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中的趣味教学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7期(下)   作者:康福昌
[导读] 语文是小学教育阶段的一门主要学科,也是小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康福昌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玉斗中心小学    
        摘要:语文是小学教育阶段的一门主要学科,也是小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通过开展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语文素养,也可以为学生未来语文学习及其他学科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趣味教学法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其目的在于通过采取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提高.本研究主要分析了趣味教学法的优势,并对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趣味教学法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阅读能力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起点,也是重要的基础能力,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重点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水平,并为学生构建趣味性教学课堂,以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学生在趣味性教学课堂中会更为专注,更能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以下内容将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构建趣味性教学课堂进行探索,并为教师提供有效的趣味性教学策略,进而保障语文阅读学习课堂的教学质量。
        一、分角色表演,提升阅读兴趣
        表演是小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之一,小学语文课本中蕴含很多趣味性的故事,便于创设表演情境,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感知力。在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讲解完课本知识后,在学生理解文章梗概的基础上,让他们分角色表演,这样一方面能够增强他们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还满足了他们的表演欲,有效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提升阅读兴趣。
        例如,在教学《蜘蛛开店》一课时,笔者将学生按照学习能力、性格、性别分成几个不同的小组,并让学生自由选择角色进行表演,有的学生选择表演蜘蛛,还有的学生选择表演河马,也有的学生选择长颈鹿、蜈蚣。笔者先让学生组内进行演练,之后让他们每组依次上台表演,笔者先是抽取的A组的学生上台表演,A组的学生们表演如下:蜘蛛(小张饰演):“每天在网上等着小飞虫过来,哎呀,好无聊,好寂寞啊!我干点什么吧,开店?卖什么呢?卖口罩吧?因为口罩织起来很简单。开张第一天,外面需要放一个招牌,上面写上:“口罩编织店,每位顾客只需要一元钱。”河马(小丽饰演):“天冷了,我要买一个口罩戴,这家是新开的口罩编织店啊,好便宜啊,只需要一元钱啊,进去瞧瞧。”蜘蛛(小张饰演):“欢迎光临,请问你需要编织口罩吗?”河马(小丽饰演):“对,天冷了,我缺一个口罩戴。”蜘蛛(小张饰演):“本店只需一元就可以为你编织口罩。”……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们阅读的兴趣,还为他们创造了一个生动有趣的阅读氛围,从而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阅读学习当中。
        二、小组合作阅读,丰富阅读形式
        小学生因为思维能力存在差异,在阅读同篇文章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想法,这种差异化的想法就可以作为教师开展趣味阅读的切入点。教师可以开展小组阅读,以“辩论、讨论”的形式来进行交流式阅读,以小组为单位,在每一个文章转折点处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分小组进行问题讨论、辩论,交流想法取长补短,学生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既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思维漏洞,也能够学习到他人的长处,能够实现合作共赢、优势互补的教学目的,不仅增加了教学趣味,对学生的能力提升也有着积极的帮助。
        例如在学习《守株待兔》这一篇文章中,文章中主人公在树桩旁等待兔子撞在树桩上并期待不劳而获的行为,有的学生认为是正确,有的学生认为这是错误的。

教师就可以以这个思维矛盾为问题的提出点去让持不同意见的学生进行辩论,交流想法。认为想法正确的学生说道“因为文中已经有兔子这样死掉过,所以说明农夫的这种想法是正确的,这样做本质上并无不妥,只是机会较小”,而认为错误的学生说道“文中最后已经说明了结局,农夫并没有利用这样的方法再得到一只兔子,虽然想法没错,但是思维太落后,我们不能够去学习”,两方学生都说出了自己的道理,教师就可以就文章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去强化学生的阅读体会“文中想要表达的思想是农夫不该不知变通,死守教条,并不是去讨论农夫捉兔子的方法有没有错误,同学们应该认识到,在今后的学习当中不要像农夫一样企图用一套思维去解决所有问题,而是要根据问题的变化去调整自己的思路。”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阅读感受能够改变,阅读心得的交流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强化,阅读教学的趣味性也得到了提升。
        三、借助游戏点,开展玩中学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而游戏正是学生乐意参与的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将游戏点和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融合,巧借游戏点来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玩中学”是通过一种有目的的教学行为和无意识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通过游戏潜意识地进入学习状态中,这种潜意识的学习状态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点,促进学生领会新知。
        如,在教学《少年闰土》这一课时,教师可借助游戏,开展玩中学的阅读课。(1)画一画,阅读课文第一段,画出你心中的闰土形象;(2)做一做,学生用纸折出竹匾的形状,模仿“雪地捕鸟”的过程;(3)演一演,每组选择三名同学,分别扮演旁白、闰土和“我”的角色,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可加上辅助动作;(4)辩一辩,给出辩题:“如果你生活在那个时代,你是更愿意做闰土还是更愿意做‘我’?”通过“画一画”环节,学生对闰土的形象有了一个更为清晰的了解,为接下来人物性格的展现做好了铺垫;“做一做”环节将学生从课文带入到闰土的生活场景中,实现了玩中学的教学模式;“演一演”环节中,通过带动学生的语言动作,使学生真正参与课堂学习中,既领会了表演的乐趣,也体会到了人物的思想感情;最后,通过辩论环节加深学生对作者的情感理解。
        四、利用多媒体,增加趣味性
        语文是小学重要的学科之一,也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绝大多数是依靠文字来表达思想情感的,然而依靠传统的教学方法烘托语文知识,效果并不是很明显,反而借助复合教学内容的情境,才能够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活跃课堂的学习气氛。在21世纪中,多媒体教学设备已被学校广泛应用,通过强大的多媒体技术支持,能够更加突出语文学科教学的核心。在语文课堂中,教师通过使用多媒体等教学辅助工具,能够把生硬、呆板的文字体现得活灵活现,把要讲解的知识点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示在学生眼前,多媒体教学就是最好的教学情境。
        例如在讲解《春》这篇课文时,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在开课前提前搜集好有关春天的景象图片以及视频,在语文课堂中展示出来,让学生更快地融入到春天的情境当中,了解春天的景象特征,之后让学生回到课文中,通过刚才有关春天的视频和图片,再次细细地品味课文中优美的文字,感悟作者写作的意境。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当中,教师想要采用趣味教学法,需要在教学当中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来实现,以不同的教学途径改变过去一成不变的教学形式,让学生能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加深体会、优化想法,进而提升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能力提升。
        参考文献:
        [1]邵清.构建趣味性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09):197.
        [2]李虹润.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20,(19):115-1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