活动的自信心,让学生摆脱对于传统文化知识的陌生感与距离感,引导学生深入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提升学生的艺术创造力,从而打造小学美术高效课堂[5]。
结束语
总而言之,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渗透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发展的需要。所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认识多样化的传统文化,并有效传承传统文化。这样,既能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又能让学生的美术思维得到拓展。
参考文献
[1]任燕.浅析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新课程(中),2019(12):218-219.
[2]王万科.传统文化元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探析[J].新课程(上),2019(12):325.
[3]裴芳芳.浅议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甘肃教育,2019(23):154.
[4]陈天辉.试论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问答与导学,2019(31):35.
[5]陈玉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分析[J].新课程(上),2019(1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