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振烽
身份证号:45212219710801****
摘要:问题情境的创设是以情境教学理念为核心,通过将问题渗透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引导学生对情境内容加以思考和探索,进而寻求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实现物理学习能力的提高。物理知识和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许多生活现象都能用物理知识来解释,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结合生活现象开展教学活动,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基于此,本文详细分析了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运用策略。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问题情境创设;运用
引言
在初中阶段,为了不断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教师应该结合学生学习情况,科学地探索如何创设物理教学情境,从而帮助学生提高物理实践水平,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为学生日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将问题情境与物理教学内容相结合,能够有效适应教育改革的新要求,充分调动起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探究热情,帮助学生更为轻松自如地对抽象物理概念形成具象化认知,从而收获良好的学习效果。
1初中物理教学中情境的创设价值
1.1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阶段开设的物理等学科是理工类学科的代表,在知识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基础地位。虽然该阶段的理论知识内容不多,但也能够明显体现出抽象化的特征,尤其在开展电能等部分知识的教学活动时,由于教学措施中难以形成直观的参照物,学生便需依赖于自身的思维能力来内化知识内容,这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也因此部分学生会对学科知识的掌握产生一定的畏难情绪。在物理教学活动中应用情境创设手段,可通过迎合学生的兴趣倾向设置相应的情境,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有价值的情境还可实现学科知识的隐性传播,让学生在情境中完成知识和技能的获取。如开展匀速运动概念相关知识的教学时,教师便可在传授核心信息之前,先为学生播放视频内容,展示火车等事物匀速运动的状态,通过具体情境的创设来吸引学生对知识点的关注,从而发挥兴趣的作用对知识形成初步认知,为后续的学习提供前提基础[1]。
1.2实现知识结构的优化
教育行业将物理学科知识体系主要划分为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知识三种类型。其中结构化的知识主要指的是各类的公式和概念等内容,半结构化知识指形成融合且具有内在关联度的知识信息,非结构化知识主要指目前尚未形成确定定论的知识内容。初中物理学科知识主要为结构化知识,该类知识内容理解难度较高,因此教师可借助情景化手段,将知识分解为若干部分,引导学生分化理解。如在进行“摩擦力”相关教学时,教师便可广泛联系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进行解释,尽量优化知识体系,从而保证学生能够达到目标的学习效果[2]。
2初中物理教学情境化创设对策
2.1创设“悬念式”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初中的物理知识具有很强的系统性,为了促进学生吸收和消化所学的知识,教师可以将生活现象加入教学中,科学合理地创设“悬念式”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结果的求知欲,同时使学生更加深入地感知物理知识的魅力,这也是推动开展高效物理课堂教学的重要条件。具体来说,教师在创设“悬念式”问题情境的时候,要选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以新颖的方式创设情境,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创设“悬念式”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一种急迫想知道答案的心理,这样的方法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还能够提高初中物理的教学质量。例如:在“惯性”的物理知识讲授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本质出发,创设问题情境:人们走路的时候,为什么在踩到香蕉皮的时候,身体会向后面倒呢?人们在进行晨跑的时候,为什么被石头绊倒,身体会向前倾呢?这两种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通过设定这样的悬念性问题,学生也会纷纷赶到好奇,此时学生的物理求知欲就会被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也能很明显的提高。在教师最后引出“惯性”的知识后,学生会有恍然大悟的感觉,这种教学方法能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而且课堂的教学氛围也会更加生动[3]。
2.2课前精心设计
整个教学活动大致可分为课程前的准备阶段、课堂知识讲解阶段及课后巩固阶段。其中准备工作的效果可对后续的两个环节产生直接的影响作用,从而影响到整个教学效果。运用情境教学手段于课前准备阶段,能够发挥更为理想的作用。在对课程教学活动进行准备时,教师可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设置相应的情境内容,主要对知识内容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掌握其关键点,基于具体的特征设置情境,并将特征进行放大处理,便于学生清晰掌握具体的信息。实施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可通过设置问题的方式开始教学,顺利引发学生思考后进入主题。教师将学生引入预设的情境中,便于学生更为顺利地了解和掌握知识的核心内容。如开展浮力相关课程的教学时,教师便可结合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作为案例,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果将乒乓球扔入水中,会发生怎样的现象。如果换做是石头,又会出现怎样的现象?此后引导学生对上述两种现象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挖掘现象背后的原因,引出课堂教学的内容。通过结合生活中的具体现象设置情境,可有效激发学生形成探索知识的欲望,从而调动所有注意力参与学习,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4]。
2.3联系实际生活,创设实用问题情境
物理学科作为一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重要课程,与实际生活之间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重要联系,而教师若是尝试去探寻生活中多样的物理现象,让学生学会带着物理的眼光去看待生活问题,必然能够增强他们对生活知识的掌握。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应当联系生活来创设实用性问题情境,让学生对情境中的生活化问题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进而积极主动地去探寻知识本质。
