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彩华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玉斗中心小学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是提高小学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小学数学理论性强,板书授课等传统方式既显得枯燥乏味,又不能直观完整地让小学生理解数学知识,致使部分小学生失去了对学习数学的兴趣,相比之下的新型多媒体教学,以多样化的表现手法下吸引了更多小学生的兴趣,从而提升了教学的效果。但多媒体教学的运用要掌握一个“度”,它只是教学辅助,不能为使用而使用。
关键词:多媒体;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计算机辅助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和普及,深化了教学手段。恰当地使用多媒体学利用图形、图像、文本、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刺激学生的感官,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等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因而,在数学课堂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变苦学为乐学,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理性的传授和令人愉悦的陶冶融为一体,营造一种生动活泼,主动获取知识的氛围,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一、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动力.教学实践中,我们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的辅助教学功能,以直观、动态、形象化的演示效果,创设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和创造的视听学习环境,让学生在饶有兴趣地观看生动画面的同时,渐入佳境,在愉悦的气氛中享受数学思维的快乐.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初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的外部活动感兴趣,积极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一个精心设计的符合儿童心理的情景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进探索知识的活动中,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
例如在学习六年级上册《认识圆》这一课时,我在跟学生介绍自己的家乡在土楼旅游区时,就用课件出示一些典型的圆土楼的图片,配上音乐让生欣赏,然后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到的土楼大都是什么形状的?引出:圆.由于画面美丽、鲜艳,音乐动听、悦耳,在课的开始就能以生动形象的图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创设悦目情境,增强学习愉悦性
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展示优美、动感的影像,辅之以动听的乐曲,让学生感受美、赏析美、发现美,激发学生学习的愉悦性,进而探究美,并且在探究美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进而拨动他们追求“真、善、美”的“情弦”,陶冶性情,塑造良好的个性品质。
如“轴对称图形”一课,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初步感受美、赏析美。屏幕显示:美丽的郊外,五颜六色的风筝迎风招展;花丛中,一只只蝴蝶翩翩飞舞;天空中,偶尔划过一架银白色的飞机,留下一条美丽的弧线……教师适时插入:同学们,这些图形为什么如此美呢?就在于它们的美有着共同之处:轴对称。从而自然而然引出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多媒体以其独有的功能,赋予学生一个妙曼的情境,巧妙地把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解决了重认知、轻情感带来的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不能协调发展的问题,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品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渐入学习的佳境。
三、突破重难点,便于理解和掌握
数学内容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对数学中比较抽象的内容,不少学生感到难以理解.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的信息传递形态,主要以静态形象和口语交流为主,以模型、挂图,板书和实物演示为辅,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常常感到单调、枯燥,且注意力极易分散,学习效果不佳,而事实上,无论一个老师是多么善于表达、比划,也难以表现一些抽象和具有共性的知识内容,而这些知识内容又往往是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用多媒体制作的动画图像可展示连续的动态过程,将传统的“静态演示”转为直观形象的“动态演示”,使用实物不易展示的部分得到充分展示,教师用语言和教具难以解决的问题变得形象化,使学生在生动逼真的情境中,脑、眼、耳、手、口等多种器官同时受到刺激,让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变得形象直观,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了难点.
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这个内容很抽象,教学的重、难点都是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圆面积公式的推导,如果运用传统方式教学,学生很难理解“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这个道理.如果改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把一个圆2等分,用红绿表示两个半圆,再把两个半圆平均分成8个小扇形,将小扇形一个一个从半圆中移出排成红绿两队,又把两队合并成近似长方形并闪烁显示,然后依次进行16、32等分的割补、拼合,让学生直观地感知当等分的份数越来越多时,圆面变换后的图形越来越接近长方形.学生的思维就会由模糊变得清晰,能够想象到无限分割的情形,理解圆是可以转换成一个和它等积的长方形.一个复杂的化圆为方,化曲为直的问题在有限的时空内让学生得到认知感知,学会了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且有机地向学生渗透了极限的思想。
四、借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率
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教师能够有效节省出更多的课堂时间用于讲解知识点和答疑解惑,不用花太多的时间来绘图或演算。在相同的课堂时间里,能够加大教学密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能够把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通过多媒体直观演示,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题意。
在课堂讲解习题时,多媒体课件相比传统的板书具有直观呈现的特点,通过例题中实物的动态变化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能够正确地解答出较难的题目,提高自身数学思考能力和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讲解数学例题“相遇问题”时,这道题的基本思想是二个人站在一条道路的二端,分别以不同的速度相向而行,当他们的速度和相距的距离一定时,必然在某一个时刻相遇。基于“相遇问题”这一数学思想,课堂例题假设了小明和小光二个小朋友家分别住在学校的北门和南面,距离各有400米和680米,他们相约在去学校的路上汇合,然后一起去学校图书馆借书。小明步行速度约为0.8米/秒,小光步行速度1米/秒,请问小明和小光需要经过多久才能汇合?一开始,许多同学都误解了题意,以为小光家距离远,只有等小光走到学校了,他们才能汇合,所以算出来的时间是680秒之后;还有部分同学觉得小明走的慢,似乎应该他晚到学校一点,所以算出来的时间是500秒。其实这二种错误的结果都是没有正确理解题意所导致,因为课本教材示例图只是标出了小明和小光的家相对学校的位置,没有其他的提示信息。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应用电子媒体来展开教学活动,从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入手,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所带来的乐趣,这样即使不用教师进行督促,学生也能高效的完成学习任务,就对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要保证所开展的一系列教学活动都要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以及成长认知,这样才能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能体会到乐趣。
参考文献:
[1]曹玉萍.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中小学电教(教学),2020(03):73-74.
[2]葛加明.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优势[J].中小学电教(教学),2020(03):75-76.