例如,在教学“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时,老师经过课前调查,发现许多学生对噪声这个概念已然具有了一定的生活认知。因此,为了让学生了解到防治噪声的途径和思路,老师会结合生活实际来引导学生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以此来提高他们在生活中的环保意识。首先,老师会结合生活实际,提出一些有关生活中存在噪声的问题,从而创设出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生活实际的回忆和思考,问题内容如下: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会接触到哪些噪声?这些噪声的存在给你的生活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学生经过思考后,归纳出一些答案,如交通运输的噪声、工地施工的噪声还有社会生活的噪声等。这时候,学生能够意识到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可见,将生活元素融入问题情境,使二者有效结合,往往能够给物理课堂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5]。
2.4创设“探究式”情境,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创设“探究式”问题情境,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创新的仪式,从而提高自身的物理知识水平。教师在根据生活现象,创设“探究式”问题情境的时候,要秉持着循序渐进的原则,从教学实际需求的角度出发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使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未来学习物理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对“滑动摩擦力”的相关物理知识教学时,为了确保学生全面掌握“滑动摩擦力”的知识,教师可以把生活现象加入教学中。初中阶段多数学生都会骑自行车上学,教师可以从这一生活现象来创设问题情境:自行车的车蹬和车轮橡胶套上,为什么会做上凹凸不平的纹路呢?自行车后座带东西时,为什么会比空车的骑起来费力,这能表达什么问题呢,物体的重力是否和摩擦力有关呢?教师创设的这种“探究性”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在通过探究和分析之后,顺利准确地回答了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也巩固了学生学习的物理知识,锻炼了学生的探究能力,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6]。
2.5引入多样资源,搭建趣味问题情境
一直以来,多数教师都会运用情境教学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问题情境的创设也是如此。问题情境在物理课堂应用的有效性不仅体现在它对学生思维所起到的引导作用,还展现在它能否很好地调动起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探究欲望。因此,初中物理教师需要从诱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入手,通过引出多样的网络资源来吸引学生注意力,进而搭建起趣味性的问题情境。例如,在教学“光的直线传播”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光直线传播的概念,老师会先从光源出发,利用多媒体设备出示几张图片,如太阳、闪电、萤火虫和蜡烛等,提问:这些图片上的物体都有哪些共同的特点?学生回答说:这些物体都会发光。老师再趁势播放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内容来了解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在情境中巧妙设问:你们能区别两者的不同吗?他们又有哪些共同的特性呢?使他们明白这两种天文现象都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现象。最后,老师还会引出我国古代科学家在光学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再设计一些问题来引发学生思考,帮助他们更为深刻地理解科学家身上的探索精神[7]。
2.6创设信息技术情境
信息技术对生活乃至教学活动的影响均十分深远。因此初中物理学科教学活动也需尝试信息技术应用的创新,为学生不断提供新的体验。实施教学时,教师需侧重探索创新教学方式,为学生设置信息化的教学情境,以此丰富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教师可基于信息技术,将原本理论难度较高或者缺乏趣味性的知识信息通过动画等形式进行呈现,这样便可全面迎合学生的兴趣倾向,联系生活化元素开展教学,从而构建信息化情境,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认识。如在组织实施“噪声”相关知识的教学时,教师便可为学生提供不同类型的音频资料,资料中创设如鸟叫声、流水声、机械噪声等情境。由于不同类型的声音存在音频与音量等方面的差异,因此给人的感觉也不同。此外,教师还可基于信息技术向学生生动呈现热机工作的理论基础,直观展现热机在运行过程中表现出的具体状态,或者将微观的事物进行直接呈现,极大提升教学活动的实施效果。又如在开展“核能”知识的教学时,教师也可事先搜集核能相关的视频资料,为学生集中呈现,在传输学科知识的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8]。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应该以敏锐的视角去发现素材,坚持用生活中的实际显现和案例作为教材。在生活中学会捕捉蕴含物理知识的案例,丰富教学内容,再通过不同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地参加教学活动,通过学习的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现实问题,为学生的未来的学习和成长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曹建军.初中物理教学情境创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新智慧,2019(35):54.
[2]韦芳莉.初中物理教学情境创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227.
[3]郭保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19(11):12.
[4]王美玲.初中物理教学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J].新课程(中学),2019(11):132.
[5]朱永河.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路径探究[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9(11):22.
[6]赵家林.创设初中物理教学情境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求知导刊,2019(33):77-78.
[7]李文才.初中物理教学情境创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9(19):140-141.
[8]周楠楠.初中物理教学情境创设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情感读本,2019(1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